茜茜公主與奧匈帝國皇帝弗蘭茨‧約瑟夫一世真情
記得甄嬛傳裡面的孫儷有一句經典台詞''人世間的陰差陽錯從來沒有停止過''。不過,劇中的她與情人果郡王確是悲情結局。或許在最初,皇上欺騙她說自己是果郡王的時候,他才正是嬛嬛心中所愛。不幸的是,皇上冒充了果郡王,奪得了嬛嬛的心,引得原本以生病為由躲避侍寢爭寵的她不得不暴露在眾人面前。
其實本文的中心並不是甄嬛傳,而是大洋彼岸的奧地利皇后,匈牙利王后,波希米亞及克羅地亞王后---Sisi茜茜公主。只不過這一次被害死的不是情郎,而是情女。
說到茜茜,幾乎所有外國語接觸者應該都知道她的愛情故事吧。電影中那個迷人俏麗高貴純真的形象,就像是奧黛儷赫本一樣不可磨滅。她與弗朗茨·約瑟夫一世(哈布斯堡王朝嫡系繼承人)的相遇還真是一段佳話。說起他們的故事還是要先來一段他們家族的一些歷史讓各位瞭解一些背景。
伊麗莎白·阿馬利亞·歐根妮(德語:ElisabethAmalie Eugenie,德語系稱之為「奧匈帝國的伊麗莎白(Elisabeth vonÖsterreich-Ungarn)」,1837年12月24日-1898年9月10日),通常被家人與朋友暱稱為茜茜(Sisi,又譯為西西),是巴伐利亞女公爵與公主。
1837年12月24日伊麗莎白出生於德國慕尼黑。伊麗莎白是巴伐利亞的馬科西米利安·約瑟夫公爵(維特爾斯巴赫家族一個旁支)與同宗的露多維卡公主(巴伐利亞國王馬克西米利安一世)的八女,並於施塔恩貝格湖畔的帕薩霍森城堡長大。週遭的環境沒有繁文縟節而且自由自在,由於父母在王宮裡沒有任何職務和義務。所以綽號「瘋子麥斯」的父親常年雲遊四海。母親則是將所有的心血都用來栽培姐姐海倫以便她將來成為一名皇后。
1853年伊麗莎白隨她母親與18歲的姐姐海倫赴上奧地利的度假村巴德伊捨,原定計劃是海倫應當在那裡引起其23歲的表親、奧地利皇帝弗蘭茨·約瑟夫一世的注意。但出乎意外的是弗蘭茨·約瑟夫一世竟然愛上了15歲的伊麗莎白。兩人於1年後的1854年4月24日在維也納的奧古斯丁教堂結婚。弗蘭茨·約瑟夫將伊捨的行宮作為結婚禮物送給了伊麗莎白,此後這座行宮改建成了一個E字形。
哦,還記得電影中的那個鏡頭,弗蘭茨·約瑟夫第一次見到西西時候的場景,我記得好像是西西在河邊,結果弗蘭茨·約瑟夫的魚鉤鉤到了西西的衣服。然後兩個人一路暢談,結果發現兩個人要去的地方是一樣的,因為弗蘭茨·約瑟夫今天要接待遠道而來的露多維卡公主和海倫姐妹,而西西就是海倫的妹妹。本來母親是不指望活潑好動孩子心性的西西能注重公主形象的,但是沒有想到的是弗蘭茨·約瑟夫一世竟然就愛上了西西而沒有理睬從小受到很嚴格教養的海倫公主。這真是讓西西的母親大跌眼鏡。
那他們婚後的生活是怎樣的呢?
從一開始16歲的伊麗莎白就很難接受哈布斯堡王朝宮廷內所使用的嚴格的宮廷規矩,因此她在皇宮裡非常孤立。她本人喜歡騎馬、讀書和藝術,而這些又是維也納宮廷無法理解的。
婚後她生下兩個女兒、一個兒子:索菲(1855年—1857年)、吉賽拉(1856年—1932年)和太子魯道夫(1858年—1889年)。但被婆婆蘇菲剝奪子女們的撫養權,她與弗蘭茨·約瑟夫之間的關係開始惡化,遺傳下來的精神不穩定也越來越明顯。1857年悲劇發生,伊麗莎白不顧醫生的反對意見,帶她的兩位女兒離開了奧地利前往匈牙利度假。但兩位女孩患上腹瀉,儘管吉賽拉恢復得很快,但她2歲的姊姊索菲卻因此而死亡。長女的死亡導致伊麗莎白她的生活和休息造成影響,並和她的丈夫產生永久性的裂痕,他們的婚姻漸漸崩潰。
1867年,哈布斯堡王朝對動亂中的匈牙利提出奧地利-匈牙利折衷方案。伊麗莎白始終對匈牙利民族持同情心,方案達成後她與她疏遠的的丈夫團聚一起,於布達佩斯加冕為匈牙利王后。隨著兩人的復合,不久她生下一個女兒,也是第四個孩子,瑪麗·瓦萊麗(1868年—1924年),這次她堅持要按自己的方式撫養這個女。這是伊麗莎白與她丈夫弗蘭茨·約瑟夫短暫和好的日子,她是伊麗莎白的愛女,也是父母之間的傳話筒。但伊麗莎白仍然不能對她年齡較大孩子的養育有任何重大影響,反而主要是由其婆婆和姑姑巴伐利亞的公主蘇菲來撫養,他們經常稱伊麗莎白為一位「愚蠢的年輕母親」。但此後不久伊麗莎白就又開始了她漫無目的的旅行生活,這段期間她都沒有見到其孩子。她訪問了馬德拉、匈牙利、英格蘭和科孚島。1890年,她在希臘的科福島為她兒子的死,在島上委託建設一座宮殿。她稱這座宮殿為阿喀琉斯宮,並在宮前樹立了一座阿喀琉斯的像。伊麗莎白非常喜歡荷馬著作《伊裡亞德》的英雄阿喀琉斯,因為兩人同樣的倔強。但後來她對這座宮殿又失去了興趣。他死後於1907年,這座宮殿被賣給了德國皇帝威廉二世;後來又被希臘收購了該宮殿,並改建為博物館。
伊麗莎白後來不僅只因為她的美麗而有名。報紙針對她的時尚感、飲食和運動處方、馬術運動的熱愛等發表數篇文章。她極端重視其外貌,以致花了很多時間來保持她的美麗;此外亦遵循著嚴格且苛刻的飲食和運動療法,以維持她約50厘米(20英吋)的腰圍,這讓她達到近乎消瘦的程度。如果是在好幾年後,這種症狀可被列為神經性厭食症的典型案件。伊麗莎白亦會寫詩,如〈Nordseelieder〉和〈Winterlieder〉等,兩者的靈感都來自她最喜愛的德國詩人海因裡希·海涅,她曾提到自己是莎士比亞所指的童話女王Titania。她的詩大多涉及到她的行程、古典希臘和其他浪漫主題,以及對哈布斯堡王朝具有諷刺意味的評論。在她沉迷住詩的這幾年,伊麗莎白深入研究古代及現代的希臘語,並沉浸在荷馬的《伊利亞特》和《奧德賽》中。許多研究希臘的講師皆曾陪同皇后散步長達一小時,進而彼此討論對希臘的心得。據19世紀的當代學者指出,伊麗莎白比任何出生於巴伐利亞的希臘王后更瞭解希臘。
這些大約是他丈夫奧地利皇帝弗蘭茨·約瑟夫一世深愛她的眾多原因。
19世紀下半葉,奢華的帝都維也納有一位英俊的年輕帝王,統治著歐洲第二大帝國,他血統高貴,是600年歷史的哈布斯堡家族的嫡系傳人,他異常勤奮,每天工作12小時以上,洗冷水澡,睡行軍床,能熟練運用他的子民的八種語言,還有一位異常美麗的王后,他們過著王子公主童話般的生活。可是等到他68年的統治生涯結束時,一切都恍然如夢,他的弟弟被人在南美槍殺,妻子在日內瓦被一意大利人刺死,兒子年紀輕輕就自殺,選定的繼承人又被黑手黨刺死,他為此發動的報復性戰爭使數千萬人倒在血海中,也使他為之奮鬥一生的帝國風雨飄搖,這個人就是奧匈帝國的悲劇皇帝弗蘭茨·約瑟夫一世。
在他統治的最初10年即所謂的「新專制政體」時期,他親自製定外交政策和戰略決策,與首相和外交大臣費利克斯·施瓦岑貝格一起開始恢復帝國秩序,1850年11月以武力威逼使普魯士簽訂奧爾米茨條約,解散德意志邦聯,向奧地利稱臣,這被普魯士人認為的第二個耶拿之恥。但首相在國內的粗暴統治和不容異己的警察機構激起了人們內心的反叛情緒,當1851年政府撤回1849年在革命壓力下答應制定憲法的許諾時,這種情緒變得更具威脅性。撤回許諾的後果深遠,導致自由黨對弗蘭茨·約瑟夫的統治長期不信任,引發了1853年在維也納行刺奧皇的企圖和米蘭暴動。
施瓦岑貝格於1852年去世後,弗蘭茨·約瑟夫不再任命首相,自己獨攬大權。他雖然很勤奮但智力卻並不高,在複雜的國際政治中常常走錯路數。奧地利帝國在克里米亞戰爭中的錯誤主要是他自己造成的,他不顧俄羅斯帝國對他的一貫支持,調動駐加利西亞的軍隊到俄國邊境,迫使尼古拉一世從多瑙河沿岸撤軍,這造成了兩國永久的裂痕,沙皇尼古拉一世自殺前悲歎奧地利的背叛:「我是一個世界上最大的傻瓜,居然指望別人知恩圖報。」而西方國家則因為他並沒有直接參戰,把他看成企圖不勞而獲的奸詐人物,最後他兩頭不討好。因為國內複雜的財政問題,他在1859年開始削減軍費,但又中了加富爾的詭計,忍不住挑撥而向撒丁王國宣戰。沒想到抓耗子卻帶出大象,法國的拿破侖三世變臉和翻書一樣快,毫無徵兆的突然拔刀幫助弱小的撒丁,歷史上第一次通過鐵路機動迅速把10萬大軍帶到意大利戰場,預想的邊防軍懲罰作戰變成了大國間的主力對抗,弗蘭茨親在趕到戰場也沒有絲毫作用,兩軍的指揮都顯得雜亂無章,而奧地利顯得更亂,索爾費裡諾戰役的失敗嚴重損害了奧地利的軍事聲譽。7月他匆忙的締結了《自由鎮和約》將倫巴比割讓給對手以結束戰爭。
1914年7月,在外交大臣貝托爾德伯爵的慫恿下,他貿然向塞爾維亞發出最後通牒,導致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爆發。在大戰正酣的1916年,他悄然去世,享年86歲,侄孫卡爾一世接替了他的皇位。
茨·約瑟夫雖從小被培養成一名軍人,並且終生穿軍服,但他並不是一位戰略家,就同他並不是一位政治家一樣。他通過精心研究文件和非凡的記憶力,以及知人的敏銳性來彌補自己的缺點,他成為文官們辦事嚴謹和忠於職守的無與倫比的榜樣。在他所有的良師益友中,資深大臣克萊門斯·梅特涅對他產生也許是最為持久的影響,但更為深遠的影響來自他的妻子,他於1854年與巴伐利亞女公爵伊麗莎白結婚,並在整個充滿風波的婚姻中一直愛著她。
據說,當年西西公主離開丈夫旅行期間,他的丈夫經常會寫信給她表達愛意。記得西西母親曾經告訴過她一個王后不能離開她的丈夫一個月。可是西西一直固執的不肯回到弗蘭茨·約瑟夫身邊,是那樣的真不在乎嗎?弗蘭茨·約瑟夫寫信給西西,他們就像朋友那樣交談。開始他告訴西西自己和一個貧窮的婦人每月固定發生關係,然後婦人收取報酬,但是西西並沒有什麼太大的反應,只是有些同情貧困的人民。後來他寫信說自己被一位影視女明星吸引,自己和她交談甚歡,並且不想和她發生身體關係,怕玷污了她們之間純潔的感情,這一次,西西再也忍不住了,她寫信說那位女明星的壞話,並且希望弗蘭茨·約瑟夫不要再和她繼續往來。弗蘭茨·約瑟夫看過信後知道,西西還是深深的愛著他的。可惜,天不遂人願,西西還沒有回到他身邊就已經被刺殺死亡,客死他鄉。
1998年,GeraldBlanchard自在奧地利維也納的美泉宮偷走了伊麗莎白曾配戴的鑽石和珍珠首飾。
在20世紀伊麗莎白成為了一個代表性人物,在這一點上她可以與戴安娜王妃相比:一個喜愛自由的,被束縛在陳腐的宮廷儀式中的人。許多作家、電影編劇、戲劇作家都從她的生平中吸取題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