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路撒冷國王鮑德溫四世:世界史上的大人物

耶路撒冷國王鮑德溫四世:世界史上的大人物

世界歷史雜談

耶路撒冷國王鮑德溫四世:世界史上的大人物

鮑德溫四世(Baldwin IV of Jerusalem,1161年–1185年),耶路撒冷王國是十字軍東征運動的產物。耶路撒冷是基督教、伊斯蘭教、猶太教的誕生地,故被稱為宗教聖城,之前一直被拜占庭帝國控制(東羅馬帝國),但在伊斯蘭教興起的情況下耶路撒冷被中東勢力奪走,在這種情況下想要將聖城奪回來的聲音逐漸出現。

另外需要介紹一下的是當時的歐洲尤其是西歐各國大多是日耳曼人的後裔組成的,包括主要的法蘭克人(法蘭克王國是現代歐洲的雛形也是擊敗西羅馬帝國的一支重要力量)、盎格魯-撒克遜人等。

在第四次十字軍東征的時候為什麼會發生歐洲人打歐洲人的情況,可以理解為日耳曼人對於羅馬人的攻打,所以雖然他們都大多信仰基督教,但隨著天主教和東正教的逐漸分裂,導致實際上他們是各自為主。另外與現在觀念不同,當時的伊斯蘭教相對十分寬容,甚至允許當地建造基督教堂,這使得中東的貿易發展十分發達。當時歐洲的朝覲者大多有雙重身份,一方面是去朝覲另一方面也有很多人前往當地進行貿易。

在這種情況下很多歐洲人對於中東產生了熱情,這種熱情逐漸被一種口號替代,就是收回耶路撒冷,當時的教皇烏爾班二世極力鼓動大量的歐洲人去進攻中東,這一方面有利於宗教的地位,宗教戰爭會使得宗教本身地位上升,另一方面也是迎合了當時歐洲內部的主要需求,隨著封建的不斷深化發展,人口的增加讓很多人淪為失地或者無資產的貧困狀態,所以擴張是符合當時發展的一種需求,只是這種擴張披上了宗教的外衣。

第一次十字軍東征在1096年前後發動,為了確保征伐能夠順利進行烏爾班二世可謂煞費苦心,不僅將中東描繪成金碧輝煌到處都是奶和蜜的地方,另一方面又極力勸說各種罪犯去出征,所有軍隊在出發前需要向宗教宣誓,如果他們背叛誓言就會被絕罰。絕罰是指被取消信教資格,當時一旦被取消了信仰基督教資格,那麼這個人在社會中的地位將被否定。所以絕罰是非常重的一種懲罰手段。

當為了擴張、宗教等思想集結起來的十字軍進攻中東後,取得了初期的勝利,而在這種情況下耶路撒冷王國被建立起來,可是需要明確的是耶路撒冷王國並不是一個高度團結的國家,他更像是勝利者分配後的成果,這個國家與的黎波里伯國、安條克公國都成為十字軍東征的勝利成果,並且他們奪回了耶路撒冷。

這大大激發了十字軍東征的熱情,隨著戰爭的發動,資本也隨之運轉起來。為了維持自己在當地的統治耶路撒冷王國開始實行《耶路撒冷條例》,即複製歐洲封建制度。另外為了確保自己在當地的控制力,建立起了宗教騎士團:聖殿騎士團和醫院騎士團。

這次勝利使得之前始終鼓吹戰爭的烏爾班二世獲得極強聲譽,但為什麼之後的十字軍戰爭沒有延續這一成功?這由三個主要原因造成。

第一個原因是伊斯蘭教勢力發動整合,第二個原因是耶路撒冷王國的發展矛盾,第三個原因是歐洲發動戰爭的目的變化。

當遭遇挫敗了以後,當時伊斯蘭教的主要國家法蒂瑪王朝陷入了被動之中,這讓遊走於法蒂瑪王朝與贊吉王朝的薩拉丁獲得了機遇,他通過重新整合力量建立了新的阿尤布王朝,簡單來說就是薩拉丁通過自己的聰明與能力重新整合了已經失敗的伊斯蘭勢力後重新發動了反攻,在這種情況下耶路撒冷王國的利益和歐洲的利益就呈現出分歧來。

對於當時歐洲的國王們來說攻打中東世界雖然能夠為他們獲得很多利益以及在歐洲內部的宗主地位上升,但這種擴張對歐洲國王們也是一種負擔,再加上耶路撒冷王國的利益也發生了轉變,由於控制了很多地方以後,這導致這些十字軍從征服者變成了管理者。

在這種情況下與新來的歐洲十字軍就形成了差距,他們即是助力的同時也是自己的負擔,再加上耶路撒冷王國屬於一種橋頭堡的作用,歐洲並不是為了耶路撒冷王國在打仗,而是為了奪回耶路撒冷聖城為目標,在這種情況下歐洲對於耶路撒冷王國的支持暫時冷淡了下來。

這為薩拉丁提供了機會,在這一段時間內一種此消彼長情況產生,耶路撒冷王國需要維持自己的地位,擴張速度減弱的同時薩拉丁進行了內部的整合與擴張,在這種情況下耶路撒冷王國的繼承權就傳到了鮑德溫四世身上。

那麼為何筆者要先講十字軍的背景?

因為鮑德溫四世是這種分歧的集大成者和引爆者,他從小就患上了麻風病,這是一種逐漸破壞人體健康的慢性病,他的叔父鮑德溫三世是當時的國王,可是在之後的只有33歲時就去世了,由於沒有子嗣讓他的弟弟同時也是鮑德溫四世父親的阿馬爾裡克一世成為國王。

不幸再一次降臨耶路撒冷王國,年富力強的阿馬爾裡克一世在1174年也死亡了,他之前在1157年與埃澤薩伯爵喬塞蘭二世的女兒阿涅絲結婚,生下了伊莎貝拉與鮑德溫四世。由於新的繼承人鮑德溫四世是一個麻風病人,這為耶路撒冷王國蒙上了陰影。

由於未來的繼承者是一個會逐漸喪失能力的國王,這讓耶路撒冷王國內部的勢力逐漸分裂,為了阻止這樣的情況發生,的黎波里伯爵雷蒙德被選為攝政。但這並不能阻止問題的發生,在這種情況下鮑德溫四世艱難執政。

之後他在蒙吉薩之戰中證明了自己,由於他患病的消息傳播很廣,再加上當時薩拉丁擁有超過鮑德溫四世十倍的兵力,薩拉丁擁有3萬人左右兵力,而鮑德溫四世只有3000人左右,這讓薩拉丁低估了鮑德溫四世發動進攻的可能,鮑德溫四世避開了敵人的眼線,偷偷行進然後突然發動進攻,打退了薩拉丁。

這為他贏得很多讚譽,但是從另一個角度上說他的執政之路非常艱難,由於自己患病,所以封臣大多以自己的利益為主,自己又沒有子嗣可以傳續,導致內部分成了激進派和溫和派,溫和派認為要和薩拉丁保持均衡的關係,積極派則認為要進行積極的戰爭。

在這一點上鮑德溫四世勉強的維持著平衡,他偏向了幫助他攝政的雷蒙德伯爵,為何如此安排?這是因為鮑德溫四世所必須考慮的是王國如何發展與生存,如果偏向了激進派,即便勝利國家內部的勢力也會被激進派控制,這是鮑德溫四世不想看到的。

但這種傾向並不因為他的努力而轉變,最終他的麻風病不斷發作,他的視力幾乎已經致盲,他的手腳逐漸萎縮。在這種情況下薩拉丁則在不斷的積攢著力量,同時耶路撒冷王國內部激進派以雷納爾德為主的勢力也在枕戈待戰。他們其實都在等待著鮑德溫四世的離世。

最終他還是病死了,以鮑德溫四世病死作為動盪點的十字軍東征戰爭再次激烈起來,他的繼承者鮑德溫五世同樣患有疾病,這使得剛剛成為國王一年的新君主再次死亡,這樣的結果使得內部更加分裂,激進派雷納爾德再次偷襲了商隊,這樣的情況使得雙方局勢走向緊張,戰爭逐漸開始,其中為何激進派的雷納爾德與居伊要發動戰爭,這是因為如果他們可以打贏戰爭就可以讓自己的勢力壓制攝政的雷蒙德。

為了能夠讓戰爭勝利,激進派的十字軍還推出來真十字架,即基督教徒所認定的當年釘死耶穌的聖物,但是在戰爭的進行中十字軍過於激進的進攻導致自己缺少後勤補給,在炎熱難耐的環境中士氣大為低落,將他們引入包圍的薩拉丁等到了時機發動了總攻。

這種結果造成史稱哈丁戰役的戰爭中,十字軍大敗聖物真十字架也被搗毀,之後薩拉丁帶兵攻入了聖城耶路撒冷,但薩拉丁將城中的大量基督教徒都釋放了出去,這一戰敗讓歐洲內部大為震驚,於是新的十字軍戰爭再次上演。

英國國王理查一世帶兵進入中東與薩拉丁進行鏖戰,雙方各有所得耶路撒冷也出現反覆的狀況。但這場戰爭顯然逐漸對距離更近的中東勢力有利起來,正是通過十字軍戰爭中東勢力不斷的進行著整合。

在這種情況下耶路撒冷王國得到歐洲的支持和補給越來越稀少,最終反而不得不求助於興起的蒙古勢力,而他們也最終被擊敗退出了中東的歷史。

那麼該如何看待鮑德溫四世?

鮑德溫四世是一個十分努力的人,他不僅要與病痛進行對抗的同時,更要與自己的命運和王國內部的紛爭對抗,他拚命的想要阻止耶路撒冷王國的衰落,以及阻止內部激進派興起的努力不能說沒有取得效果,在他活著的時候耶路撒冷王國還能維持最後的強勢。

當他死去後,耶路撒冷王國如同患上了麻風病一樣,緩慢的腐朽下去直至被徹底擊敗,對於耶路撒冷王國來說,他的存在是十字軍東征的產物,但是他的失敗關鍵就在於歐洲對他的支持是來源於宗教戰爭的熱情,這並不意味著歐洲國家對他會無限度的支持,當耶路撒冷王國成為了一個王國的時候,實際上他的存在就只有自己為自己負責了,在這種情況下繼承人不斷的出現問題和早死的情況,為他的衰落埋下了隱患。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世界歷史雜談
實用查詢
文學資料
健康知識
起名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