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罕默德·阿里改革:非洲大地上的一次落後追趕先進的改革

穆罕默德·阿里改革:非洲大地上的一次落後追趕先進的改革

非洲歷史故事

穆罕默德·阿里改革:非洲大地上的一次落後追趕先進的改革

從18世紀末19世紀初開始,歐洲入侵非洲的勢頭逐漸明顯。面對歐洲的逼近,非洲國家進行了各種形式的抵抗,還有極少數國家嘗試順應並利用這一形勢。

埃及,這個地處歐亞非交匯處、有著悠久而豐富歷史的國家,既深切感受到歐洲的入侵,也急切地想尋找出路。

18世紀末的埃及,名義上仍隸屬奧斯曼帝國,但實際上是被馬木魯克軍事集團控制。馬木魯克集團對外閉關鎖國,在內則各支互相攻伐,外部形勢的急劇變化似乎並不能驚醒他們。

1798年,拿破侖率軍遠征埃及。彼時的拿破侖,已是一顆讓歐洲人矚目的明星,卻並不入馬木魯克之眼。但事實能說明一切,馬木魯克引以為傲的騎兵終究無法抵擋拿破侖的進擊。進入埃及後,拿破侖組建了法國佔領軍控制的政務機構,並在發展工業、農業和恢復外貿方面採取了一些措施。然而,由於法國和歐洲局勢的變化,拿破侖及法國遠征軍並沒有在埃及長久待下去。法國人離開後,埃及開始捲入歐洲列強爭雄的漩渦,而奧斯曼帝國也試圖趁亂恢復對埃及的實際控制。圍繞埃及的國際矛盾日趨激化,埃及內部也動盪不安。在這種複雜形勢下,穆罕默德·阿里登上了埃及的歷史舞台。

穆罕默德·阿里是阿爾巴尼亞人,出生於馬其頓。他早年經商,後加入奧斯曼軍隊。1799 年,阿里隨奧斯曼軍隊進入埃及,在戰爭中步步晉陞,1803年成為駐埃阿爾巴尼亞軍團的指揮官,成為埃及國內一支舉足輕重的力量。阿里對埃及當時的形勢有明確的認識:埃及人不喜歡英法殖民者,對作為宗主的奧斯曼帝國也沒有好感,更不願意回到馬木魯克統治時代。在這種形勢下,誰若能領導締造一個獨立、和平進而能發展的埃及,誰就能得到擁護。

阿里以自己手中掌握的重兵為基礎,靈活採用政治、外交和武力等手段,一步步擴充力量,提升自己的地位。面對複雜難解的形勢,阿里最初並不急於出頭,他力行謙恭,讓其他駐埃軍事首領陸續當上駐埃總督,然後這些總督又紛紛在馬木魯克叛亂和民眾反抗衝擊下倒台,只有阿里及其阿爾巴尼亞軍團保持了自己的聲名和力量。隨後,阿里著手對付樹大根深的馬木魯克勢力,他先把馬木魯克的一支力量推上台,利用其擊退奧斯曼來犯力量,隨後利用另一支馬木魯克力量對其進行打擊,並讓新勝者上台,隨後又利用民眾反抗將其推翻。這樣一來二去,馬木魯克的中堅力量也被打垮,其殘餘只能逃往埃及南部的沙漠地區。此時,阿里已成為埃及實際控制者。

但是,埃及隸屬於奧斯曼的這層關係仍然存在,阿里是奧斯曼帝國軍官這一點也沒有改變。與此同時,阿里仍未被埃及民眾完全接受。於是,阿里仍然選擇不出頭,而是恭請當時駐亞歷山大裡亞的長官任埃及總督。然而,這位總督最後照例黯然下台。此時,阿里才開始願意出頭,並在宗教領袖的支持下擔任埃及總督。而奧斯曼素丹也已明瞭形勢,承認阿里為埃及總督,並授封其為「帕夏」。這樣,阿里終於正式掌握了埃及的權力。

但是,阿里雖然打敗了一個又一個競爭者,他會不會同樣也被人打敗呢?

穆罕默德·阿里的改革探索

阿里掌權之初,埃及正面臨英國入侵的嚴重威脅。1807年3月,英軍約六千人攻佔亞歷山大裡亞,阿里一度束手無策,但埃及民眾迅速動員起來,擊敗了一支深入進犯的分遣隊。這不僅打擊了英軍銳氣,也增強了阿里抗戰的決心。與此同時,歐陸形勢的變化也牽制了英軍的行動,最終英軍撤退。緊接著,阿里又回過頭來打擊國內的宗教長老勢力,清理馬木魯克殘餘,最終實現了埃及的統一。

為了鞏固統治並建立一個獨立、強盛的埃及,阿里實行了規模宏大的改革。

阿里的改革首先注目於經濟。他以強制手段改革埃及的土地制度和賦稅制度,以提高農業勞動者的生產積極性和國家的財政收入。通過一系列法令,阿里廢除了包稅制、宗教地產免稅權並沒收了大量宗教地產,將埃及絕大部分可耕地掌控在中央政府手中。雖然這些土地有很大一部分被分配給阿里的追隨者,但埃及農民仍然有所收穫。與此同時,阿里將原來包稅體制下雜七雜八的各種稅合併為單一的土地稅,並按土地優劣制定稅率。經此改革後,埃及農民的稅負得到了減輕,但由於土地耕種面積的增加,國家獲得的稅收反而有所增加。

在初步解決了農業發展的基礎障礙後,阿里採取了一系列扶助農業發展的措施。一是興修水利;二是增加農作物種植種類,大力發展經濟作物的種植,特別是棉花的種植,由於對接上歐洲紡織業的需求高峰,埃及的棉花生產出現了一段時期的繁榮;三是建立專門管理農業生產的機構,它們負責對各地農作物的種植品種和面積進行總體控制,對重要經濟作物實行國家專賣,與此同時還向一些貧苦農民提供種子、牲畜、農具和貸款等。

阿里還採取大力發展官辦工廠的方針,努力建立埃及自己的民族工業。他注重利用外部資金,從西歐各國引進技術、購買設備和聘請專家,使埃及民族工業從一開始就具有相對較高的技術水平和較快的發展速度。

阿里的工業政策首先著眼於增強軍事實力。在阿里的支持下,制硝廠、火藥廠、槍炮製造廠、造船廠紛紛建立起來。在歐洲的技術專家的指導下,埃及兵工廠生產出來的武器裝備不僅數量多,質量也不錯。比如,開羅兵工廠每月生產步槍近千支,還能鑄造24英吋口徑的大炮。亞歷山大裡亞造船廠工人最多時達八千人,其生產的戰艦配備上百門大炮,戰鬥力不容小覷。除了軍事工業外,紡織、制糖、軋棉、印刷、糧食加工、靛青加工等行業也有不同程度的發展,其中紡織工業的發展速度最快。

工農業的發展也帶來了商業和對外貿易的繁榮。阿里看準埃及所處地理位置帶來的機遇,大力發展商業和外貿,力圖恢復往昔埃及作為歐亞非貿易中轉站的地位。為此,阿里發展陸路和水路交通運輸,並改革貨幣制度,開羅等城市又因日趨活躍的商業活動而繁榮起來,亞歷山大裡亞也再次成為東地中海的貿易中心。

除了推行改革發展經濟外,阿里也在政治、文化教育、軍事等方面採取了一些措施。

在政治方面,阿里著力建設高度中央集權的體制,設立了承擔內閣角色的埃及國務會議,下設貿易和外交、教育、陸軍、海軍、財政等部。雖然國務會議由副總督主持日常工作,但各部部長都由阿里親自任免,重大決策也由阿里親自定奪。阿里還建立了由政府官員、宗教學者、貴族豪紳和一些其他知名人士組成的咨議會,而議長則由阿里的長子易卜拉欣擔任。阿里還下令將埃及重新劃作七個省,省長由中央政府任免,省下設縣、鄉、村三級行政機構,由此形成了一套比較完備的自上而下的行政體系,比較好地保證了中央政令的實施。

在文化教育方面,阿里認定必須要學習西方先進的文化和科學技術。為了加快這一步伐,阿里一方面聘請大量外國專家來埃及講學與傳授技術,另一方面選派大批埃及青年去歐洲留學,他們在法國、意大利等國學習軍事、政治、醫學、生物、化學、農學乃至藝術和考古等專業。此外,阿里還創辦報紙、興辦印刷廠、開辦語言學院以培養能譯介外國知識和文化的翻譯人才。這些措施使埃及在19世紀上半葉出現了文化教育事業和學術研究活動數百年來未有的繁榮局面,同時也使埃及擁有了自己的科學家、藝術家、工程師、教師、軍官和行政管理人員。

在軍事方面,阿里力圖建設一支素質高、裝備精良、紀律嚴明的「新軍」。為此,阿里聘任曾隨拿破侖入侵埃及的法國軍官為軍事顧問,又從法國、意大利、西班牙等國請來許多軍事教官,在埃及辦起軍官學校、參謀學校、步兵學校、騎兵學校、炮兵學校等各類軍事專門學校,培養新型軍官。阿里摒棄了傳統的僱傭兵制度,開始實行徵兵制,並將埃及農民作為主要兵源,為新軍引入了大批體格健壯、淳厚樸實的農家子弟。阿里以最新式的火炮和步槍裝備軍隊,這些裝備除了通過進口獲得外,還盡可能依靠自產,因此軍事改革實際上也刺激了軍事工業的發展。

阿里的改革使長期貧弱的埃及獲得了新的發展,使埃及在當時複雜的形勢中站穩了腳跟,並一躍成為當時東地中海乃至整個地中海世界的一支重要力量——然而,這卻是一柄雙刃劍。

隨著力量的積累和聲望的提高,穆罕默德·阿里不再滿足於只做一個奧斯曼帝國屬地的總督,也不再滿足於只在埃及一地展示自己的「雄才大略」。在改革推動埃及一步步向前發展的同時,阿里也在不斷向外擴張。

在1811年到1831年的二十年時間裡,阿里打著奧斯曼帝國的旗號進行擴張。此時的奧斯曼帝國痛感各屬地的分崩離析,卻又無法有效應對。帝國的統治者也深知阿里的能量與雄心,試圖利用他去平定一些更加混亂的地方——而這也是阿里願意做的。1811年,阿里秉承奧斯曼素丹的旨意進入阿拉伯半島,打擊當時正在興起的阿拉伯民族主義力量。在經歷了約十年的苦戰後,阿里終於控制了阿拉伯半島,由其長子易卜拉欣任漢志總督。

緊接著,阿里又將矛頭對準埃及南面的蘇丹地區,他希望能從這裡獲得改革和對外戰爭所需的財源和兵源。1820年,阿里以追剿馬木魯克殘餘分子為由,派遣三子伊斯梅爾溯尼羅河而上侵入蘇丹。沿途進軍的過程可謂順利,伊斯梅爾征服了蘇丹的芬吉王國和達爾富爾王國,控制了蘇丹的大部分地區。但是,蘇丹各族群的反抗卻此起彼伏,並導致伊斯梅爾身亡。震怒的阿里實施了報復,但仍無法徹底平定蘇丹。

此時東地中海的形勢正在急劇變化著。奧斯曼帝國的統治受到希臘人起義的衝擊,素丹求助於阿里,阿里取得了鎮壓希臘人的勝利,但希臘仍在英、法、俄的支持下獲得了獨立,埃及和土耳其的聯合艦隊更是在對陣英法俄聯合艦隊的戰鬥中失敗,阿里損失慘重。隨後,阿里又向奧斯曼素丹索要協助鎮壓希臘的報酬——克里特和敘利亞,但素丹只願給阿里克里特,隨即雙方開戰,阿里雖取得了戰爭的勝利,獲得了他想要的領土,但卻極大地損耗了埃及的國力,使埃及處於更深不可測的漩渦中。1839年,第二次埃土戰爭爆發,阿里先勝後敗,埃及在外的控制地先後喪失,阿里只能全面退守埃及。

連年對外戰爭的惡果開始集中顯現:農業因戰爭持續受到勞動力減少、征斂不斷加強的衝擊,工業則越來越無法抵擋歐美國家的競爭,而長期覬覦埃及的英法也不斷加強入侵,最終突破了阿里苦心經營的維護獨立的防線,使埃及逐步淪為半殖民地。

1849年,穆罕穆德·阿里在一連串打擊下逝世,其改革所獲得的諸多成果也紛紛喪失。就此而言,也許我們可以說,阿里的改革失敗了。但必須明瞭的是,隨著阿里逝去而喪失的那些東西大都是有形的,仍有一些無形的東西保留著:阿里及其改革使埃及更充分地面向外部世界,為埃及現代化發展和探索邁出了重要一步。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非洲歷史故事
實用查詢
文學資料
健康知識
起名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