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緬甸社會把人分成五等:不平等的社會制度

揭秘緬甸社會把人分成五等:不平等的社會制度

緬甸歷史故事

揭秘緬甸社會把人分成五等:不平等的社會制度

緬甸社會把人分成五等:和尚是一等公民,男人是二等公民,女人和尼姑是三等公民,人妖是四等公民。在這樣一個所有人都有名無姓的國家裡,凡事幾乎都要以男性為主,對女子的要求卻很嚴格。緬甸人不論男女,都是有名無姓,他們通常在自己的名字前冠上一個稱呼,以便表示性別、長幼、社會地位和官職的區別。緬甸女人的通稱是「瑪」,意思是姐妹。不論已婚或未婚,年齡較大或受人尊敬的婦女都可稱「杜」,意思是姑姑或阿姨。

成年、幼年或少年男子的名字前,往往加「貌」,意思即自謙為「弟弟」。對長官或長輩的男子,其名前往往加「吳」,意思即敬稱對方為「叔叔」、「伯伯」。對平輩或年輕的男子,名前往往加「郭」,意思即稱對方為「兄」。緬甸女子結婚後,仍然用自己的名字。雖然緬甸婦女在名字上比西方婦女有地位,但她們在實際生活中付出的汗水卻遠比男人多。特別在緬甸廣大農村地區,男人在家是典型的「三等」公民:等天亮、等吃飯、等睡覺。他們除了喝茶、聊天,或在家照看孩子,平日很少去幹農活。非但如此,一天的勞作結束後,洗澡卻是男人優先,女人在後。就算出家,緬甸男女也是不平等的。因為男人出家當和尚可以還俗,還俗後可以酒照喝,肉照吃,媳婦照娶,而女人一旦出家當了尼姑,則終生不能還俗,必須伺候佛祖一輩子。

在緬甸,常見到男人頭上紮裹著素色的薄紗或絲巾,頭巾要留有一角,垂到右耳,緬甸人稱這種裹頭素色巾為「崗包」,這絕對是男人的權利,女子是不能扎「崗包」,否則別人會把你當人妖看。「崗包」一般為絲質,有淡黃色的,也有粉紅色的。「崗包」飾有「巾尾」。古時,國王戴的「崗包」,在腦後豎起一葉「巾尾」,象徵國王的威嚴和正直。王宮大臣在腦後豎起兩葉「巾尾」。平民百姓則在頭的右邊豎起一葉「巾尾」。現代緬甸人戴的「崗包」不分地位高低貴賤,一律豎起或下垂一葉「巾尾」。在緬甸生活的日子裡,我經常會扎上「崗包」,穿上「籠基」(男子的筒裙)走出公司,這樣會讓緬甸人感覺你更平易近人。

但也有一項權利絕對是緬甸女子獨享的,那就是女人不論老幼美醜,不管已婚未婚,都會在臉上塗抹一種乳黃色的東西———塔拿卡。她們深信,這種木頭和水磨出的液體可以防止粉刺,保持皮膚嫩滑細膩,是大眾化的上等化妝品。緬甸人將女子叫「小貓」。一般情況下,未婚的「小貓」會把這種化妝品塗滿前額和鼻樑;結過婚的婦女則只塗臉的兩頰,不塗鼻樑;中年婦女只塗臉的上半部;寡婦只塗臉的一半;「老貓」則隨心所欲,可塗可不塗。在緬甸,參加商務活動的女子地位很高,這時,男人不可以歧視女性。在商務活動上,當為別人作介紹時,如果被介紹的兩個人性別、級別、職務等基本相同,那麼先介紹哪一位都可以。如果被介紹者性別不同,則一定要先介紹女子。一般情況下,女子未主動伸手,男子不能表示要和女方握手,更不能主動伸出手去。

在中國,女子與陌生人相互握手是一種禮儀,可在緬甸不行。剛開始我不太瞭解,就犯了此錯誤。記得那次,我與緬甸公司總經理一道被邀請參加一個大型商務活動,到場的都是一些成功人士,但都是我不認識的,所以,我就要求總經理給我做介紹人.就在這時,有很多人都走過來與總經理打招呼,總經理於是給我做一一介紹。當總經理給我介紹一位成功女性的時候,出於禮貌我主動伸手表示要和她握手,這時很多人都奇怪地看著我。總經理連忙向他們解釋:他是中國人,不知道……這時,大家都發出一陣笑聲,那位女士笑後也主動和我握了手,當時我真的尷尬不已。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緬甸歷史故事
實用查詢
文學資料
健康知識
起名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