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法國大革命:一場包含錯誤的正確革命
法國大革命的起因,史書常歸於資產階級的興起和啟蒙運動對專制權威的批判。這沒錯,但不充分。至少還有四個重要原因:財政危機、農民問題、謠言與恐慌、軍隊不效忠。
大革命前的法國,深陷國家財政危機,部分因為相對較低的人均國民財富,部分因為稅收體制被特權精英(貴族、教士、官員和有路子的資產階級)的免稅和減稅弄得千瘡百孔。舊制度沒有統一的國庫,沒有中央財政預算,無法核算和控制政府的收支。政府支出的大部分,不是凡爾賽宮的窮奢極侈,而是軍費。1788年,法國政府收入的一半用於償還債務,1/4則用於軍費。債務增加的主要原因是法國捲入美國的獨立戰爭。為了彌補開支,政府必須對國民增稅,而大部分增稅都轉嫁到了最底層的農民身上。
大革命前的法國是傳統農業國家,而非工業國家。農民佔人口比例85%,農產品至少占國民生產總值60%。巴林頓·摩爾指出,法國農業商品化的失敗,是大革命發生的結構性原因之一。農民對封建特權的反抗,鑲嵌在這一結構當中。
通貨膨脹和經濟不景氣使民眾的不滿如夏草滋長,謠言和恐慌則使民眾的反抗舉動升級。「匪徒將劫掠成熟的莊稼」,「貴族們密謀餓死農民」,「國王召集軍隊準備彈壓人民」,這些傳言導致民眾攻佔巴士底監獄,掀開革命巨幕。群眾情緒的可燃性是由飢餓與仇恨、懷疑與謠言構成的。謠言是歷史巨變中的導火索,遠不止法國大革命。辛亥革命的導火索之一即是新軍中遍傳的革命黨人花名冊洩露,革命黨人將面臨清洗的謠言。
軍隊不對國王效忠,進一步使危機失控。在前工業社會,軍官認同自己出身的特權階層(1789年之前,法國軍官90%以上都是貴族,向軍團輸送人才,是貴族的一項特權),貴族精神使他們不具備向國民開槍的習慣。軍隊分化,逃兵不斷增多,只在少數地方,軍隊才鎮壓了農民。但總體上,鎮壓的軍事力量沒有協調統一的部署,從而鼓勵農民的起義和抵制在全國擴散。
更重要的是,如約翰·布羅揭示的,社會進步創造了一批數量龐大、嶄新繁榮且政治上具有自我意識的新生階層,他們必須通過立憲變革以獲取公民權利並使其涵蓋到民族之中。
在1789年,貴族率先發難,通過高等法院要求召開三級會議。資產階級不滿被壓制的政治參與,於網球場宣誓,搶過反對的旗幟。隨後捲入的是因削減關稅導致大規模失業的物質匱乏的城市貧民,跟著是賦稅沉重又遭遇歉收的底層農民。
如果沒有城市貧民和底層農民的加入,這場革命很可能不會超出政治變遷的範圍,也就是說,將停留在政治革命(包含宗教革命。托克維爾指出,法國教會已是一種政治勢力,法國革命是一場以宗教革命面目出現的政治革命),不會進入社會革命的範疇。而每當保守力量(保皇派、立憲主義者或自由主義者)試圖終止大革命時,底層力量都繼續將之推動前進:1789年7月14日點燃革命火藥桶的攻佔巴士底獄,1792年8月10日導致路易十六被處決的攻打杜伊勒裡花園,1793年5月31日造成羅伯斯庇爾上台和恐怖統治的巴黎起義,主要動力都來自城市貧民無套褲漢,並從農村獲得支持。
大規模民眾運動引發的社會革命,極易催生或強化中央集權的官僚化國家組織,以及隨之而來的暴力統治。阿克頓說得不錯,「徹底地征服社會,經常是靠暴力而不是仁慈的藝術才能做到」。
大革命後的法國,國家機器比以往更直接地侵入到公民生活中去。渴望獲得自由的城裡人得到的是以自由名義實施的恐怖統治,渴望解除負擔的農民被強制徵兵,強制徵糧,並且失去了傳統的村社共同體,以及天主教的安慰。人們突然意識到,他們已經不可避免地被從自己所瞭解並且生活了一輩子的世界中拋離。
法國大革命常因其血腥為後人詬病,一些統治者也試圖借此建立人民對革命的恐懼。不過,這血腥有誇大成分。與後來出現的右翼極權法西斯與左翼極權國家不同,法國大革命只致力於消滅政治反對派,並未對某個階級或某個種族進行系統鎮壓和毀滅。據帕爾默估計,法國大革命中鎮壓的人合計約4萬(當時法國人口約2400萬),其中6%為教士,8%為貴族,14%為資產階級,不少於70%則是農民和工人(幾乎所有的革命中,犧牲最多的都是底層人民,一是因為他們基數最大,二是因為犧牲他們的成本最低)。而據StevenPinker《T heB etterA ngelsofO ur N ature》,在20世紀,政府製造的本國國民非正常死亡人數為1.68億左右,其中極權國家為1.38億(蘇聯模式的國家占1.1億),威權國家為0 .28億;民主國家為200萬。
穿過充滿爭議的血路,法國大革命最終消滅了盤根錯節的特權———君主專制、教會特權、貴族特權和封建殘餘,建立起一個私有財產的經濟制度和一個基於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政治制度。二者都是西方議會民主的本質特徵。大革命也將人權理念、政治參與、民主政府等新觀念傳播開來,它們至今仍是現代文明國家強有力的政治思想資源。
不無遺憾的是,在大革命隨後的60年裡,對平等的追求壓倒了對自由的追求,法國長期處於動盪局面,斷頭台矗立,軍事強人崛起,政變此起彼伏。在1871年後,始迎來法蘭西第三共和國,基本建立起穩定的現代民主共和政體。法國大革命為了未來粉碎過去,作為代價的是,它部分失去了現在。儘管歷代的人們對法國大革命不無爭議,但如托克維爾所言,它是「青春、熱情、自豪、慷慨、真誠的時代,儘管它有各種錯誤,人們將千秋萬代紀念它,而且在長時期內,它還將使所有想腐蝕或奴役別人的那類人不得安眠」。以此觀之,法國大革命或是一場「包含錯誤的正確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