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人選擇食物,講究四氣五味,這裡面有很獨特的生活科學道理。
四氣是指寒、熱、溫、涼,五味指甘、酸、苦、辛、鹹。中醫合稱「四氣五味」為「性味」。食物性味不同而功能各異,人們選擇食物時,尤其是進行「食補」時,就得根據各種食品的性味合理選擇,因人施補。
食物的性能通常分平補、清補、溫補三大類型。平補(性平)食品,性能平和,適應性強,無論健康人,還是寒、熱病人,無論陰虛、陽虛,都可食用。這類食品中有粳米、大豆、玉米、甘薯、高粱、蠶豆、豌豆、芋頭、胡蘿蔔、蓮子、百合、花生、芝麻、葡萄、李子、臍橙、豬肉、鴨肉、青魚、黃魚、銀魚、鯽魚、海蜇、泥鰍等。
清補食物(性寒食物),可以洩火、清心、濡熱、潤燥、止渴、生津等,適合陰虛熱盛者食用,但陰虛怯寒者忌之。這類食物有小米、綠豆、蕎麥、豆芽、豆腐、大麥、梨、甘蔗、蘋果、香蕉、冬瓜、茄子、地瓜、西瓜、黃瓜、甜瓜、苦瓜、荸薺、藕、海帶、紫菜、菜籽油、兔肉、鴨蛋、田螺、豬排骨湯、豬腎、蛙肉等。
溫補食物(性溫食物),能生熱、暖胃、助陽、益氣、御寒、保溫,適合陽虛畏寒的人吃,但陰虛熱盛者當忌,不然會加重內熱,出現咽干、舌苦、牙痛、便血、便秘等症狀。這類食物有麵粉、豆油、糯米、酒、醋、辣椒、生薑、萵苣、韭菜、龍眼、核桃、荔枝、大棗、桃子、公雞肉、狗肉、羊肉、蝦、鯉魚等。
中醫有「寒者熱之,熱者寒之,虛則補之,實則瀉之」的原則,人們知道各種食物的性味後,就可以依照中醫這一原則合理選擇食物。
來源:健康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