瞭解情緒
人人都知道四肢五官的重要性,知道離開它們,自己就很難適應生存,可是卻很少有人楊到無形的心理過程對人的重要性,比如情緒。
讓我們先來想像一下,如果人類沒有情緒,這個世界會是什麼樣子。
想像一下,如果一個嬰兒飢餓時不知道難受地哭泣,一個人曠野中遇見猛獸時不知道恐懼,如果我們對污染不感覺擔憂,對人際間的惡行不覺得憤怒,那麼人的生命會多麼危險,生活在這個世界上會多麼艱難!
如果日出、鮮花、藍天、白雲不能使我們體驗到愉悅與美好,如果人際間的友好與關懷不能使我們感覺溫暖與親近,那麼,人生還有什麼意義,這個世界又會有多麼荒涼!
情緒是我們人類適應生存的重要的心理工具,並且具有使生活充滿色彩的審美價值。不僅如此,情緒還有激發人行為的動機作用。
例如,愛會成為人們為正義、為和平、為美好生活而奮鬥的動機。痛苦會使我們警覺問題的嚴重性並激發我們為擺脫痛苦而行動的動機。
情緒還是人與人之間進行溝通與交流的工具之一。人們用微笑表達友好,用同情表達關懷,用憤怒表達抗議,用諷刺表達不滿。
看!無形的情緒竟會對我們產生這麼多有形的影響,其重要性應是顯而易見的了因此,"具有豐富而又基本穩定的情緒以及積極的情緒調節能力"就成為心理健康的重要標誌之一。
但是,任何事物都有它的另一面,情緒亦然。
情緒的不足與過度都會導致消極結果。就絕大多數正常人而言,情緒問題主要指情緒過度的問題。
舉例說,適度的考試焦慮是好事,它有助於我們調動一切可以調動的內在資源,使我們的注意力高度集中,思維特別活躍,反應十分敏捷。但,若焦慮過度,則會抑制我們的思維力和反應力,使我們出現諸如"腦子一片空白"這樣的情況,以至於無法做題。
好奇亦然。適度的好奇是有助平均值探索並創造新事物的情緒,但過度了,就會使人變得浮躁並且並且膚淺,甚至會使人空耗一生而一事無成。
同情亦然。沒有同情,這個世界就不值得人生存,但過度的同情則是對惡的放縱,如大家都熟悉的東郭先生。
情緒就是這們一把雙面刃,關鍵在於其是否適度。適度的情緒帶給我們明媚的心情,積極有效的行動,而過度的情緒則往往會使我們長久陷入困境百無法自拔。
善待情緒
以住人類對自身缺乏瞭解,只看到情緒造成的消極影響,因而把情緒當做自己的敵人。最極端的大約要算17世紀時的西哲斯賓諾莎,他視情緒為"人性的枷鎖"(幾百年後,英國小說家毛姆還以此為書名寫下他的名作),並提倡"控制"甚至"消滅"情緒。
現在看來,這顯然是不科學的。情緒不可能被消滅和控制,只能被調節。那麼究竟該怎樣對待情緒呢?
首先,要接納並體驗自己的情緒。
不要無視情緒,更不要與情緒為敵。要主動去認識、瞭解並體驗自己的情緒,學習主動增加並且積累積極的情緒體驗,這有助於我們保持良好的心情和工作狀態。
對於負性情緒也一樣,因為負性情緒同樣具有重要的適應價值。痛苦是受創後的解毒劑,恐慌是面臨危險時的信號,內疚則能使我們不再犯同樣的錯誤。所以,面對負性情緒也要坦然接納並體驗,然後再想辦法採取建議性方式解決問題。
其次,要學會管理自己的情緒。
對情緒的管理就是對情緒的關照、引導與調節。它包括:
1、 學會表達自己的情緒
情緒是需要表達的。
好的情緒要與人分享。壞的情緒要與人分擔,這有助於我們增加對情緒的敏感度,並加深自我認識和把握。負性情緒的表達尤其重要,它不僅有助於我們緩解當時的緊張,而且可以避免壞情緒的積壓。負性情緒的表達要注意一個原則:就事論事,對事不對人。如別人做的某件事讓我們不愉快了,我們可以直接表達:"你做的某件事讓我感覺不舒服",而不要說:"你這人怎麼這樣!"同樣,我們對人做了不恰當的事,也要在發現後及時表達歉意。
2、 要學著引導過度的情緒
任何情緒都有其適應價值,只要適度就好。但是生活是如此複雜,人難免會由於各種內外刺激而產生過度的情緒反應。這樣的時候,要能及時警覺並為情緒找一個恰當而安全的宣洩渠道,比如,過度痛苦時要找人訴說,過度焦慮時可以通過深呼吸加以放鬆,恐懼時要設法把注意力集中到對危險情境的處理上,等等。
3、 不在情緒衝動時做決策
誰都知道情緒衝動時很難做出高明的決策。當然,情況緊急時例外,況且對有的人來說,急中還能生智。
4、 對自己處理不了的情緒,要懂得尋求心理醫生的幫助
心理醫生受過專業訓練,有一套成熟而有效的健康的助人方法,必要時向他們求助,可以使我們在最短的時間內走出情緒低谷。
心理健康標準之一是情緒健康。儘管人人都會波動和過度的時候,但中要我們善待情緒,就通用效預防心理疾病,並充分享受情緒帶給我們的五彩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