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醫療衛生改革中,百姓最關心的就是如何"少花錢,治好病",要想少花錢,就要會看病,不會看病對國家來說是衛生資源的浪費,對病人來說,既搭了錢又耽誤工夫,重者還可能貽誤病情。經過專家指點,在此歸納出幾個患者看病的誤區。
急診病人看"慢診"
一個40多歲的男士因胃痛、嘔吐,一上班便掛了消化內科的號等待看病,在做化驗時突然倒地不省人事,待急診科醫生、護士趕到現場,方知他患的是極易與胃病相混淆的"下壁心肌梗塞",可惜的是因耽誤時間太久,急診醫生剛剛伸出救援之手,生命就離他而去了。
假如你突然嘔吐、頭痛、抽搐、腹瀉、呼吸困難、意識障礙或原有的慢性病突然加重,看病時一定要先到急診。原因有二,一是急診診斷迅速。急診屬於全科醫學,醫生具有很強的綜合判斷能力和迅速、敏捷的反應能力,在救治病人過程中,很少因判斷有誤顧此失彼貽誤搶救時機;二是急診搶救迅速。急診在醫院被稱為生命的綠色通道,除配備訓練有素的醫生、護士外,還具有相應的急救設備和藥品。加之確保急診急救,快捷、順利。
看病時患者及家屬應該有急診意識,方能避免悲劇發生。
兒童有病不到兒科看
一個僅有5歲身高的8歲兒童,在成人內分泌內科查了好幾天,最後才知道,想讓孩子長高,應該找兒科內分泌專家。
一些胃並糖尿並腎病等患兒紛紛住進成人專科病房。
兒童絕不是成人的縮影,成人疾病專科不能包治兒童同類疾玻我國早就規定,15歲以下兒童、青少年均應到兒科就診,國際上已有專家提出應將兒科就診年齡提高到18週歲。國家之所以限制就診年齡,是因為正處於生長發育階段的兒童、青少年機體各臟器發育尚不成熟,功能也不健全,也就是說兒科疾病無論是診斷、治療都有其特殊性。兒童治療肥胖有自己獨特的既不影響發育又能減重的方法,不主張像成人那樣抑制飲食和熱量的攝入。其他兒童糖尿並高血壓、腎病都有與成人不同的疾病特徵,絕不應等同於成人的治療方法。
輕信廣告病急亂投醫
54歲的靜脈曲張患者張先生,看到一則"一針靈"的廣告便盲目就醫,結果錢沒少花,病卻越治越重,最後還是要到大醫院就醫。任何疾病的治療都有一個過程,不可能"立竿見影",要相信科學。盲目、迷信只能給病人增加新的痛苦。
千里尋醫不帶病歷資料
許多外地患者看病時常常忘記帶上在當地醫院做的化驗、X光片等檢查資料,。好的醫生可以從以往的檢查資料中迅速發現診斷疾病的線索,初步判定疾病的發生、發展及愈後,幫助患者以最小的代價確診疾玻而重新開化驗單排查疾病,既浪費金錢也浪費時間,更不利於醫生對疾病的連續觀察與分析。所以保存並攜帶病例資料到上級醫院看病,也是"少花錢,治好病"的竅門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