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鈣」一直是大家關心的問題,怎麼補?補多少?什麼樣的方法最有效?面對鋪天蓋地的廣告,大家都有些含糊的地方。最近,骨科專家提醒,補鈣不僅是孩子們的事,要在骨量增長的35歲以前合理飲食、積極鍛煉,爭取將骨峰值提高到最大並維持一個較長的時間,才能在骨量丟失的年齡段延緩骨量流失的速度,達到預防骨質疏鬆症強健骨骼的目的。
補鈣重點要放在骨量增長的35歲以前
據北京友誼醫院骨科唐海主任醫師介紹,人體中鈣的缺乏,會造成骨質疏鬆的發生。鈣的吸收部位在小腸,主要在十二指腸。影響鈣吸收主要受五個因素的影響:一是食物中鈣和磷的適當比例;二是足夠鈣量的攝入;三是正常胃液的酸度對促進可溶性鈣鹽的吸收非常重要;四是正常的脂肪消化和吸收,當脂肪消化和吸收不良時,則鈣與脂肪結合而成不溶性物質由糞便排出;五是足夠維生素D的供應,以促進鈣的吸收。正常情況下,約80%的鈣呈不溶性鹽類由糞便排出;其餘20%由尿中排出。
唐大夫說,鈣可以影響骨質密度,如果在青春期就開始補鈣,一直持續下去,那麼對人一生中的骨質影響是比較大的,也就是說,35歲以前為骨量的增長時期(骨量90%在20歲以前積聚,10%在21-35歲積聚),在這個時期要注意合理飲食、積極鍛煉,爭取將骨峰值提高到最大值。在此基礎上,使骨峰值維持一個較長的時間,這樣就可在骨量丟失的年齡段,延緩其骨量流失的速度,從而達到預防骨質疏鬆症的目的,順利度過更年期,減少骨折的危險性,推遲骨質疏鬆發生的時間。
另外,骨骼必須有一定的應力,應力作用在骨骼上使其變得強壯,抗骨折的能力提高。應力減弱,反作用力下降,骨骼就會萎縮。因此要想提高應力,唯一的方法就是運動。
科學補鈣要從四方面下手
補鈣首先要從飲食方面入手。遵循高鈣飲食是預防缺鈣的根本措施。通常食物中的鈣吸收率只有30%。牛奶和豆製品是鈣質的良好來源。含高鈣的食物還有:蝦米皮、海帶、紫菜、酥魚、牡蠣、海藻、芝麻醬等,動物骨頭湯含鈣也很豐富,但需在烹調過程中加些醋,可促進鈣的溶出,有利於鈣的吸收。同時,選用優質蛋白質如:蛋類、瘦肉、魚、蝦、雞、豆製品等食物。不過過量的蛋白質在體內代謝中會產生酸性物質,增加尿鈣的排出量,反而容易導致體內鈣的丟失增加。要多吃含維生素C豐富的食物:如新鮮的蔬菜和水果,能促進鈣的吸收,對骨質基質形成有利。但需提醒注意的是像菠菜、空心菜、茭白、冬筍等含草酸較多的蔬菜,能與鈣結合形成不溶解的草酸鈣,影響和阻止機體對鈣的吸收。因此,在食用它們之前,先用水煮一下,以去除蔬菜中的草酸。在人體中當血磷增高時,為了維持鈣和磷離子乘積的恆定,血鈣即減低,同時鈣在腸道吸收也差。故而要少食高磷食物如:汽水、可樂等。養成良好的生活方式和習慣,戒煙、限酒、少喝咖啡,以消除鈣吸收過程中的障礙因素。
其次,科學補鈣要適量運動,運動減少,骨骼內血液循環減少,使骨骼中的鈣質容易被吸收和移出,而導致骨量的丟失,可引起骨質疏鬆。因此經常參加體育鍛煉,如:散步、游泳、打太極拳等,持之以恆,就可促進機體的新陳代謝,使骨的韌性增加,骨質增長,抗骨折的能力提高。
第三,多做日光裕因為無論你攝入多少鈣質,如果沒有維生素D,小腸也無法對鈣進行吸收。人類皮膚中含有7-脫氫膽固醇,只有通過紫外線的照射後,才能轉化為維生素D3。因此多接受陽光照射,可促進維生素D3的合成,從而增加鈣從小腸的吸收。由於玻璃、衣服、塵埃、煙霧等都能阻礙紫外線的通過,因此,曬太陽要盡量使皮膚直接與陽光接觸,不能隔著玻璃「曬太陽」,只有這樣,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第四,選擇鈣片時不應只看廣告,應當多聽專科醫生的意見。現在市場上的補鈣片劑品種繁多,主要是碳酸鈣、乳酸鈣,葡萄糖酸鈣等,其吸收率為30%-38%,口服鈣的吸收要比靜脈效果好,碳酸鈣的最佳服用時間是飯後半小時,分次服比一次服好,這樣可達到最好的吸收效果。鈣在酸性環境中容易被吸收,胃酸含量高者吸收較好,胃酸含量低者可口服有機鈣,如檸檬酸鈣等。另外,補鈣後不宜大量飲水,以免沖淡鈣質。
血鈣正常同樣會骨質疏鬆
唐大夫介紹,經常有人發現自己血鈣正常,可還是會出現骨質疏鬆,這是因為在正常情況下,體內的鈣大部分以磷酸鈣和碳酸鈣的形式儲存於骨骼中。當人體血鈣下降時,會出現低鈣血症,導致高血磷,骨質軟化,表現為:心慌、盜汗、手足抽搐、肌肉疼痛等,但血鈣濃度下降時,機體就會動員骨骼中的鈣進入血液,這時血鈣增加,以維持正常需要。因此,有骨質疏鬆的人,血鈣也會基本正常;但血鈣正常的人,不一定沒有骨質疏鬆。
他建議,老年人每年進行一次髖關節或脊柱的骨密度測量,以便採取相應的治療和預防措施,這樣就能有效地延緩和預防老年性骨質疏鬆的發生。
對已患有老年性骨質疏鬆的患者,在積極進行抑制骨吸收、促進骨形成的藥物治療的同時,還應加強防摔、防絆、防碰、防顛等措施,減少骨折的發生。
來源:北京青年報作者:吳靜、於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