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白果的藥用與食療

民間偏方精選,偏方大全

請輸入查詢關鍵詞:

淺談白果的藥用與食療

淺談白果的藥用與食療 藥膳 銀杏是裸子植物中最古老的「活化石」,現為我國特產,除野生於某些天然林中外,全國大多數地區均有栽培。銀杏的種仁,就是這裡要談的白果。
據李時珍《本草綱目》稱:「(本品)原生江南,葉似鴨掌,因名鴨腳(鴨腳子)。宋初始入貢,改呼銀杏。因其形似小杏而核色白也。今名白果。」可見把它派上用場的時間與其「資歷」相比算是較晚的。先是民間食用,後來入貢朝庭,隨之身價倍增!如宋代歐陽修便有「絳囊初入貢,銀杏貴中州」的詩句;楊萬里詠銀杏詩:「深灰殘火累相遭,小苦微甜韻最高。未必雞頭如鴨腳,不妨銀杏伴金桃。」明代以來作為藥用逐漸增多。
採集方法
白果於秋末種子成熟後采收。種子為核果狀,橢圓形到近球形,外種皮有白粉,熟時橙黃色。除去肉質的外種皮,洗淨,曬乾,即是人們熟知、帶殼的白果了。白果以殼色黃白、種仁飽滿、斷面色淡黃為佳,種仁外有膜質的種皮。作藥用或食用時,須敲破外殼,取出種仁。入藥可生用或蒸(煮)熟、炒黃;食用還須除去膜質的皮和心(胚)。
性能與應用
白果性平,味甘、微苦、澀,有小毒,歸肺經。有斂肺定喘、止帶縮尿及化痰的功能;外用則能「消毒殺蟲」。
白果種仁含較多的碳水化合物,其次為蛋白質、脂肪,以及維生素E、鈣、磷、鉀、硒等,故有較高的營養價值。但與藥效有關的成分還不清楚。藥理研究發現其有一定祛痰作用,對結核桿菌、致病性皮膚真菌等有抑製作用。所含銀杏酸、銀杏酚等有一定的毒性。
本品除一般食用外,主用於如下病證:(1)哮喘痰嗽。(2)帶下量多、白濁、尿頻或遺尿、腎氣虛。
此外,將生品搗爛塗敷,可用於手足皸裂、酒齇鼻、頭面和手部癬瘡等。
白果的主要方例
定喘湯(《攝生眾妙方》)治哮喘,喘咳上氣,痰多色黃,苔微厚膩。白果(炒黃)21個,麻黃9克,杏仁6克,款冬花9克,蘇子6克,法半夏9克,黃芩9克,桑白皮9克,甘草3克。加水煎煮,取汁。分3次服。據《本草綱目》記載:當時金陵一家藥鋪治哮喘推出此湯方,「服之無不效者,其人以此起家」。本方至今常用。
銀杏膏(《壽世保元》)治久年咳嗽咯痰;或用於慢性支氣管炎,咳嗽痰稠,上氣似喘,肺氣不足者。白果、細茶葉、胡桃仁各120克。細茶葉微炒、研細末,白果、胡桃仁搗爛,加蜂蜜250克,於鍋內煎煉成膏。每次服1茶匙,每日2~3次。
白果山藥粉(《現代實用中藥》)治小便淋濁,婦女帶下及眩暈。白果(炒熟)、山藥各等分。焙乾研為細末,混勻。每日40克,分3~4服,用米湯或溫開水送下。
白果燉烏雞(《瀕湖集簡方》)治婦女脾腎兩虛,赤白帶下,質清稀量多者。白果、蓮子、糯米各15克,胡椒5克,淨烏骨雞1只。將白果、蓮子等4物共研為末,放入淨烏骨雞腹中,以線縛定;加水和生薑、食鹽少許;用小火燉至熟爛。分3~4次食。
煨白果(《本草綱目》方)治小便頻數或遺尿。白果14個,煨熟或煮熟。一日分2次食。
此外,白果燉雞或燒雞,是民間最常見的食用做法:用鮮白果仁約50~100克,淨雞1只(切塊),燉湯可另加蘑菇,燒雞另加萵筍,以生薑、食鹽等調味食用。對於上述病證也有一定效果。
使用提醒
1.本品入藥用量較小,每日6~10克;煮熟或燉湯食則稍多,但以25克以內為宜(單人用量)。
2.本品有小毒,不宜生食,尤其不可多食。白果中毒潛伏期1~12小時,可見嘔吐、腹瀉、頭痛、恐懼、驚叫、抽搐、昏迷等,甚至可以致死。在金元時期就有白果中毒或致死的記載。
3.因有收斂藥性,故喘咳痰稠,不易咳出者慎用
民間偏方
實用查詢
文學資料
健康知識
起名參考
每日黃歷
黃歷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