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食物中毒什麼是鉈中毒
什麼是食物中毒
食物中毒是指人們食用了含有致病微生物及其毒素的食品或食用含有毒性物質的食物而引起的中毒。食物中毒從致病因素看,常見的有以下幾類:
1、細菌性食物中毒:這是指人們食用被細菌或細菌毒素所污染的食物而引起的急性中毒性疾玻
2、真菌毒素中毒:這是指真菌在穀物或其他食品中生長繁殖產生有毒的代謝產物,人食用這種毒性物質發生的中毒。用一般的燒煮等加
3、動物性食物中毒:這是指食入含有有毒成分的動物食品引起的中毒。如:河豚魚中毒、魚膽中毒等。
4、植物性食物中毒:這是指因誤食有毒植物引起的中毒。如毒蘑菇中毒等。
5、化學性食物中毒:這是指人們食用被有毒有害化學品污染的食品引起的中毒。
什麼是化學性食物中毒?
化學性食物中毒是指健康人經口攝入了正常數量,在感官上無異常,但確含有某種或幾種"化學性毒物"的食物,隨食物進入體內的"化學性毒物"對機體組織器官發生異常作用,破壞了正常生理功能,引起功能性或器質性病理改變的急性中毒,稱為化學性食物中毒。包括一些有毒金屬,及其化合物、農藥等,常見的化學性食物中毒有有機磷引起的食物中毒、亞硝酸鹽食物中毒、砷化物引起的食物中毒等。
常見引起中毒的化學毒物有農藥、砷化物、多氯聯苯,亞硝酸鹽等。發生中毒的原因主要有:
1在食品生產、加工、運輸、貯存、銷售過程中污染食品;
2環境中的化學污染物通過食物鏈和生物富集作用而轉移到作為食品的動植物體內;
3某些污染物通過溶解、機械轉移、附著而污染食品;
4加工烹調不合理,如煙熏火烤造成苯並(a)芘的污染;
5有些污染物在食品加工或貯存過程中,在適宜條件下形成亞硝胺;
6誤食用農藥拌過的糧種,把砷化物、亞硝酸鹽誤當食鹽食用,誤將鋇鹽當明礬使用;
7生產操事故,或選用原料不當,使化學毒物混入食品,如日本的森永奶粉事件等。
化學毒物中毒的發生多屬偶然,但後果嚴重,故應加強宣教,防止食品污染和誤食。
怎樣預防化學性食物中毒?
由於食用被某些有毒金屬、非金屬及其化合物、農藥等化學物質污染的食品,或者系由於直接誤食這些化學物質所引起的中毒,統稱為化學性食物中毒。常見化學性食物中毒如下;
〈1〉、亞硝酸鹽食物中毒
常見亞硝酸鹽的來源有六個方面:一是由於貯存過久的新鮮蔬菜、腐爛蔬菜及放置過久的煮熟蔬菜,此時菜內原有的硝酸鹽在硝酸鹽還有菌的作用下轉化為亞硝酸鹽;二是剛醃不久的蔬菜(暴醃菜)含有大量亞硝酸鹽,尤其是加鹽量少於12、氣溫高於20度的情況下,可使菜中亞硝酸鹽含量增高,一般在醃後20天才消失;三是在苦井水中含較多的硝酸鹽,當用該水煮粥或食物,再在不潔的鍋內放置過夜後,則硝酸鹽在細菌作用下還原成亞硝酸鹽;四是蔬菜過多時,大量硝酸鹽進入腸道,對於兒童胃腸機能紊亂、貧血、蛔蟲症等消化功能欠佳者,其腸道內的細菌可將蔬菜中硝酸鹽轉化為亞硝酸鹽,且在腸道內過多過快的形成以至來不及分解,結果大量亞硝酸鹽進入血液導致中毒,出現青紫(稱為腸原性青紫症);五是醃肉製品為了增色而加入過量硝酸鹽及亞硝酸鹽;六是將亞硝酸鹽當作食鹽加入食物誤食所致。
亞硝酸鹽食物中毒常表現為口唇、舌尖、指尖青紫等缺氧症狀,自覺症狀有頭暈、乏力、心律快、呼吸急促,嚴重者會出現昏迷,大小便失禁、可因呼吸衰竭而導致死亡。
亞硝酸鹽食物中毒的預防,一是保持蔬菜的新鮮,不要食用存放過久的變質蔬菜;二是吃剩的熟蔬菜不可在高溫下存放長時間後再食用;不要大量食用暴醃菜,醃菜時鹽應稍多,並應需醃製20天以上再食用;四是肉製品中硝酸鹽和亞硝酸鹽的用量不得超過國家衛生標準;五是不要用苦井水煮粥;六是防止錯把亞硝酸鹽當成食鹽或鹼面誤食。
〈2〉、有機磷農藥中毒
引起有機磷農藥性食物中毒的主要原因,一是食用剛噴灑過農藥不久的瓜
果蔬菜;二是食用由農藥毒殺的家禽、魚類等;三是誤把農藥當作醬油或食油而食用;四是把成盛放農藥的容器盛放醬油、菜油、食物等引起中毒。
有機磷農藥中毒的臨床表現為頭痛、頭暈、噁心、嘔吐、多汗、胸悶、視力模糊等,嚴重者瞳孔縮小,呼吸困難,青紫、昏迷,直至呼吸衰竭等。其中毒症狀的主要特點為瞳孔縮孝肌束震顫、血壓升高、肺水腫等症狀。中毒嚴重者即導致死亡。
有機磷農藥中毒的預防,一是對可能受農藥污染的瓜果、蔬菜,在食用前應用清水浸洗15分鐘以上,最好用淘米水浸洗,以更好降低農藥含量;二是對於農藥在噴灑瓜果、蔬菜後,應過安全期方可採集來加工食用;三是要加強農藥管理,嚴防農藥濫用或污染食物。
〈3〉、爆米花性鉛中毒
在城鄉各地常常看見一些從事爆米花的個體戶,他們走街串巷,進行爆米花、黃豆、蠶豆、玉米等。爆米花雖然脆香可口,但其爆米花中的含鉛量竟高出大米的500倍以上。究其原因,毛病出在爆米機上。
用爆米機加工爆米花時,為了保證鐵罐的密封,罐蓋內需填墊一層軟金屬,這層軟金屬一般是用廢鉛熔化後燒鑄而成。當鐵罐被加熱時,鉛墊也受熱。一部分鉛化作鉛蒸氣和煙充盈罐內,直接污染罐內米花,特別是在迅速減壓啟蓋時,鉛更易被疏鬆的米花所吸附。
鉛隨食物進入人體後主要危害神經、造血和消化系統,並可導致身體抵抗力下降,生長發育遲緩等症狀。由於兒童對鉛極為敏感,其吸收率比成人要高數倍,短時間進食大量被鉛污染的爆米花,即可引起中毒反應。
〈4〉、鍍鋅容器性鋅中毒
鋅為人體所必須的微量元素,正常各種食物中均含有微量鋅,而不致於引起中毒。但對於諸如白鐵桶表面以防銹蝕的鍍鋅,常易引起人體中毒。鋅是一種白色柔軟而有光澤的金屬,易溶於酸性溶液,即使在弱酸溶液中也易溶解。一般的有機酸,如檸檬性、醋酸等對鋅的溶解度相當大。若在鍍鋅器皿內制備或貯存酸性食品或飲料,鋅即以有毒的有機酸鹽的形式移行到食品中。其食品貯存的時間愈長,食品酸度愈高,鋅的溶解量就愈多,人食後中毒的危險性也愈大。
隨食物進入人體的鋅很快被肝、胰、腎及腦垂體攝取,並較穩定地與紅細胞、腦、肌肉和皮膚結合。鋅可使蛋白質沉澱,對皮膚和粘膜也有較強的刺激性和腐蝕性。國內曾有多起由於用鋅桶盛醋、大白鐵壺盛放酸梅湯和清涼飲料而引起的鋅中毒現象。
防止鍍鋅容器性鋅中毒的措施,就是禁止將酸性食物、酸性飲料、醋等盛放在鍍鋅鐵桶裡。
〈5〉、瓷器性化學中毒
對於繪有五彩繽紛圖案的搪瓷、陶瓷餐具、茶具,它既是用具,又可以說是值得欣賞的藝術品。但是,在這五顏六色的彩釉中卻潛伏著較嚴重的,危害人體健康的物質。
搪瓷是以鐵皮為原料,內外層經搪釉在高溫中燒製而成的。陶瓷則是以粘土為原料加上長石、石英,並塗上由彩,經高溫燒製而成的。在這些釉料中,大紅、黃色釉料是由鎘的化合物和鉛的化合物組成;奶黃色釉料主要是鉛的氧化物組成;在銻白類製品中,瓷釉中氟化物和銻化物含量較高。如果用這些製品長期盛裝酸性食物,彩釉中的鉛、鎘、氟、銻就會溶出來,污染食品。其中酸性浸泡液中有害物質的溶出率分別為鉛100、鎘95、砷15,銻和氟也有類似溶出率。1970年加拿大發生了一起一名2歲兒童在29天中連續喝了存放在陶壺中的蘋果汁,導致鉛中毒死亡的事件。
防止瓷器性化學中毒的措施,是不用內壁噴花的搪瓷、陶瓷餐具、茶具等,不要將酸性飲料、酸性食物,盛放在彩釉搪瓷、陶瓷容器內,更不要長期盛放。
〈6〉、鉈中毒
鉈是一種劇毒品,青白色金屬。在1993年10月1日開始執行的公共安全行業標準《劇毒物品品名表》中,與氰化物同列A類。由於鉈無色無味,且易溶於水,進入人體時人們不會發覺。
鉈是一種緩發性的劇毒物品,致死量在1克左右,進入人體後有3至7日的潛伏期。
鉈是一種很稀少但
普遍存在的元素,鉈的毒性高於鉛和汞,屬高毒類,具有蓄積性。對人來說,0.5-1克的一次性攝入量便足以致死。
在自然界中,鉈不以金屬形式存在,而是以微量化合物的形式存在於很多物質中,主要與鉀和銣有關。而鉈化合物廣泛應用於工業生產中。另外在生產鞭炮(花炮)的原料中往往也含有高量的鉈,其副產品氯化鈉(非食用鹽)中同樣被污染,當人體食用了這種非食用鹽(常有不法分子將此種鹽販賣)後,而引起中毒。
“鉈”中毒的症狀
鉈中毒是罕見的重金屬中毒,全國發病較少。鉈中毒最典型的特點,不管是急性中毒還是慢性中毒,都表現在神經系統、皮膚和心血管上。鉈的致毒原理是通過中斷體內鉀的供應,致使健康細胞無法生存。
最初為胃腸道刺激症狀,如噁心、嘔吐、食慾減退,腹絞痛或隱痛,也有牙齦糜爛以及出血性胃炎等,有時患者僅表現為厭食或噁心。
中毒後1至5天出現雙下肢酸麻或疼痛、針刺感、腰痛、脫髮、頭痛、精神不安、肌肉痛、手足顫動、走路不穩等。下肢特別是足部疼痛是鉈中毒的突出表現。運動障礙出現較晚,常可波及顱神經,可發生視力減退、中毒性腦玻脫髮也是鉈中毒的體征,一般於中毒後1至3周左右發生。指甲和趾甲於第4周出現白色橫紋。一般通過患者的糞便、頭髮、指甲、血液和唾液檢測出鉈。
如何預防鉈中毒
1.接觸控制:皮膚接觸也會造成輕度鉈中毒,所以要盡量避免皮膚接觸。
2.飲食注意:鉈並不是每一個人都可以接觸到的,但鉈化合物廣泛應用於工業生產中。另外在生產鞭炮(花炮)的原料中往往也含有高量的鉈,其副產品氯化鈉(非食用鹽)中同樣被污染,當人體食用了這種非食用鹽(常有不法分子將此種鹽販賣)後,而引起中毒。
3.作業防護:工作中若需要接觸鉈,如在生產鞭炮(花炮)的原料中往往也含有高量的鉈,其副產品氯化鈉(非食用鹽)中同樣被污染,因此,生產鞭炮的副產品氯化鈉(非食用鹽)往往帶有紅色,注意不買,不食帶有紅色的鹽。要禁止在工作中進食、吸煙,並戴防護口罩或防毒面具、手套,穿防護服;工作後進行淋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