腎蕨的功效,腎蕨的作用,腎蕨的副作用
腎蕨
(《廣西藥植圖志》)
【異名】圓羊齒(《廣州植物誌》),天鵝抱蛋(《廣西藥植圖志》),鳳凰草、圓蕨(《南寧市藥物誌》),蜈蚣蕨、水檳榔、冰果草(《貴州民間藥物》),篦子草、梳篦草(《四川中藥志》),飛天蜈蚣、金雞孵蛋、神仙對坐草(《泉州本草》),蜈蚣草、石上丸、石黃皮(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鳳凰蕨(《廣西中草藥》),何汗蕨、蛇蛋參(《雲南中草藥》),金雞尾(《福建中草藥》)。
【來源】為骨碎補科植物腎蕨的葉或全草。
【植物形態】腎蕨
多年生草本,高30~60厘米。根莖近直立,常生育扁圓形的肉質塊莖。鱗片線形至披針形,黃褐色,透明。葉簇生,革質,長約65厘米,寬5~7厘米,線形至披針形。基部漸狹,1回羽狀復葉;羽片無柄,互生,似鐮狀而鈍,基部下側呈心形,上側呈耳形,且常蓋覆葉軸之上,邊緣有鈍鋸齒,葉脈羽狀分枝;基部的羽片排列較疏,退化,短而略呈三角形,通常不生孢子囊;孢子囊群著生於側脈上部分枝的頂端;孢子囊群蓋腎形;孢子橢圓腎形。
生山巖、溪邊等陰濕處。分佈西南、華南、海南島、台灣等地。
本植物的塊莖(馬騮卵)亦供藥用,另詳專條。
【採集】全年可采。
【性味】苦辛,平。
1《貴州民間藥物》:"性平,味苦,無毒。"
2《四川中藥志》:"性溫,味淡辛,無毒。"
3《泉州本草》:"味甘辛,性平而澀,無毒。"
【歸經】《泉州本草》:"入肝、腎、胃、小腸經。"
【功用主治】清熱,利濕,消腫,解毒。治黃疸,淋濁,小便澀痛,痢疾,疝氣,乳癰,瘰疬,燙傷,刀傷。
1《貴州民間藥物》:"清熱。治刀傷,吐血,淋濁,不孕。"
2《四川中藥志》:"治乳癰及產後乳腫。"
3《泉州本草》:"清熱解毒,利小便。治濕熱黃疸,小便不利,反胃噎膈,疝氣。"
4《廣西實用中草藥新選》:"治肺熱咳嗽,蜈蚣咬傷,湯火傷,小兒疳積,淋巴腺結核。"
【用法與用量】內服:煎湯,2~5錢(鮮者1~2兩)。外用:搗敷。
【選方】1治淋濁,小便點滴,疼痛難忍:蜈蚣蕨(干用)五錢,杉樹尖二十一顆,夏枯草五錢,野蘿蔔菜四錢。煨水對白糖吃。(《貴州民間藥物》)
2治刀傷:蜈蚣蕨嫩葉搗敷。(《貴州民間藥物》)
3治乳房腫痛:腎蕨嫩莖葉,搗絨敷。(《四川中藥志》)
4治濕熱黃疸:圓羊齒干全草五錢至一兩。水煎服。
5治噎膈反胃:圓羊齒干全草研末三錢。每日三次,酒沖服。
6治久痢:圓羊齒鮮葉三兩。搗爛,加米泔水調勻絞汁取。(4方以下出《福建中草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