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班牙王位繼承戰爭背景:西班牙王位因爭議空置
18世紀初,殖民主義者爭奪殖民地已發展到了發狂的程度。戰勝了傳統的海外商貿的殖民大國西班牙和荷蘭的法國利用軍事優勢在歐洲稱霸,在亞洲印度佔據了本地治裡等地,在非洲佔領了馬達加斯加,在美洲,除了繼續加強在加拿大地區的殖民統治外,又在北美密西西比河流域(今美國)建立了廣大的路易斯安那殖民地。
有了這樣多的殖民地,使得法國波旁王朝國王路易十四狂妄起來,他號稱「太陽王」,在國內大興土木,包括修建富麗堂皇的凡爾賽宮、開闢巨大的園林,以窮奢極欲來顯示他的無限權威;不容許法國人有天主教以外的信仰,頒布《楓丹白露條約》驅逐了國內的胡格諾教徒,以實現他夢寐以求的幻想。即在法國只能有「一個國王,一個法律,一個上帝」。對外方面,路易十四野心勃勃,力圖擴張領土,其目標是:在法國的東北奪取尼德蘭地區(包括西屬尼德蘭和荷蘭),以便取得易於攻守的天然疆界;讓法國波旁王室的一個王公奪取西班牙的王位,以擴大法國的力量並控制西班牙海外殖民地。
曾經在16~17世紀時稱霸海上及歐洲的西班牙在三十年戰爭後漸漸衰落,而歐洲新興的列強英國、法國、荷蘭等均對西班牙的領土和殖民地虎視眈眈。1700年11月1日,西班牙哈布斯堡王朝國王卡洛斯二世去世,沒有子嗣承繼王位。按照親屬關係,既可由奧地利哈布斯堡王朝的人繼承,也可以由法國波旁王朝的人繼承(因卡洛斯二世屬於哈布斯堡王朝,和奧地利是宗親,但他又是波旁王朝路易十四的表弟兼小舅子)。由於法國外交的積極活動,卡洛斯二世的遺囑要把王位傳給路易十四的一個孫子安茹公爵腓力,路易十四興高采烈。
這引起了奧地利哈布斯堡王室的不滿,他們認為西班牙的王位應該由同是哈布斯堡王室的奧地利大公查理(即後來的神聖羅馬帝國皇帝、奧地利大公、波希米亞國王和匈牙利國王查理六世)繼承,而法國王后瑪利亞·特裡薩(卡洛斯二世的姐姐)曾宣佈放棄西班牙王位。因此他們積極尋找同盟,以其對法宣戰,並奪回西班牙的王位。當時的西班牙除其本土外,還有意大利南部、西屬尼德蘭(今比利時等地),以及遍佈美洲、亞洲、非洲的遼闊殖民地。
這就是說,法國得到西班牙王位繼承權,也就意味著可以得到更多的殖民利益。正因為如此,英國、荷蘭、德意志地區的奧地利以及普魯士群起反對,他們結成同盟,決定對法國作戰。這場戰爭敵對雙方各自與友好國家結成同盟,形成了兩派陣營。法國與西班牙、巴伐利亞、科隆及數個神聖羅馬帝國下的德意志邦國、薩伏依(就如一戰時的意大利,很快便投向敵方)組成同盟;而神聖羅馬帝國最大的邦國奧地利則與普魯士結盟,神聖羅馬帝國以外的英國、荷蘭、、葡萄牙以及數個德意志小邦國及大部份意大利城邦組成反法同盟。1702年5月反法同盟正式對法國宣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