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島戰爭解析:本土作戰的阿根廷為何失去制空權
說起1982年的英阿馬島之戰,許多人驚訝於英國這樣一個老邁帝國,在國力業已衰微、軍力極度萎縮的困境下,仍然縱越大西洋,遠征7000餘海裡,傾力一戰並最終贏得勝利。英國空軍雖然出動規模有限,戰果有得有失,可他們依然體現了一支大空軍應有的價值。
評析:英國人在眾人懷疑的目光下,取得了戰爭的勝利。當然,光榮屬於特混艦隊,不過很少有人注意到這樣一個事實:英軍參戰的33個飛行中隊中,海軍只佔了15個中隊,而空軍卻出動了18個中隊。英國空軍奔襲萬里,在沒有陸基支援的情況下,配合海軍航空兵一同奪取制空權。而缺乏前線機場的空軍,竟能在歷時74天的戰鬥中一直奮戰在前線,他們的表現為世界空軍的戰史寫下了濃重的一筆。
客觀地說,戰爭中阿根廷空軍的表現相當優秀,作戰驍勇,戰技嫻熟,也取得了巨大的戰果,但他們卻是在孤立地作戰,能看到的只是優秀的飛行員和精良的武器,他們在家門口失掉了制空權,英國空軍卻在萬里之外奪得了制空權,一得一失之間,是國運興衰的見證,也是兩支不同類型的空軍最明顯的差距體現吧!
應戰:
1982年4月2日,阿根廷出兵佔領了馬爾維納斯群島,島上英國總督亨特宣佈投降。消息傳回英國國內,舉國嘩然,媒體開始為出兵遠征大造輿論。
4月3日,阿軍進佔南喬治亞島。英國國會召開緊急會議,首相撒切爾夫人組成戰時內閣,並授權組建特混艦隊。同日,英國空軍第一架C-130運輸機抵達阿森松島。
4月5日,撒切爾夫人在國會宣佈:政府決定立即派遣艦隊「遠征南大西洋去收復失地」時,獲得國會下院的一致通過,這是二戰後的首次!同日特混艦隊由樸茨茅斯和直布羅陀起航。
評析:戰爭就這樣開始了,下定戰爭的決心,除了榮譽、傳統、自信、勇氣,最重要的還是實力,但英國當時的狀況並不樂觀。上世紀六七十年代,英國出現嚴重經濟衰退,軍力也大幅萎縮,過長的防務戰線與有限的經濟和軍事實力間的矛盾越來越突出,英軍陸續退出全球各地的領地和殖民地。這在阿根廷政府眼中,自然是千載難逢的機會,加爾鐵裡總統決定:以武力奪取馬爾維納斯群島,他認定英國不可能打一場遠在萬里之外的長期戰爭,英國最終只能無奈地接受現實。可撒切爾夫人和英國人都沒有忍氣吞聲,還是一句話,瘦死的駱駝畢竟比馬大。
當時英國空軍的狀況更糟糕,由於國防開支銳減,空軍處於削減的前列,多個先進武器的研製項目擱淺或被取消,一度與美蘇比肩的航空工業已落後於法德,英國空軍幾乎退化為一支戰術打擊力量。遠征軍是以英國海軍為主,戰場遠在7000海里之外,而且缺乏前進機場,前期英國空軍只能承擔一些輔助性的任務。但空軍卻是第一個做出反應的,擔起了戰略偵察、戰略運輸的重責,第一支與阿軍交火的部隊也是英國空軍投送的特種空勤團(SAS),第一支對馬島發動突襲是英國空軍的「火神」轟炸機。英國空軍的表現,從一開始就體現了大空軍獨有的價值和作用。
偵察:
4月7日,英國宣佈:馬島周圍200海里為海上禁區。
4月15日,從阿森松島起飛的英國空軍「獵迷」巡邏機,開始對馬島周邊海域進行空中巡邏。在此後作戰中,「獵迷」巡邏機幾乎每日都對馬島上空及周邊海域進行巡邏偵察。「獵迷」出動約150架次,日均2架次。
評析:戰爭前期,最重要的任務就是戰略偵察。如果沒有空軍「獵迷」巡邏機的不間斷偵察,很難想像英國特混艦隊能否順利到達馬島戰區,更不要說戰爭勝利了。
但是這種偵察耗費巨大,阿森松島距離戰區3180海里,「獵迷」每次偵察巡邏必須進行3-4次空中加油,整個馬島戰爭期間,「獵迷」共計耗油8100噸。此戰,海戰和空戰頻繁,消耗了大量油料、彈藥以及淡水等物資,這就對後勤運輸提出了極高的要求。所謂「外行談戰略、內行談後勤」,強大的戰略運輸能力是戰爭勝利的有力保證之一。此戰中,英國空軍的空運能力嚴重不足,基本無法承擔戰略運輸的重任,戰後果斷採購了美軍C-17運輸機以彌補不足。
英國空軍為了節省油料,還在「勝利」加油機內部加裝偵察裝備,一機兩用,這種靈活性在戰爭中處處可見。 「鷂」本來是攻擊機,但在一個星期內就改裝為配備AIM-9L「響尾蛇」導彈的戰鬥機,從而執行防空任務,「獵迷」的水面搜索雷達也被技術人員裝在「海王」直升機上,僅花11天就完成了調試,從而增強了空中預警力量,英軍還把「海盜」攻擊機上的有源干擾裝置拆卸安裝在「火神」轟炸機上,後來在轟炸斯坦利機場時,用這些裝置對機場上的防空導彈雷達進行了有效的壓制干擾。
4月21日,由英軍特種空勤團(SAS)和特別舟艇團(SBS)的特種部隊成員,組成聯合偵察分隊,在南喬治亞島機降,暴風驟雨的惡劣天氣,使英軍損失2架直升機,偵察分隊無功而返。
4月22日晚,皇家空軍的一架C-130運輸機從阿森松島起飛,將12名SAS突擊隊員空投到南喬治亞島以北的海面上,成功上島潛伏,他們白天隱蔽,晚上偵察,把島上阿軍兵力、火力配置和陣地位置等情況發回艦隊。
4月25日,特種空勤團配合特別舟艇團,成功奪取南喬治亞島。
評析:特種空勤團(SAS)和特別舟艇團(SBS),分別隸屬於英軍的陸海軍,但是他們大部分時間需要依靠空軍戰機來進行遠程機動或配合作戰,他們的戰功當然有空軍的一半。馬島一役,特種部隊的行動,發揮了或是尖刀或是點穴的關鍵作用,確實帶動了不少國家在戰後大力發展特種部隊。
表面上看,奪取南喬治亞島似乎只有政治意義,但實際上,英軍是奪取了一處重要的戰略支點,自此英軍具備了與阿軍長期作戰的可能性,該島雖無法起降大型飛機,但空軍的「鷂」式戰機確實一度以此為基地,對阿軍實施打擊。從政治角度看,奪取此島使戰爭必將擴大,這也從一個方面看到英國的決心。
奔襲:
4月28日,英軍特混艦隊到達馬島。英國國防部宣佈:從格林威治時間4月30日11時起,所有進入馬島周圍200海里禁區的飛機和艦隻,都將遭到攻擊。同日,2架「火神」轟炸機,在阿森松島著陸。
4月30日,英軍完成對馬島海空封鎖的部署。
5月1日凌晨,英國空軍第101中隊的一架編號為XM607的「火神」轟炸機,從阿森松島起飛,該機由第55和57飛行中隊的「勝利」式加油機伴航,飛行15小時,經2次空中加油後飛抵馬島,對斯坦利港機場進行了首次空襲。
評析:大空軍的特徵就在於,無與倫比的遠程機動和打擊能力。此戰,英國空軍能夠出動轟炸機對7000多海裡外的目標進行打擊,真可謂壯舉。因為馬島戰爭爆發之前,英國空軍已準備將「火神」轟炸機全部退役,並已解散了7個中隊中的3個,國防部也與各博物館商洽出售「火神」事宜,阿根廷也曾派人去談判購買1個中隊退役的「火神」,沒成生意夥伴倒成了戰場對手,英國空軍想想都要出一身冷汗吧。
在整場戰爭中,英國空軍一共進行7次戰略轟炸,直至6月11日,除了鉗制斯坦利機場外,也沉重打擊了阿軍士氣。不過「火神」實際的戰績有限,由於阿根廷人加強了斯坦利港的防空火力,在第一次空襲後,「火神」就被迫採用高空轟炸,命中精度較低,造成損失不大。戰爭沒有改變「火神」的命運,戰後很快退役,英國空軍不再擁有戰略轟炸機。
馬島戰爭後,戰略轟炸的歷史,也很快就進入了隱身轟炸機和精確制導武器的時代。
5月2日,英軍「征服者」號潛艇,向阿軍「貝爾格諾將軍」號巡洋艦發射3枚MK-8魚雷,命中2枚,該艦被擊沉,使得阿根廷海軍主力撤離馬島海域,在整個戰爭期間都再未出戰。
5月3日,英軍的「山貓」直升機在馬島以北海區,用AS-12「海上大鷗」空艦導彈擊沉、擊傷阿軍巡邏艇各1艘。
5月4日,阿軍「海王星」偵察機發現英軍「謝菲爾德」號驅逐艦,2架「超級軍旗」攻擊機,在距英艦46公里處發射2枚AM-39「飛魚」導彈,「謝菲爾德」號被一枚導彈擊中,在拖回英國途中沉沒。
評析:英軍因投入的戰鬥機數量較少,無法保證對制空權的全時空控制,阿空軍充分利用這一弱點,多次突擊英特混艦隊艦船和登陸部隊,導致英特混艦隊損失艦船18艘(沉6、傷12)。阿根廷空軍的戰鬥行動,是英軍在整個戰爭中遇到的最大障礙!
5月5日,16名SAS隊員出動,秘密對馬島進行偵察,將大量情報傳回,特混艦隊最終確定奪取聖卡洛斯港。
5月6日,16名SAS隊員,潛入阿根廷本土的裡奧&8226;加列戈斯空軍基地,一舉炸毀阿軍8架「超級軍旗」,而阿軍總共才不過14架。
5月7日,英國宣佈:將海空禁區擴大至阿根廷海岸線12海里外地區。英國空軍從本土派出14架「鷂」式戰機,其中4架經空中加油,直飛馬島戰區,另外10架飛至阿森松島裝船運至戰區。
評析:英國空軍當時雖然有1700餘架各式軍用飛機,但因為戰場環境的因素,只出動了18個中隊,100餘架戰機,主要為各種輔助機型,負責偵察、反潛、轟炸、加油等任務,在戰爭後期,才開始逐漸增加「鷂」式飛機數量,負責直接對空作戰和對地支援任務。
5月9日,英國空軍從南喬治亞島出動「鷂」式戰機,擊沉了監視特混艦隊的阿根廷武裝拖網漁船「一角鯨」號。
5月14日,50名SAS隊員搭乘3架「海王」直升機,對佩布爾島進行突襲,炸毀了島上11架戰機(6架普卡拉攻擊機,4架T-34教練/攻擊機、1架「空中貨車」運輸機)。
評析:空軍務必使用一切手段,最大限度地掌握戰區制空權,為抵消阿空軍的數量優勢,英軍以特種作戰等手段,在地面消耗敵空中力量,也是一個非常有效的方式。襲擊裡奧&8226;加列戈斯空軍基地和襲擊了佩布爾島上的簡易機場,都是這種類型的作戰。當特種兵襲擊機場協助奪取制空權成為需要和可能時,難道僅僅因為它的作戰是在地面完成的,就不能將其編入空軍的編成嗎?
登陸
5月16日,2架空軍「鷂」式戰機,在馬爾維納斯海峽擊沉阿「卡卡河」號運輸艦。
5月21日凌晨,45名SAS隊員搭乘「海王」直升機,在聖卡洛斯港外的范寧岬登島,消滅哨兵,接應登陸大部隊。2小時後,登陸作戰完全展開,經2個小時的卸載,5000名士兵,輕型坦克以及裝甲偵察車上島,並在灘頭建立火炮陣地以及「輕劍」防空導彈陣地。
評析:登陸作戰中英國空軍發揮作用巨大,出動大量運輸直升機幫助登陸,「輕劍」防空導彈也為空軍所屬。馬島之戰中,雙方空中力量實際上都未能徹底掌握制空權,空中力量留下的空白,只能由艦載和陸地防空火力來填補,英軍不僅充分發揮了艦載防空火力的作用,在部隊登陸脫離艦載防空火力圈後,還迅速投入了地面防空導彈系統,及時為登陸部隊提供了保護。
5月22日,2架空軍「鷂」式戰機,攻擊在舒瓦瑟爾灣執行運輸任務的阿「伊瓜蘇河」號巡邏艇,並迫其擱淺。
5月23日,阿空軍對灘頭陣地發動大舉反撲,英空軍「鷂」式戰機與阿空軍部隊展開激戰,基本遏制阿空軍反撲,保衛了登陸場的安全。
5月25日,阿空軍發動國慶攻勢對英國登陸艦隻發動打擊,英空軍「鷂」式戰機雖配合海軍作戰,但仍未阻止英軍幾艘大型艦隻的損失。
5月28日,英軍攻擊古斯格林的阿軍,屢攻不下,英空軍「鷂」式前往支援。
評析:英軍「鷂」和「海鷂」戰機在戰爭中表現搶眼,儘管數量不足,但其卓越的高機動性能,迫使阿軍戰機不敢與之空戰。而且經過空中加油,每架飛機一天最多可以出擊五六次,從而增強了戰鬥力,後期一定程度上主導了戰區的制空權。「鷂」式戰機,也表現出高適應性和高可靠性的特點,在整場戰爭中因故障損失的只有一架,考慮到「鷂」式使用的各種地理環境,不能不說是一個奇跡。
由於英軍的維修和保養工作得力,每天開始行動時英軍戰機的完好率都達到95%以上,出勤率達99%。「大西洋運送者」號沉沒時,倖存下來的唯一一架「支努干」直升機,雖然沒有備份零件和地勤支援,仍在戰鬥條件下無故障飛行了109小時,有一次竟然空運了80名全副武裝的士兵。這樣的成績和平時的訓練是分不開的,大空軍的素質當然也體現在這些數據上。
6月3日,一架「火神」轟炸機迫降巴西,被獲准返回。
6月11日,經3天的準備,英國空軍以「火神」轟炸機和「鷂」式戰機進行密集轟炸,同時驅逐艦、護衛艦以艦炮火力掩護,支援英軍地面部隊突破阿軍防線,並控制了斯坦利外圍所有制高點。
6月13日凌晨,英國空軍「鷂」式戰機在零下25℃的風雪中,配合地面部隊對無線嶺的阿軍發動最後進攻。
6月14日,兩軍達成非正式停火協議,斯坦利港內殘餘的9000多阿軍投降,戰鬥基本平息。
6月15日,阿根廷總統加爾鐵裡宣佈:馬島的戰鬥已經結束。英國也宣佈:奪回馬島。至此,歷時74天的馬島戰爭正式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