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初波斯的實力如何 這個國家到底有多厲害呢
今日咱們簡略介紹一下波斯,這個國家可以說咱們許多人不生疏,咱們在看《倚天屠龍記》時的小昭,拜火教,就聽到過波斯。波斯也是許多古代文明中文化程度比較高的國家之一。
像現在的伊朗、伊拉克和阿富汗早年都是古波斯帝國的地圖。只不過常年戰爭削弱了波斯的實力,早年為了攫取敘利亞、土耳其、以色列等和整個阿拉伯半島的控制權,與羅馬帝國交兵數年。一直到公元364年,羅馬和波斯才簽定了一份和平協議。 當羅馬帝國割裂和消亡後,他們又有了新的敵人。就是拜占庭王朝。波斯人開始從拜占庭的邊境區域,像敘利亞、巴勒斯坦、和土耳其等地,不斷發生戰事。
波斯人歷史上最光輝的時刻,是在公元619年之後的一段時間。波斯帝國佔領了整個埃及區域和高加索山脈。公元626年,波斯人在對拜占庭首都的侵犯戰中,以慘敗而告終。拜占庭也是一個相當厲害的國家,他們運用自己的優勢,開始侵犯波斯。終年累月的戰爭,事實上已為這兩個實力強大的國家帶來了相當大的鎮痛。公元628年,在兩國都已筋疲力盡之際,這兩個國家也簽定了一份和平協議。此刻的波斯,國力現已大不如前了。在這之後,被來自東方的穆斯林軍團攻佔了。
公元651年,穆斯林在短短十年內戰勝了波斯帝國並完全佔有了波斯帝國的邊境。在這片邊境上建立了伊斯蘭王國,就是伊朗。可是,這片土地注定不安靜。在此後的數百年中,不斷有新的侵犯者出現。奧斯曼土耳其人,咱們大中華的蒙古軍團,土庫曼人先後都征服過這片土地。一直到16世紀,他們才像1300年前的古波斯人一樣驍勇,終於佔領了自己的領土—伊朗。
但是縱觀波斯歷史,希臘,羅馬,拜占庭都與其有過激烈的交鋒,可見當時的波斯實力也是相當彪悍。
咱們再來說說波斯的文字,古波斯用的是楔形文字,但此刻已是一種基本無人能懂的死文字了。在伊朗,有一座名叫克爾曼沙的城市,這兒有一個名叫貝希斯敦的小村莊。多年以來,它默默地遠離城市的紛爭,忘記了曾經,也被人們忘記在回想的角落裡。可是時至今日,「貝希斯敦」這個姓名衝出亞洲走向了國際。這應該歸功於它附近的一處山崖,因為上面有一種讓人找回丟掉文明的古文字。當然這兒要說到一個英國人,名叫羅林森。
1835年,英軍少校羅林森受命前往伊朗,出任庫爾迪斯坦省總督的軍事顧問。他作為一個業餘的考古愛好者,自然要去「貝希斯敦」看一看,發現了一尊大型石刻,上半部是一個浮雕,下半部是用古波斯語、埃蘭語和阿卡德語三種楔形文字寫成的銘文。楔形文字是西亞的陳舊文字,距今已有5000多年的歷史了。
這兒為什麼要用三種文字書寫呢?小編認為,因為古波斯的楔形文字並非歷史自然構成的文字,而純粹是人工文字,而且運用範圍有限,知道者很少。因而在用它發佈詔令時,有必要以其時通用的埃蘭文和阿拉美亞文譯出。就是翻譯的效果。
可是,古波斯的楔形文字跟著公元前330年古波斯帝國被亞歷山大的征服,逐步變成了一種無人知曉的死文字,而另兩種楔形文字也早已失傳。因而,人們現已無法讀懂文字的意思了。而此刻的羅林森決計翻譯此文。功夫不負有心人,羅林森用12年時間,總算在1845年成功地譯解了古波斯文,而其他二種文字翻譯出後,意思三者大致相同。從此,人們瞭解到它的一個不為人知的故事。
這裡大概說一下這個故事,公元前522年3月,波斯皇帝岡比西斯二世率大軍遠征埃及。有一個名叫高墨達的僧侶乘機假充被岡比西斯處死的皇弟巴爾迪亞,在波斯各地和米底暴動。意外的是,皇帝岡比西斯在從埃及回來波斯的途中突然病死。高墨達便以巴爾迪亞的名義當上了皇帝。但他從不召見大臣,每天深居簡出。大臣們疑竇重重,謠言四起。後來,岡比西斯以前的一位王妃發現新皇帝沒有耳朵,並將這事通知了父親歐塔涅斯,歐塔涅斯立刻判定新皇帝不是巴爾迪亞,而是僧侶高墨達。因為在居魯士當皇帝時,這個高墨達因為差錯被居魯士指令割去了雙耳。後來他們殺死了高墨達,奪回政權。可是圍繞著誰最有資歷當皇帝,爭論不休。後來,大流士當上了皇帝。
貝希斯敦的摩崖石刻,記載的正是大流士的汗馬功勞,其間充滿了溢美之辭。 大流士於公元前520年巡行各地。在巡行到米底首府愛克巴坦那(今伊朗哈馬丹)附近一個叫貝希斯敦的小村莊時,回想這些年來的坎凹凸坷,感慨萬千,所以命人在村旁的山崖峭壁上刻下自己的汗馬功勞。
正是因為貝希斯敦摩崖石刻銘文的破譯,為人們打開了塵封的古波斯帝國的回想,給世人展現出一幅清楚艷麗的畫面。波斯帝國的開創者是居魯士。公元前550年,居魯士消除米底王國,建立阿黑門尼德王朝,定都蘇撒,是為波斯帝國之發端。公元前529年,居魯士在作戰時兵敗身亡,其子岡比西斯繼位。公元前522年,大流士承繼王位,宣稱大流士一世。但是這裡也有另一種說法,現代學者廣泛以為,貝希斯敦銘文中關於偽巴爾迪亞(即高墨達)的記載,完全是精心編造的大話,目的是為大流士一世弒君篡位辯解。真正的內幕是:岡比西斯二世即位後力求加強王權,引起了貴族們的嫉恨,必欲除之而後快。在一場政變中,岡比西斯二世身亡。其弟巴爾迪亞攫取王位,承繼先兄未竟之業,持續走上加強王權之路,但結局相同沉痛。以大流士一世為首的集團主張政變,弒君篡位。小編認為對於這兩種情況,真正的歷史,已經無法得知,但不論哪一種,都可預見當時波斯實力強悍。
這裡我們再說一說薛西斯(公元前486-465),大流士一世的兒子和承繼人,這個以「希臘戰爭之旅」而出名的人,雖然薛西斯兵敗而歸,但一戰成名。他的父親大流士以及他本人,造就了歷史上第一次規模巨大的亞歐大碰撞。也是因為此戰,波斯帝國拉起了滅亡的帷幕。在失利後,薛西斯選擇引退。但在他晚年的時間裡,他把從買賣和稅收裡取得的巨大錢財,花費在了締造巨大的建築物上,但大多數都未能結束。
想當年,大流士二度攻打希臘地區,無奈敗北,第一次更是受天氣影響損失慘重,當然戰敗因素要綜合考慮,但留下了「馬拉松」這一項運動。後來薛西斯原以為此戰得以圓夢,但當他看著水軍慘遭希臘聯軍絞殺時,亦是木然神傷,敗北而歸。
小編認為薛西斯的死是波斯的轉折點,自他以後,波斯後來者基本無一能人。他們無力阻撓亞歷山大,走向覆滅。直到16世紀後,他們才重新主導了自己的家園,但由於文化的滲透,很多人已經改信了伊斯蘭教,對於這種現象,只能歸結於實力不濟。文化,生活各方面只能從屬於別人,真是英雄亦有落淚時,多少有些悲壯吧。現在伊朗是伊斯蘭教最大的什葉派的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