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洛克藝術:喬治·弗裡德裡希·亨德爾簡介及其代表作品

巴洛克藝術:喬治·弗裡德裡希·亨德爾簡介及其代表作品

巴洛克藝術

巴洛克藝術:喬治·弗裡德裡希·亨德爾簡介及其代表作品

「巴洛克」是1600年至1750年間在歐洲盛行的一種藝術風格。它產生在反宗教改革時期的意大利,發展於歐洲信奉天主教的大部分地區,以後隨著天主教的傳播,其影響遠及拉美和亞洲國家。巴洛克作為一種在時間、空間上影響都頗為深遠的藝術風格,其興起與當時的宗教有著緊密的聯繫。巴洛克藝術還代表了整個藝術領域,包括音樂、建築、裝飾藝術等,內涵也極為複雜。但最基本的特點是打破文藝復興時期的嚴肅、含蓄和均衡,崇尚豪華和氣派,注重強烈情感的表現,氣氛熱烈緊張,具有刺人耳目、動人心魄的藝術效果。那麼下面小編就為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喬治·弗裡德裡希·亨德爾(George Friedrich Handel,1685年—1759年),出生於德國哈雷,巴洛克時期英籍德國作曲家。

1702年,進入哈雷大學法學院學習。1703年,加入漢堡劇院;在此期間,陸續創作了《阿爾米拉》《尼祿》等在內的首批歌劇。

1706年,赴意大利,在此期間結識了科雷利、A·斯卡拉蒂等音樂家,熟悉了意大利歌劇和器樂音樂風格及寫作技巧。1710年,返回德國,任漢諾威宮廷宮廷樂長;任職期間,曾於1710年與1712年兩度赴英國,其歌劇受到英國王室和貴族的歡迎,遂留居不歸。

1726年,加入英國籍;並在18世紀20年代,進入歌劇創作的成熟時期,創作並上演了《羅德琳達》《亞歷山德羅》等歌劇。1733年,轉戰清唱劇創作;同年,其清唱劇《底波拉》《德波拉》首演。

1741年,最後一部歌劇《戴米達亞》上演。1742年,清唱劇《彌賽亞》首演。1749年,管絃樂作品《焰火音樂》首演。1759年,在倫敦逝世,享年74歲。

亨德爾的音樂用深入淺出的語言表達了巴洛克時期的先進思想,並以其宏偉的音樂風格,預示了主調音樂風格的到來。

人物經歷

意大利時期

1706年,在意大利研究歌劇院作3年;同年秋,啟程前往意大利,經威尼斯去弗洛倫薩。1707年,去往羅馬、佛羅倫薩;同年,演出了歌劇《羅德裡戈》。1708年,完成了清唱劇《復活》與《時間的勝利》;同年,與音樂家科萊裡、斯卡拉蒂父子過從甚密;6月,去那波裡避暑。

1709年春,在羅馬結識了德國漢諾威宮廷作曲家史太法尼,當他得知亨德爾要返回德國時,便將其在漢諾威的音樂職務讓給了他;12月26日,歌劇《阿格麗品娜》在威尼斯首演。

初涉英國

1710年,離開意大利,就任漢諾威的宮廷樂長;秋天,前往英國。1711年至1712年,兩度前往倫敦,後樂而忘返。1713年1月10日,歌劇《忒修斯》在倫敦劇院演出;7月7日,為慶祝烏德勒支和平條約的簽訂,在聖保羅大教堂演出《烏德勒支感恩贊》。

1714年,英國安妮女王去世,漢諾威選帝侯此後成為喬治一世,他對亨德爾的久假不歸耿耿於懷,但出於惜才,後兩人和解,亨德爾亦從此定居英國。

1715年5月25日,歌劇《高盧的阿馬迪吉》首演。1716年,隨喬治國王返回漢諾威,遇見其好友史密斯,此後史密斯終生伴隨他,成為亨德爾的重要助手。

1717年開始,到達倫敦,開始在錢多斯大公爵的府邸任職,直至1719年為止。1719年,任皇家歌劇院總監。

歌劇高峰

1720年4月27日,在皇家歌劇院的開幕典禮上,上演了亨德爾的歌劇《拉達米斯托》;8月29日,演出清唱劇《以斯帖》。

1721年3月,歌劇《穆齊奧·謝沃拉》首演;12月19日,歌劇《弗洛裡丹特》首演。1723年1月20日,歌劇《奧托內》首演。1724年2月20日,歌劇《尤里烏斯·凱撒》首演;10月21日,歌劇《塔麥諾拉》首演。1725年2月13日,歌劇《羅德琳達》首演。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巴洛克藝術
實用查詢
文學資料
健康知識
起名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