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瓦爾密戰役?瓦爾密戰役在世界歷史上有何重大影響
18世紀末的法蘭西共和國,是一個由革命理想主義催生的政權。1792年,一名法國軍人在蓬圖瓦茲喊出"自由、平等、博愛,否則去死!"的口號,清晰地表明革命已經深入人心,任何革命的反對者都將被視作敵人來對待。在革命政府統治期間,過去的僱傭兵也換上了"國民士兵"的頭銜,並相信自己是"自由"的衛士。法國革命軍的一名炮兵曾在1793年寫道:"我對祖國的敵人毫無憐憫,他們應該流血,而且還要繼續流血!我要為我的兄弟們所流的鮮血報仇,那些反革命就該死在革命者手中。"復仇和製造恐怖已成為這些士兵的直接動力,接著他們又會去喚醒那些置身於政治之外的同伴們,直到整個國家都處於無法遏止的憤怒之中。
1792年8月,普魯士王國、奧地利帝國及其他幾個君主制國家組成盟軍入侵法國,企圖對那些叫囂著推翻君主制、砍掉國王腦袋的巴黎市民實施鎮壓。憤怒的巴黎民眾聞訊後突襲了杜伊勒裡宮,並把皇室成員投入監獄,推翻了近一千年的君主制度,也結束了自攻佔巴土底獄以來3年的君主立憲政體,進入了吉倫特派(工商資產階級)統治階段。恐懼和憤怒同時充斥著巴黎的大街小巷,煽動民心的政治家認為"攘外必先安內"-- 必須先清除內部的反動者。
富勒在《西洋世界軍事史》中對瓦爾密之戰的評述中說:瓦爾密一戰,實為法國革命戰爭和拿破侖戰爭中的馬拉松。面對著當時歐洲最負盛名的將軍所率領的最強大無敵的軍隊,法軍在杜莫裡茲(Dumouriez)和克勒曼(Kellermann)的領導之下,連續的把他們擊退和擊敗了。正如喬奎特所言:「在瓦爾密一戰之後,任何持槍佩劍的法國人,都莫不以英雄自命,認為他們所擁護的理想是注定了必勝的。」瓦爾密是舊王朝的「死榻」也是新共和國的「搖籃」,照狄斯莫林斯(Camille Des-mouins)等人的夢想,認為這個共和國的任務,就是把自由、平等、和博愛的思想,帶到被奴役的國家中,使所有的國王都被消滅,在地球上建立天堂!雖然不久,這個天真的夢想即被可怕的夢魘所打破了,可是在那個時候,也就有人認清了這次炮擊的雷聲是代表一個不祥之兆。誠如馬森巴赫(Massenbach,布倫瑞克的幕僚)所說的:「你可以看見那些小公雞是如此趾高氣揚地站立了起來。他們已經接受了火的洗禮,我們所輸掉的不僅是一個會戰而已。」九月二十日已經使歷史改變了它的途徑,它是這個世紀中最重要的日子。在那天夜間,那些沮喪的夥伴們問歌德的觀感是怎樣,他回答說:「從此時、此地在世界上開啟了一個新的時代,而你們可以說,你們親眼看見了它的誕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