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田原之戰的發動者:北條氏康的生平簡介
北條 氏康( 、1515年-1571年10月21日),是日本戰國時代的武將、大名,以傑出的軍事及政治才能聞名於世;世稱"左京大夫"、"相模守"(律令制官位)。他是後北條氏第三代當主。
北條氏康十九歲時元服,二十一歲時初陣,在接人待物方面顯示與生皆來的才能,為父親和家中重臣看中,在父親死後順利的繼承家主之位。北條氏康繼任當主不久,山內上杉憲政和扇谷上杉朝定聯合八萬大軍,大舉進攻北條家。北條氏康派北條綱成死守武藏河越城,在多日攻城不克後,聯軍的士氣開始低落下來,北條氏康帶著八千士兵突到聯軍背後,夜間與守城軍發動總攻,聯軍大敗,山內和扇谷家的名將戰死多名,此役即日本戰國三大奇襲之一的"河越合戰"。此後,奠定了北條家在關東的天下。年過三十後的北條氏康,在對外的兼併方針開始轉變為以外交為主,與武田、今川家的三國聯盟等。在第一次國府台合戰後,北條家雖然取得勝利,但此時越後的上杉謙信率軍南下,對此早有準備的北條氏康看出了上杉軍意在決戰的意圖,率領全國軍隊固守小田原城。上杉謙信對此也沒有辦法,只能來去匆匆的離開關東。
小田原戰役不久後,北條氏康早早的把家業交給長子北條氏政,隱居在伊豆半島上,但實際上還掌握著北條家的實權。元龜二年(1571年)在小田原城去世,終年五十七歲。
天文四年(1535年)氏康迎娶了駿河今川氏親的女兒瑞溪院。北條家與今川家自早雲時代開始的從屬關係也由此被平等的政治婚姻所取代。此後,氏康夫妻的關係一直都很好。即使在以後與今川關係惡化時,這種關係也沒有受到影響,二人婚後共育有十二個孩子。很多孩子以養子或結婚的方式來構建北條家的未來,這些孩子長大後沒有人為了爭奪權力而自相殘殺,這在殘酷的戰國時代還是比較少見的。至少從這一點來看,瑞溪院的功績是無法抹殺的。
1561年(永祿四年),自流亡越後的上杉憲政繼承上杉宗家家督名份的上杉政虎(日後的"謙信"),以擁護正統關東公方足利籐氏為名義,大舉出兵關東;關東各地原上杉家臣及反北條勢力紛起響應,集結成號稱超過十萬的空前大軍,壓制包含古河御所在內的諸多據點,並以籐氏取代義氏為關東公方。氏康氏政父子率軍固守小田原城;由於城堅糧足、全軍戰志堅定,終使來襲的上杉軍無功而退。政虎於鐮倉鶴岡八幡宮正式就任關東管領職後,在攻小田原城不克、諸將失和、糧草不濟等不利狀況下,不得不收兵北返;北條軍趁勢追擊,取得局部勝利。上杉政虎自關東撤退後,北條家聲威復振,在關東支配權的爭奪中,逐漸佔得上風。1562年(永祿五年)北條軍再度壓制古河御所,足利籐氏被擄往小田原城,終焉不明。
1563年(永祿六年),於第四次川中島之戰獲得戰略性勝利的武田軍,攻向上杉家在武藏的據點松山城;裡見義堯應上杉輝虎(由政虎改名)之邀,派嫡男義弘領兵馳援,雖突破北條軍封鎖進入武藏國境,卻因松山城陷落而只得退兵。翌年,為支援反叛北條家的江戶城守將太田康資,義弘率軍一萬二千進佔上總武藏邊境的國府台城;氏康、綱成等領兵二萬與之對抗,苦戰而勝(第二次國府台之戰),嗣後北條家勢力深入上總。1567年(永祿十年),氏康策動上杉家臣上野廄橋城主北條高廣(與後北條氏並非同族)反叛,重挫上杉謙信的關東經略。然而,同年的三船山之戰,由氏政指揮的北條軍卻敗於由義弘指揮的裡見軍;北條家在房總半島的影響力再度受挫。此時,東海道形勢大變,導致甲相駿三國同盟瓦解,牽動東國勢力關係。前此,今川義元於尾張桶狹間戰死,三河岡崎城主德川家康獨立,今川家稱霸東海道的基礎開始動搖。武田信玄為趁機奪取東海道領地,不惜逼死嫡男義信,終於1568年(永祿十一年)發兵一萬二千攻入駿河;德川家康也由三河發兵攻入遠江。今川家新當主氏真雖與上杉謙信結盟,且動員有一萬五千兵力,仍難獨力抵擋武田、德川兩軍交相入侵;賴氏政親率四萬五千大軍強力干預,方迫使兵力居劣勢的武田軍(一萬八千)退兵。以此為契機,北條家與上杉謙信和解,以氏康七男成為謙信養子(日後的上杉景虎)為條件,締結"相越同盟";北條高廣又復仕於上杉家。1569年(永祿十二年)十月,武田信玄率軍二萬攻向小田原城,氏康氏政父子決定籠城守備;武田軍攻至城下,見無法破城而退。氏政親率軍勢二萬餘追擊,並命分別負責守備甲州街道及秩父地方的氏照、氏邦集結另二萬兵力,意圖前後夾擊退卻的武田軍;不料氏照、氏邦所部先在相模北境的三增卡隘口與武田軍交戰,遭其擊敗,氏政聞訊隨即收兵返回小田原城(三增卡之戰)。武田軍乘勢佔據駿河,今川家於是在武田、德川兩家夾擊下滅亡;北條家聯合上杉今川、制衡武田的戰略構想從而落空。此役受挫,刺激北條家加強對甲斐方面的防務,著名的環繞小田原城方圓九公里之"總構"(環繞外郭及部分城下町的最外圍防禦工事),以及八王子城築城等工程,據信均由此而發。相越同盟成效不如預期,常陸佐竹義重等反北條大名甚且改與武田聯手,依然繼續對抗北條,徒然提升武田信玄在關東的影響力;有鑒於此,氏康乃決定重新檢討其同盟策略。1571年10月21日(元龜二年舊歷十月三日),氏康於小田原城病逝,享年五十七歲,留下放棄相越同盟、與武田家和解的遺命。不久,氏政遵照父命重新與武田家結盟,接受武田家支配駿河的事實;關東自此又再回到北條武田聯手對抗上杉的格局。
氏康病死
元龜元年(1570年),自知時日無多的氏康在病床上留下了"廢棄越相同盟,再次與武田同盟"的遺囑,元龜二年(1571年)十月三日,氏康病死,時年五十七歲。法名大聖寺殿東陽宗岱大居士。
如前文所說,氏康是一位文武雙全名將的名將,十六歲初陣後未嘗敗績,雖然這和他後期一般留守城中主持大局,很少參加合戰有關,但是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他作戰的勇敢,氏康重視對民眾的安撫和建立優秀的家臣團,的確不愧為當時優秀的民政家和軍事家。
現存永祿十一年氏康寫給八子三郎(之後的上杉景虎)的書信。信中提到當年三郎酗酒沉淪的往事,以及氏康為父的苦口婆心。由此充分可見氏康的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