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電圖機發明背後的感人故事,愛因托芬經歷了什麼?

心電圖機發明背後的感人故事,愛因托芬經歷了什麼?

歷史故事

心電圖機發明背後的感人故事,愛因托芬經歷了什麼?

眾所周知,心電圖機是當今最普及、最安全可靠、無創傷性瞭解心臟功能疾患的醫用電子儀器。可首先運用電子技術來記錄心臟跳動的創始人是誰呢?他就是荷蘭病理學家威廉·愛因托芬。而且,他的這個發明還是一個有關愛的故事。

1860年,愛因托芬出生在荷屬東印度(今印度尼西亞)一個醫學世家,耳濡目染,愛因托芬從小就決定做一名醫生,但是研究方向還未確定。

當時,中國南方省份盛行「下南洋」之風,印度尼西亞也有不少華僑。愛因托芬的保姆就是一位洪姓的華僑,她心地善良,對愛因托芬視如己出,悉心照料,二人親如母子。從四歲開始,愛因托芬還跟著洪媽在上海住了六年,可以說,他最好的童年時光幾乎都在中國度過。可惜,在愛因托芬17歲時,他最親愛的洪媽因心臟病離開了人世,這讓愛因托芬萬分悲痛。

親人的離世,使他明確了終生的奮鬥目標:研究心臟病。於是他回到荷蘭,進入了以醫科聞名於世的烏得勒支大學學醫。

大學畢業後,愛因托芬又來到萊頓大學從事生理學的教學和研究工作。為了深入研究心臟病,他找到了當時荷蘭著名的醫學家杜德。當時的杜德年事已高,他非常看重愛因托芬,把自己所有的病理研究資料都給了他,並再三叮囑:「心臟病的研究現在還很不理想,你要大膽走,莫回頭!」奇怪的是,接下來,愛因托芬毅然決然地跑到物理學院去了。一個學醫的人居然去進修物理,周圍人都說他不務正業,但他毫不在乎。

原來,那時德國的科學家發現,青蛙的心臟在搏動時產生了電,但這種電流很微弱,變化也很快,一般的電表無法檢測出來。愛因托芬知道這個消息後,對多種動物進行了實驗,發現也有電流。那麼,能不能發明一種記錄人類心臟電流的設備呢?要發明一個機器不僅要有醫學知識,還要有物理知識。所以,愛因托芬才跑去物理學院進修。

一年後,愛因托芬已經基本具備了電學基本原理,開始行動了。他發現以前記錄電流的儀器對震動很敏感,很容易出現誤差。於是,他在房間裡挖了一個幾米深的大坑,把儀器放了進去,效果也不理想。1901年,他終於成功研製出了絃線式電流計。一天,萊頓大學附屬醫院來了一個危重的心臟病患者,醫生們束手無策。這時,一旁的愛因托芬說:「讓我試一試。」他拿出自製的心跳記錄儀連接到患者身上,居然得到了很好的效果。這個病人的最終情況雖然沒有被記載,但是愛因托芬自製的儀器開始受到醫學界的關注。

之後,他又經過兩年的研究發現,心臟在收和縮時都會產生電流,在不同地方會形成不同電壓。於是,他用P、Q、R、S、T等字母標出心電圖上的各種波,選擇在雙手與左腳安放電極板,組成三種標準導聯。第二年,他又記錄到U波。事實證明,心電圖機的出現對臨床醫學有很大幫助,至今仍沿用。

1924年,愛因托芬因發現心電圖的產生機制和改進、完善心電圖儀,被授予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他也因此被稱為「心電圖之父」。1925年,愛因托芬重回印度尼西亞,看望長眠在那裡的洪媽。他告訴洪媽,自己終於完成了能診斷奪去她生命的疾病的發明。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歷史故事
實用查詢
文學資料
健康知識
起名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