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士坦丁十一世是個平庸之輩嗎?他做了什麼挽救國家?
君士坦丁十一世的故事大家真的瞭解嗎?今天小編給你們帶來全新的解讀~
若是想要對君士但丁11世做一個比較客觀的評價,那我們就要從拜占庭帝國後期的政治形勢和他本人在位期間的事跡開始說起了。平心而論,其實當年君士但丁11世繼承皇位的時候,拜占庭帝國其實已經是名存實亡的局面了。與其說他是拜占庭的皇帝,倒不如說是君士但丁堡市長來的更貼切一些。
雖然在在君士坦丁堡之外,還有一些領地,但當地大貴族基本上是各自為政的。他們基本不會聽從皇帝的號令。此時的帝國早已是風中殘燭,無論軍事還是經濟實力,都無法與處在上升期的奧斯曼帝國相提並論。換言之,君士坦丁十一世手裡已經無牌可打,他唯一能依靠的只有君士坦丁堡孤城一座。
當然,早在君士坦丁十一世繼位前,拜占庭帝國也曾向歐洲請求援兵收復失地,但西歐各國的援助行動幾乎都宣告失敗。僅舉幾例:
1389年,奧斯曼軍隊在科索沃之戰中擊敗了波蘭、匈牙利、塞爾維亞、保加利亞等國的聯軍。
1396年,西歐十字軍在尼科波利斯戰役中又被奧斯曼蘇丹巴耶塞特擊敗。巴耶賽特本來打算直接進攻君士坦丁堡,消滅拜占庭帝國。但奧斯曼此時遭到帖木兒軍隊的進攻,帖木兒在1402年的安卡拉之戰中擊敗了巴耶塞特二世,導致奧斯曼陷入20餘年的政治動盪,使拜占庭暫時免於滅亡的命運。
可以說,假如沒有帖木兒入侵延緩了奧斯曼人入侵的步伐,拜占庭帝國將在15世紀初就被消滅。
然而,拜占庭帝國的苟延殘喘依然無濟於事。此時拜占庭已經失去了自己的兵源地和所有的農業區,只能依靠高利貸和變賣皇室土地度日,國防上完全依賴外國傭兵。
1423年,曼努埃爾二世皇帝將帝國的第二大城市薩洛尼卡賣給威尼斯人後,拜占庭已經失去了所有財政收入來源,只靠君士坦丁堡城內的少許稅收維生。1444年,最後一支拯救拜占庭的西歐援軍在瓦爾納戰役中被奧斯曼蘇丹穆拉德二世擊敗。
從以上敘述我們不難看出,君士坦丁十一世繼位時面臨著極為惡劣的政治環境。但他在繼位的4年時間內仍然努力拯救帝國,使其免於滅亡。可以說是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1453年4月2日,奧斯曼蘇丹穆罕穆德二世開始圍攻君士坦丁堡。奧斯曼陸軍號稱20萬之眾,還有數萬海軍的支持。守城的拜占庭軍隊算上僱傭兵在內僅8000餘人,實力相當懸殊。此外奧斯曼人還有具有巨大優勢的火炮支持。
在君士坦丁十一世的鼓舞下,守軍擊退了奧斯曼人三次大規模地面進攻和十餘次突襲,挫敗了多次海上進攻。奧斯曼軍隊的地道攻擊也被擊敗,奧斯曼軍中的重臣和將領們甚至一度請求蘇丹退兵。
然而,守軍的損失也非常嚴重。經過圍城40天後,已經減員過半、彈盡糧絕。在如此不利的情況下,君士坦丁十一世仍然堅持了53天,並在5月29日的決戰時刻殺入敵陣、以身殉國,時年49歲。直到最後時刻,他都沒有退縮,盡到了自己作為一國之君的職責。
從這點來說,他的表現無疑比中國歷史上著名的亡國之君崇禎,不知道高到哪裡去了。作為昏庸的代表,崇禎握有巨大的帝國資源,卻一輩子都在打爛牌。君士坦丁儘管沒有什麼牌面可言,卻還是做到了他所處情況下的最好結果。
總之,君士坦丁十一世是一個悲劇英雄,並非平庸之輩。他的努力已經無可挑剔,拜占庭滅亡的禍根早在他之前的歷代皇帝統治時就已經埋下。他所擁有的一切戰略資源都無法與上升期的奧斯曼人抗衡,帝國的滅亡已經注定。
所以,我們不應過於苛責這位末代皇帝,他為挽救國家滅亡所做的努力。一直到城破國亡,如此努力的皇帝都沒有怨天尤人的咆哮一句:諸臣誤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