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萬有引力定律?牛頓又為此克服了哪兩大難題?
牛頓作為世界上享有盛名的數學家、天文學家和物理學家,在數學、光學、力學等方面都曾做出了卓越的貢獻。他發現的萬有引力定律奠定了近代天文學的基礎;他完成的日光分解奠定了近代光學的基礎。下面小編就為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當別人將他比做天才的時候,他並不這樣認為,他曾經這樣總結自己的一生:「我不知道在別人看來,我是什麼樣的人;但在我自己看來,我不過就像是一個在海濱玩耍的小孩,為不時發現比尋常更為光滑的一塊卵石或比尋常更為美麗的一片貝殼而沾沾自喜,而對於展現在我面前的浩瀚的真理的海洋,卻全然沒有發現。」牛頓如此概括自己的一生,他覺得他之所以能夠取得各方面的優異成績,就是因為他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
1643年牛頓出生在英格蘭北部小鎮烏爾斯索普,他從小喪父,母親改嫁,所以童年的他是在與祖母相依為命中度過的,因此小時候的牛頓不善言談,性格倔強。上學時,他對學校非常厭惡,對上課心不在焉,不善交際的他連周圍的朋友也是寥寥無幾。
不過牛頓非常喜歡製作「小發明」。他曾經製作帶小燈籠的風箏、用小木桶做過滴漏水鍾以及用小老鼠當動力做了一架磨坊的模型等等。這些小發明儘管不值一提,但是牛頓從中學到了不少知識,為他以後的發現積累了豐富的經驗。
蘋果落地的故事
1655年到1666年,一場瘟疫席捲英國,牛頓所讀的劍橋大學因此而停課,於是牛頓回到家鄉躲避瘟疫。在此期間,牛頓正在進行一項科學研究,希望從動力學的角度對太陽、月亮等天體的運行進行解釋。一天,他正在果樹旁邊看書的他,突然被一個從樹上掉下來的蘋果打中,而且打得牛頓很疼。
這對於常人來講是一件完全不值一提的事情,然而牛頓卻被其所吸引,他在思考蘋果落到地面而不掉向天空的原因。經過苦思冥想,他覺得地球具有某種力量,可以吸引地球上的任何物體。如此類推,月亮和地球之間是否也存在引力呢?月亮一直按照一定的軌道繞地球旋轉,這不正好說明它們之間相互吸引嗎?而各個行星圍繞太陽運轉,也是同樣的道理。於是牛頓將宇宙中的一切物體之間所存在的相互吸引的作用稱為「萬有引力」。
接下來又產生了另外一個問題,地球與月亮之間,太陽和地球之間相互吸引,那月亮不會落向地球,地球和各個行星不會落向太陽又如何解釋呢?後來牛頓從對拋射物體的研究中獲得了解釋。如果一個站在山頂上的人沿水平拋一塊石頭,這塊石頭在向前飛行的同時由於重力它也會向下落,而石頭進行的路線是一條拋物線。
而水平速度越大,石頭飛過的水平距離也越遠,軌道彎曲程度也越小。如果拋石的力量達到一定的標準重量,使得石頭的軌道曲線的彎曲程度和地球表面的彎曲程度相同,那麼石頭會像月亮那樣繞著地球永遠運轉下去,這樣,完整的引力思想已經基本形成。後來牛頓克服了精密數學計算和可靠實踐驗證兩大難題,於1687年在《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上正式發表了萬有引力定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