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利斯塔克做出的貢獻有哪些 古希臘第一個著名天文學家阿利斯塔克簡介

阿利斯塔克做出的貢獻有哪些 古希臘第一個著名天文學家阿利斯塔克簡介

文學故事

阿利斯塔克做出的貢獻有哪些 古希臘第一個著名天文學家阿利斯塔克簡介

阿利斯塔克(Aristarchus),生於公元前315年,死於公元前230年,薩摩斯人(愛琴海薩摩斯島)。古希臘第一個著名天文學家。 阿利斯塔克曾就學於雅典學園。他曾經提出了亞歷山大裡亞時期的最有獨創性的科學假說。他是歷史上最早提出日心說的人,也是最早測定太陽和月球對地球距離的近似比值的人。阿利斯塔克認為,地球每天在自己的軸上自轉,每年沿圓周軌道繞日一周,太陽和恆星都是不動的,而行星則以太陽為中心沿圓周運轉。這是古代最早的樸素日心說思想。

人物介紹

早在托勒密之前,就有人提出過地動的學說,最著名的一位就是阿利斯塔克。阿利斯塔克出生於愛琴海上的薩摩斯島。按照阿利斯塔克對宇宙的設想,天上的太陽和恆星是固定不動的,太陽在宇宙的中心,而地球則是圍繞著太陽的圓形軌道在運行。在他的那個時代,他的學說遭到了疑問和排斥,而且對恆星視差的觀測也沒有支持他地球在動的理論。

阿利斯塔克用數學精密地計算出太陽的半徑為地球的七倍(實際上是一百零七倍),故宇宙中最大的物體是太陽而不是地球,因此認為太陽是不動的。地球和行星則以太陽為中心做圓周運動。地球每年繞太陽公轉一周,同時又每日自轉一周。太陽與地球的距離約是月亮與地球的十九倍。阿利斯塔克的研究,開創了人類用科學的方法來研究天體的距離和大小的歷史;證明了天體並不是神秘莫測的,而是復合規律的實物;並且可以用科學的方法對它們進行研究。

個人貢獻

阿利斯塔克開創了太陽、月亮與地球距離之比以及太陽、月亮、地球三者大小之比的測量,在留存至今的著作《論日月的大小和距離》中,求得日地距離為月地距離的18-20倍,太陽直徑為月球直徑的18-20倍以及為地球直徑的6-7倍。儘管這些結果與實際值相差甚遠,但他是第一個認識到太陽遠比地球大得多的人。他很可能因此邏輯地推論大的東西不能繞小的東西轉動,從而提出了古代的日心說:恆星和太陽靜止不動,地球和行星在以太陽為中心的不同圓軌道上繞太陽轉動,地球還每天繞軸自轉一周。因此,恩格斯稱他為「古代的哥白尼」。這種方法應用了一千多年。他還提出過一種方法,測定月食時月球視直徑和地影直徑的比例,以確定月地距離。這個方法後為喜帕恰斯所採用。此外,他還開創了三角計算,導出了不等式。

阿利斯塔克所著《論日月大小和距離》一書流傳至今。在這一著作中,他應用幾何學知識在科學史上第一次試圖測量日、月和地球之間的距離。他設想在上、下弦,即月半圓時,日、月和地球應當形成一個直角三角形,通過測量日、月和地球距離的角距,就可以測算太陽和月亮的相對距離。他根據測得的角度87°,算出太陽與地球的距離是月亮與地球距離的19倍。他又根據日食情況,推得太陽直徑是月球直徑的19倍。他在月食時又計算了地球影子的寬度,得出地球直徑是月球直徑的3部。阿利斯塔克認為,如果假設包括地球在內的行星都圍繞太陽旋轉,而恆星因為看上去不動而無限遙遠,那麼天體運動就非常容易理解。

阿利斯塔克的日心說經阿基米德的介紹,當時曾有一定的影響,但遭到了宗教勢力的反對。日心說思想在當時沒有為人們所接受。但是對於太陽和月亮的大小以及它們與地球間距離的測量工作,卻始終有人進行著。 為了進行上述的測量,首先要測量地球的大小。這項工作最早是由昔蘭尼人埃拉托斯特尼進行的。尼西亞人希帕克也繼承了阿利斯塔克的測量工作,他所測得的結果要精確得多,和現代計算結果已很相近。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文學故事
實用查詢
文學資料
健康知識
起名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