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特蘭·羅素:不想拿諾貝爾文學獎的數學家不是好哲人

伯特蘭·羅素:不想拿諾貝爾文學獎的數學家不是好哲人

文學故事

伯特蘭·羅素:不想拿諾貝爾文學獎的數學家不是好哲人

如果說,世界上有哪位科學家可以稱得上是博學廣識,能夠在不同領域都獲得極高成就,那我們今天講的這個人一定符合標準。

1872年的今天,在英國蒙默斯郡的貴族家庭裡,誕生了一位未來對英國乃至西方各界都產生了重大影響的男孩。大概偉人都不得不經歷生活帶給他們的磨難,在男孩出生後的2到4年裡,他的父母親相繼因病去世,而他則被送到祖父母家裡,在那裡開始了他的童年以及啟蒙教育。

他就是英國著名哲學家、邏輯學家、數學家、歷史學家、作家、社會評論家、政治活動家、諾貝爾文學獎的獲得者:伯特蘭·羅素。他發現的「羅素悖論」引發了20世紀初的數學基礎危機,他在數學領域的巨著《數學原理》成為了里程碑式的著作,他的《西方哲學史》讓他獲得了1950年的諾貝爾文學獎。不僅如此,他還是活躍的和平主義社會活動者、女權主義者。

他的童年是和祖父母以及哥哥、姐姐、叔叔們一起度過的,這一段經歷對他未來的成就有著很深的影響。他的祖父約翰·羅素勳爵在維多利亞時代兩度出任首相,並獲封伯爵爵位。而他的祖母則是一位具有清教徒式道德觀的「伯爵夫人」,從道德上對羅素有著很高的要求,並對羅素人生觀的塑造有很深的影響。

「不可隨眾行惡」這句祖母強調給羅素的話,也在羅素之後的生活中扮演者「引導者」的作用,成為他不懼成為「少數派」的動力之一。

羅素從小對數學邏輯等就很感興趣,加之自己叔叔和姑姑從小就在科學和政治領域對他的教導,羅素在這幾個領域表現卓越。除此之外,他最為人稱道的是他的懷疑主義。

羅素從11歲開始從哥哥那裡學習歐幾里得幾何學,一方面對數學如癡如醉,另一方面又不願意接受公理。在他眼裡,除非他哥哥告訴他接受這些公理的理由,否則他不願意接受這些已經成為定式的公理。於是哥哥告訴羅素:「如果你不承認這些公理,我們就講不下去了。」羅素這才勉強承認這些公理。也是從那時起,羅素一直對數學的前提感到懷疑。不僅是在數學領域,包括在哲學領域,他也敢於批判現實,同時對通往未來的道路產生懷疑。在他看來:「一個觀點,如果沒有任何證據證明是對的,就絕不該相信。」

羅素對哲學的研究並不是他的初衷,1890年他考入劍橋大學三一學院學習數學,然而在第三學年,他雖以優異的成績通過學位考試,但卻轉而去學習哲學,並且在1894年獲得了倫理學榮譽學位。而後,他和G·E·摩爾一起創立了分析哲學,在他看來,哲學和數學一樣,通過應用邏輯學的方法就可以獲得確定的答案,而哲學家的工作就是發現一種能夠解釋世界本質的、理想的邏輯語言。

1950年,在他78歲的時候,羅素憑借《西方哲學史》獲得了當年的諾貝爾文學獎,授獎詞中這樣寫道:「羅素的哲學具體的體現了阿爾弗雷德·諾貝爾先生當初設獎的動機……兩人同樣相信懷疑論和』烏托邦』的理想,並因對當代世界格局的悲觀看法而共同強調了人類行為的理想化。」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文學故事
實用查詢
文學資料
健康知識
起名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