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朝鮮戰場上驕橫美軍的首次敗仗:師長瞎指揮
朝鮮戰爭爆發後,出於對自身軍事優勢的迷信,美軍認為朝鮮人民軍不敢與之交戰,這種盲目自信導致美軍史密斯特遣隊在烏山阻擊戰中「完敗」。它是美軍在朝鮮戰爭中吃的第一場敗仗,不僅沒有達成戰術目標,還造成了巨大的人員傷亡。
想要給韓軍做個示範
史密斯特遣隊在美國家喻戶曉,它是美軍正式介入朝鮮戰爭後派出的首支具備作戰力量的地面部隊,由美國第8集團軍第24步兵師第21步兵團的1營B連和C連加上2個復合重武器排構成,指揮官為營長布拉德史密斯中校。
1950年7月2日來到韓國後,史密斯向美軍遠東司令部先遣指揮部指揮官約翰丘奇準將報道。丘奇原本在韓國充當軍事顧問的角色,他隨韓軍一路敗退,從水原撤到大田。但此時的丘奇仍然「滿懷信心」,甚至有點過於自信。
他指著地圖上水原南面的一個小村莊烏山跟史密斯說:「我們已經在這裡做了一些部署。我們現在需要做的是給韓國軍人做個榜樣,讓他們看看,我們見到坦克時是怎麼打的。這些傢伙見到北朝鮮的坦克就嚇得魂都沒有了,撒腿就跑。你的人來得正好。請你帶著你的人去支援一下韓國軍隊,跟北朝鮮的坦克幹上一仗,好振作振作他們的士氣。」
於是,7月5日,史密斯特遣隊在韓國平澤北部的烏山(水原南面、平澤北面的一個小村莊)峽谷地帶設伏。史密斯在漢城至釜山公路、烏山往北一點的位置構築了一處堅固陣地,是個不錯的伏擊點:公路穿過狹長的谷底,山谷兩側都是適於伏擊的高地,史密斯的人就埋伏在谷口兩側的高地。這個位置的火力不僅可以覆蓋整個谷底,還可以覆蓋附近的鐵路線。
不過,他們的力量十分薄弱,到達韓國時,特遣隊全部兵力為406人,加上由第52炮兵營營長米勒佩裡中校所指揮的一個野炮連的支持,參與烏山伏擊戰的全部美軍總共只有540人。史密斯特遣隊成員平均年齡20歲,每6個人中大概僅有1人之前參加過戰鬥。
朝鮮坦克不把美軍放在眼裡
7月5日早上7時30分,史密斯發現一個由8輛坦克打頭的朝鮮人民軍坦克分隊正沿著公路朝自己的陣地方向挺進。領頭的8輛坦克之後,還跟著25輛坦克。這支隊伍是朝鮮人民軍第105裝甲師的一個坦克團,正在為朝軍第4步兵師作開路先鋒。這些坦克擺開「一」字長蛇陣,沒有步兵作掩護。朝鮮人民軍第4步兵師跟在坦克團後面,隊伍綿延9千米,人民軍官兵有的乘卡車,有的步行。
當朝鮮人民軍進入距離史密斯陣地1.6千米時,佩裡下令開火,但炮兵們捨不得用他們那僅有的幾顆高爆反坦克炮彈,而使用了傳統的裝載著高性能炸藥的炮彈,轟擊朝鮮人民軍的坦克分隊。這些炮彈沒有擊中目標,朝鮮人民軍的坦克繼續前進。
等朝鮮人民軍的坦克開到了距離美軍無後坐力炮炮組640米時,史密斯下令開火。雖然多枚炮彈直接命中朝軍坦克,但沒能造成直接破壞。史密斯的反坦克火箭筒小組向朝鮮的T-34坦克開火,也沒效果。有一個火箭筒小組連續用22枚火箭筒命中了朝軍坦克,有幾枚還直接命中了該坦克相對薄弱的後部裝甲,可是仍然沒有將之擊穿。朝軍的頭兩輛坦克毫不理會來自高地的攻擊,繼續沿著公路向南開進。
佩裡看著朝軍坦克如入無人之境,長驅直入,覺得不行,便下令發射新型高爆反坦克炮彈。該炮彈威力巨大,擊毀了帶頭的兩輛坦克,迫使它們離開公路。朝鮮人民軍剩下的6輛坦克沒有停下來攻擊史密斯的部隊,仍然沿著公路繼續前行。
他們放過史密斯的伏擊部隊,而是直接攻擊了佩裡的炮兵陣地。佩裡的炮兵被坦克嚇得手足無措,佩裡抓起一隻火箭筒,近距離攻擊坦克,迫使坦克停了下來,但他的大腿卻受了傷,另一個反坦克火箭筒小組也逼停一輛坦克。在這一過程中,朝鮮人民軍105坦克團剩餘的20多輛坦克基本上沒有參與戰鬥,他們一個勁兒地往烏山方向猛扎,導致史密斯和佩裡所部雖然遭到了坦克攻擊,卻沒有丟失陣地。
被從兩翼包抄,特遣隊潰逃
在一片混戰中,美國人眼睜睜地看著這些坦克穿過谷口,一路向南奔去。上午11時,在短暫的沉寂後,史密斯把他的伏擊點沿著公路往前挪了挪。11時30分左右,朝鮮人民軍第4步兵師進入史密斯特遣隊的射程,史密斯下令開火,擊中了先頭的幾輛卡車。朝鮮人民軍沒有被打蒙,更沒有像美軍估計的那樣「倉皇潰逃」,而是迅速下車,進入戰鬥狀態。
朝鮮人民軍留下部分兵力從正面吸引史密斯和佩裡的火力,另外派出部隊迂迴到美軍兩翼,進行包抄,試圖截斷史密斯和佩裡的退路。仗打到下午2時30分,史密斯特遣隊進入崩潰狀態,準備撤退。撤退命令剛一下,部隊就完全亂了,美軍陷入恐慌,紛紛丟掉槍支彈藥,沿著高地兩側的稻田和鐵路線瘋狂南逃。史密斯也顧不上陣亡將士的遺體和30多名躺在擔架上的重傷員,在把傷員丟給一名志願留下來進行照顧的看護兵後,也隨之後撤了。
史密斯特遣隊差不多撤出250人,史密斯和佩裡所部共有185名士兵陣亡、失蹤或被俘。在這次戰鬥中,史密斯特遣隊完全沒有達到阻擊目的,甚至連阻滯的效果都沒有實現,他們的失利給美軍士氣造成沉重打擊。雖然傷亡慘重,杜魯門總統還是在1951年專門給他們在白宮舉辦了授勳儀式,不知道這是對美軍在朝鮮所經歷的第一場敗仗的紀念呢?還是安慰呢?
戰鬥點評
史密斯特遣隊在烏山阻擊戰中的失敗可歸結為以下原因:
1美軍很輕敵
美軍高層上至麥克阿瑟,下至第24步兵師師長迪安、美軍前線指揮所長官丘奇都認為,朝鮮人民軍不敢和美軍交戰,只要他們看到美軍出現在戰場上就會逃走。他們的這種判斷主要是基於戰略層面,即認為朝鮮不敢跟美國開戰。
美軍普通官兵的輕敵傾向也很明顯,絕大多數軍官受到杜魯門「警察行動」的誤導,認為他們在朝鮮半島的作戰很快就會結束,他們很快就可以返回日本「享受生活」。在美國決定介入朝鮮戰爭之前,美國第8集團軍根本沒有做好戰鬥準備。
2師長瞎指揮
美軍第24步兵師師長迪安少將的指揮存在巨大漏洞,他將史密斯特遣隊擺到前出的孤立位置,犯了兵家大忌。
步兵師在美國軍隊中是戰略級單位。一個步兵師滿編應該是1.88萬人。美軍第24步兵師受到美國戰後削減軍費的影響,其麾下的3個主力團,每個團只有2個不滿編的步兵營。在參戰前,第24步兵師只有1.25萬人,整整缺少了6000多人,因為休假和輪值,第24步兵師實際上只有1.13萬人,它的重武器還遭到了大規模削減。除此之外,要命的是,還有部分部隊沒有到達韓國。在這種情況下,迪安竟敢用3個營的兵力來封鎖士氣旺盛的數個朝鮮人民軍步兵師及裝甲部隊。
按照迪安的作戰計劃,其主要目的是守住韓國的戰略要地平澤。平澤的北面有一條狹長的走廊,從漢城方向而來的公路穿過走廊,直達釜山。平澤的南部是平原,無險可守,便於朝鮮軍隊攻擊。迪安是想守住平澤,將朝鮮軍隊壓制在狹長的走廊地帶,不讓其向西延伸。
要想守住平澤,就得守住平澤以北地區,控制走廊地帶。於是,迪安讓史密斯特遣隊負責封鎖平澤北面靠近烏山的主要公路,第34步兵團1營負責封鎖平澤北部的一個渡口,第34步兵團3營負責守住平澤以東約17千米處的小村莊安城,史密斯特遣隊的位置前出,孤軍在前。
迪安的計劃看上去很美,實際上他是設置了3支孤軍,這3支部隊,尤其是前出的史密斯特遣隊,全都兵力不足,而且3支部隊的防線沒有辦法連成一體。他選的3個點實際上是3處獨立的目標,彼此之間的間隔都在17千米以上,且缺乏必要的聯絡設備,一旦被敵軍攻擊,只能各自為戰。
在兵力不足的情況下,分兵據守孤立要點實在是犯了兵家大忌。想用區區500人阻止一個坦克團加上一個滿編的步兵師無異于飛蛾撲火,失敗是必然的,何況這500人的裝備還不如對手。史密斯特遣隊失敗最主要的原因就在於迪安和丘奇的瞎指揮。保險一點的做法是將24師的部隊結集起來,在稍微南面一點的錦江組織防線,依托錦江的天然屏障阻擊朝鮮人民軍。
3武器不給力
從整個戰鬥過程中來看,史密斯和佩裡的指揮並無不當之處,無論是從伏擊陣地的選擇、炮火支援和迫擊炮的應用都無不當之處。史密斯和佩裡也深諳伏擊作戰「將敵人放近了再打」的原則,能夠沉得住氣。
他們之所以在烏山阻擊戰中吃了大虧,主要原因在於缺乏有效反制T-34坦克的單兵武器。他們配備的2.36英吋火箭筒仍然是二戰時期的,手中沒有3.5英吋口徑的新式反坦克火箭筒。他們的81毫米4.2英吋的迫擊炮也嚴重不足,而且部分炮彈發射出去後無法爆炸。但平心而論,朝鮮人民軍坦克給史密斯特遣隊造成的威脅也並不是十分巨大,因為朝軍坦克基本上沒有怎麼搭理他們。
4朝軍很鎮定
朝鮮人民軍的坦克部隊如果不是接到緊急向南推進的命令,他們這樣指揮就很值得推敲了。坦克部隊擺開一字長蛇陣,沒有協同的步兵,暴露在公路上大搖大擺地行軍,實際上存在著極大風險。一旦遭到敵人攜帶單兵反坦克武器或者大口徑無後坐力炮、反坦克炮的攻擊,這些坦克就是活靶子,在狹長的山谷地帶很難逃脫。
只要谷底的頭車和尾車被擊毀,這些坦克無法沿著公路前進或者後退,也無法攀爬高地攻擊伏兵,便只能等著被一一擊毀。烏山阻擊戰中朝鮮人民軍的坦克分隊在遭遇美軍襲擊時,卻沒有展開致命進攻,只是懲罰了一下美軍,便揚長而去。他們甚至沒有完全摧毀佩裡的炮兵陣地,而坦克部隊長應該知道,自己身後就是大批步兵部隊,佩裡的榴彈炮是能夠給隨後的第4步兵師造成重大殺傷的,這不能不讓人感慨朝軍坦克部隊的淡定。
儘管身處不利境地,朝鮮人民軍步兵還是給史密斯特遣隊造成致命打擊。他們的打法是可圈可點的。在遇到美軍攻擊後,朝鮮人民軍迅速從行軍狀態轉入攻擊狀態,其戰場指揮官深諳丘陵和峽谷地帶的攻擊策略,一方面使用兵力從正面吸引美軍火力,另一方面派出部隊從兩翼迂迴包抄,這直接導致了史密斯特遣隊的崩潰。
遭遇人民軍迂迴包抄後,美軍不如朝軍鎮定,史密斯失去了對部隊的控制力,撤退命令一下,部隊便無法成建制地後撤,絕大多數士兵不管他人,不管傷員,只顧自己逃命,就這樣,很多美軍被打死,或者被俘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