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狂飆突進運動的思想是什麼?這個運動倡導了哪些精神?

德國狂飆突進運動的思想是什麼?這個運動倡導了哪些精神?

德國歷史故事

德國狂飆突進運動的思想是什麼?這個運動倡導了哪些精神?

18世紀70年代~80年代初發生於德國的一場聲勢浩大的文學運動,是德國文學史上第一次全德規模的文學運動,是德國啟蒙運動的繼續和發展。運動的名稱源出自德國作家克林格的劇本《狂飆突進》。下面小編就為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這次運動是由一批市民階級出身的青年德國作家發起的,他們受到啟蒙時代影響,推崇天才,創造性的力量,並把其作為其美學觀點的核心。狂飆突進時期的作家受到當時啟蒙運動的影響,特別是受到了盧梭哲學思想的影響,他們歌頌「天才」,主張「自由」、「個性解放」,提出了「返回自然」的口號。

但另一方面這些年輕作家反對啟蒙運動時期的社會關係,駁斥了過分強調理性的觀點。這個運動持續了將近二十多年,從1765年到1795年,然後被成熟的浪漫主義運動所取代。

狂飆突進這個名稱,蘊含著一股摧枯拉朽的動力,它主張破壞舊制度,建設新制度。作為一場文學革命,它提出了社會革命的要求,反映了封建勢力與新興市民階級的鬥爭;但它畢竟不是一場政治革命,因而未能改變18世紀的德國現狀。

這個運動倡導了一些頗能反映時代特色的精神:

1、主張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實現個性解放。狂飆突進繼承了啟蒙運動理論家關於自然與人權的思想,充分肯定個人的地位、個性發展的無限可能性,反對在社會生活和精神生活中阻礙人的發展的一切僵化保守的教條;反對現存的合乎傳統精神的處世態度;在藝術領域則否定任何相沿成俗的規則。

2、崇尚「天才」,認為「天才」體現了個性得到充分發展的完美人的形象。「天才」也是啟蒙運動曾經運用過的概念,狂飆突進根據揚格的解釋,賦予它新的意義。「天才」被認為是自由的人,他的行動不受任何社會的和形而上學的條件的限制;他不模仿別人,自身便是一種能夠影響別人的創造性的力量。

3、「自然」在狂飆突進運動的詞彙中是一個特定的概念。從18世紀上半葉開始,研究人與自然的關係,受到學術界重視。瑞士詩人、自然科學家哈勒曾經提出阿爾卑斯山應該成為文學描寫對象的觀點。

瑞士出生的法國哲學家盧梭的《民約論》於1762年出版後,在德國引起強烈反響。他的「返回自然」的口號,是對封建專制制度的批判;說人脫離和平的自然狀態,私有制和勞動分工的形成,使人類越發不文明。

德國市民階級把盧梭的口號看作擺脫封建統治、建立一種自然的合乎理性的社會制度的口號。所謂「自然」,對狂飆突進的代表人物來說,意味著政治上反對封建諸侯的專制主義,藝術上反對模仿法國宮廷風格,提倡德國民族風格,把荷馬、莪相和莎士比亞推崇為最自然的天才。

4、如果說啟蒙運動提倡理性,則狂飆突進更強調感情,認為在理性與感情的結合中,由於感情的巨大作用,可以使人發揮更大的主觀能動性。

這種對於感情的強調,顯然潛伏著推崇本能的危險,有些作家常常把粗獷的人看作個人和藝術的理想。哈曼就特別推崇感官的激情,赫爾德則主張感情應由理性控制。

狂飆突進的這些思想和主張,在德國市民階級中喚起了民族意識的覺醒,德國自三十年戰爭以來的四分五裂局面,被認為是不自然的政治狀況。

一些愛國的知識分子,為了形成統一的德意志民族,繼啟蒙運動時期重要學者托馬修斯和沃爾夫之後,紛紛改用德語教學和著作,放棄用拉丁文治學的老習慣。在文學界繼戈特捨德和萊辛創立民族戲劇的嘗試之後,發掘民歌、民間文學傳統,成為一時風尚。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德國歷史故事
實用查詢
文學資料
健康知識
起名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