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飆突進運動對德國文學有什麼影響?主要體現在哪些方面?

狂飆突進運動對德國文學有什麼影響?主要體現在哪些方面?

德國歷史故事

狂飆突進運動對德國文學有什麼影響?主要體現在哪些方面?

狂飆突進運動的名稱「Strum und Drang」原本是作家克林格(Friedrich Maximilian Klinger)的戲劇標題,直譯意為「風暴與衝動」,因為剛好十分形象地表現了這一文學流派的特點被用來為其命名。下面小編就為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狂飆突進運動是一場由一群飽含熱情的年輕作家在18世紀60到80年代左右在德國文學界掀起的轟轟轟烈烈的思想熱潮,這群青年人嚮往「天才」(Genie),主張「自由」與「個性」(Freiheit und Individualitat),反對啟蒙時期(Aufklarung)對理性(Vernunft)的過分推崇,重視人內心的感受與激情(Hochschatzung der Gefuhle,Leidenschaften)。

他們將為人類盜取火種的英雄普羅米修斯(Prometheus)視為引領光明新時代的偉大典範,而這個意向也成為了他們作品中的一個經典標誌——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歌德的詩歌《普羅米修斯》。

詩中以普羅米修斯的口吻,向眾神之主宙斯發出了反叛的宣言,蔑視腐朽的眾神的權威,要以一顆「神聖而火熱的心」(「Heilig gluhend Herz」)去「垂憐受壓迫者」(「sich des Bedrangten zu erbarmen」):「我坐在這兒塑造人,按照我的模樣,塑造一個像我的族類:去受苦,去哭泣,去享受,去歡樂,可是不尊敬你——和我一樣!」

青年時期的歌德和席勒都從參加"狂飆突進"的狂熱反抗開始,登上文壇,以自己卓越的藝術創作,把德國文學從狹隘的範圍引入歐洲文學的廣闊領域。狂飆突進的作家運用得最多的文學體裁是戲劇。

歌德的《鐵手騎士葛茲·封·柏裡欣根》和席勒的《陰謀與愛情》,就是狂飆突進運動的代表作。

狂飆突進運動在小說方面影響最大的作品,是歌德的《少年維特之煩惱》。這部小說,講的是一個十八世紀感傷的愛情故事。歌德的這部小說發表後,不僅在德國,而且在全歐廣為流傳歐洲的各國青年一時形成「維特熱」,歌德名聞全歐。

歌德花了六十年時間,直到1831年完成的詩劇《浮士德》,使歌德成為世界上第一流的名作家。《浮士德》是德國啟蒙文學成就的最高標誌,同時,也為德國文學在全世界範圍內爭得了巨大的聲譽。

狂飆運動對當時和以後的音樂和美術創作也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音樂受到了狂飆運動的影響,開始出現追求解放和自由的風潮。在18世紀七八十年代,湧現了大量此類作品,如海頓的《第101》,莫扎特的鋼琴奏鳴曲K331等。狂飆運動的音樂作品的特色是用非理性創造崇高,旋律看似混亂,實際塑造了一種非理性的崇高感。

狂飆突進運動雖然在政治上沒有引起積極的結果,卻為德國留下了一筆豐富的精神遺產,對古典文學、浪漫主義、自然主義、表現主義等文學思潮和畢希納、布萊希特等作家都產生了深刻的影響。

狂飆突進的領袖、文藝理論家海爾德爾提出的「天才不須規律」的口號,成了他們共同的信條。這場運動,實質上乃是德國新興資產階級對腐朽的封建主義意識形態的一次有力衝擊。狂飆突進運動反封建的旗幟是鮮明的,激情是高漲的,在推動德國新文學發展方面的歷史功績也是應該肯定的。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德國歷史故事
實用查詢
文學資料
健康知識
起名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