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丁·路德許多作品都具有廣泛的影響 馬丁·路德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人物影響
他的許多作品都具有廣泛的影響。他的最重要的著作之一是《聖經》的德譯本。這無疑會使任何識字的人都有可能親自學習《聖經》,而不依賴教會及其教士們(順便提一下,路德把《聖經》譯成了華麗的散文,對德國的語言和文學產生了影響)。可是,他的譯本亦是最差的一本, 直到1984年仍在刪改。其中最明顯的是他把路加中耶穌的對話:「人。.放棄父母,兄弟, 妻子,兒女。來跟隨的」 中刪去「妻子」。以為自己娶妻掃平道路。
自1524年第一本維登堡讚美詩問世起,他寫的許多聖詩至今仍著稱於世。1529年他編寫的《教理問答》和1530年他參與制訂的《奧格斯堡信綱》均有極其重要的歷史地位。他在瓦特堡開始的聖經翻譯和修訂工作,20餘年間從未中輟。這項工作不僅具有重大的宗教改革意義,也是德國語言史和文學史上重要的里程碑。在聖事問題上,他曾於1520年僅承認傳統教會所認定七件聖事中的洗禮和聖餐兩項,當時曾遭英王亨利八世的反對。以後路德在這方面的見解也趨於保守,主要表現於他主持制定的禮儀改革中,仍保留了一些古老傳統。但他於1525年與原修女卡塔琳娜·馮·苞拉結婚,為改革神父獨身制開創了先例。
馬丁路德儘管並不是一個自由主義者,甚至在他的晚年還一再的表現出反自由的強烈意識。然而,在他的宗教改革中,因信稱義被人們真正的接受起來。所謂因信稱義就是內心真誠,外在不論,只要內心信仰上帝,無論具體的外在特徵都可以得到上帝的救贖。在內心真誠的基礎上,西方政治思想開始進入自由主義時代。不追究不考量不評判的外在特徵,使得人們的創新活力大大激發,基於慾望,認識和開拓世界的進取精神彰顯開來,在對自由邊際的追逐中,人類實現了物質財富和精神世界的極大發展。而自由主義基於宗教改革的思想,或許才是路德改革的最重要也是最為深遠的意義。
人物評價
路德並不是一位完人。傳記作家羅蘭·培登說1546年路德逝世時,已經是一個「脾氣暴躁,容易發怒,放縱自己,有時還有點粗鄙的老人。」這一位由德國東部小城出來的中世紀修士,最後成為整個基督教會的表徵。那麼,他在今天象徵些什麼?
首先,他象徵著改教對基督教運動的重要性。改教並不是幾百年前所發生的一件事,一舉完成,以致我們可以高枕無憂了。第二,教會應該完全依靠上帝的話語,路德說:「教會的全部生命和本質就是上帝的話語。」這話語就是基督耶穌。如果缺少了上帝話語全備而豐富的內涵,教會只不過是一個會所、一間博物館或是一座音樂廳而已。第三,一位聖徒就是一個因信靠耶穌基督,蒙他的恩典,得到他拯救的罪人。教會是聖潔的,因為教會的元首基督是聖潔的。雖然是聖潔的,但這身體中的肢體仍然是罪人,不斷需要赦免和領受新的力量。因此路德希望教會是一個具有包容性的教會。在那裡生病的人可以得醫治,貧窮的人得飽足,傷心的人得安慰,缺乏知識的人得到教導,罪人得蒙拯救。
幸運的是,這位年邁的反抗者的個人缺點並沒有對他崇高的成就造成任何影響。他最終不僅改變了基督教,也改變了整個西方文明,儘管這一切的工作並非僅僅是他一個人做的。路德對歷史做出的最大貢獻不在政治方面,而是宗教上。他就像是一個起點,一道曙光!從他開始,基督教的信仰的根基開始回到聖經當中,不在是教會的公會議。他對「人如何得救」、「宗教權威性何在」、「何為教會」、「基督徒生活的真諦是什麼」這四個基本問題,給予了鼓舞人心的嶄新答案。而這些具有深遠意義的答案均是他從聖經中所找到的。因此,他的勇敢,為後世新教的發展,以及對聖經原則正確闡釋和堅持都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直至今日,新教的任何經典描述都必定是這些核心真理的回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