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工業革命經過:電器用品開始廣泛的應用
第二次工業革命以電器的廣泛應用最為顯著。
19世紀六七十年代開始,出現了一系列的重大發明。
1866年,德國人西門子製成了發電機;到70年年代,實際可用的發電機問世。
電器開始用於代替機器,成為補充和取代以蒸汽機為動力的新能源。隨後,電燈、電車、電影放映機相繼問世,人類進入了「電氣時代」。
科學技術應用於工業生產的另一項重大成就,是內燃機的創新和使用。
19世紀七八十年代,以煤氣和汽油為燃料的內燃機相繼誕生,90年代柴油機創製成功。內燃機的發明解決了交通工具的發動機問題。80年代德國人卡爾·弗裡特立奇·本茨等人成功地製造出由內燃機驅動的汽車,內燃汽車、遠洋輪船、飛機等也得到了迅速發展。內燃機的發明,推動了石油開採業的發展和石油化工工業的生產。
1870年,全世界生產大約八十萬噸石油,而1900年的年生產量猛增到了二千萬噸石油。
科學技術的進步也帶動了電訊事業的發展。
19世紀70年代,美國人貝爾發明了電話,90年代意大利人可尼試驗無線電報取得了成功,都為迅速傳遞信息提供了方便。世界各國的經濟、政治和文化聯繫進一步加強。
主要特點
第二次工業革命同第一次工業革命相比,具有以下三個特點:
首先,在第一次工業革命時期,許多技術發明都來源於工匠的實踐經驗,科學和技術尚未真正結合:而在第二次工業革命期間,自然科學的新發展,開始同工業生產緊密地結合起來,科學在推動生產力發展方面發揮更為重要的作用,它與技術的結合使第二次工業革命取得了巨大的成果。
其次,第一次工業革命首先發生在英國,重要的新機器和新生產方法主要是在英國發明的,其他國家工業革命的發展進程相對緩慢;而第二次工業革命幾乎同時發生在幾個先進的資本主義國家,新的技術和發明超過一國的範圍,其規模更加廣泛,發展也比較迅速。
最後,由於第二次工業革命開始時,有些主要資本主義國家如日本尚未完成第一次工業革命,對它們來說,兩次工業革命是交叉進行的,它們既可以吸收第一次工業革命,又可以直接利用第二次工業革命的新技術,這些國家的經濟發展速度也比較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