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戰亂到天下統一,齋籐道三為何被稱作“美濃毒蛇”?

從戰亂到天下統一,齋籐道三為何被稱作“美濃毒蛇”?

世界歷史雜談

從戰亂到天下統一,齋籐道三為何被稱作“美濃毒蛇”?

所謂歷史,實則是無數人的生命歷程匯成的一條大河。普通人的人生已然湮沒在歷史長河中,而關於英雄的傳說卻流傳下來,讓身處庸常生活中的我們神往不已。人生天地間,忽如遠行客。誰都會迎來年華老去之時,經歷走向死亡那一刻。人生是一場旅程,那麼旅程的終點又是何種風景呢?若說英雄們都有鮮花著錦,烈火烹油的全盛期的話,那他們辭世之時卻各不相同。被赫赫偉業、奇幻人生所形成的光環遮蔽了的人性,往往會在人生的最後一刻釋放出。於是我們看到了對生命的留戀,壯志未酬的遺憾,抑或是對妻兒的戀慕。他們的最後一刻有豪邁,有憂傷,有豁達,更有怨恨。這些人性自然流露的場景讓千百年後的我們倍覺親切。  日本戰國、幕末、明治之初,正是風雲變幻之際,更是英雄輩出之時。身處時代大潮中的他們,在人生旅程的終點又是何種樣貌?今人看歷史,最需「同情之理解」,我希望能潛入英雄們的歷史,還原他們辭世的那一瞬間。

從戰亂頻仍到天下統一,「美濃毒蛇」齋籐道三。

望汝不負舊日所約,去往京都妙覺寺剃度。一人出家,九族升天。行文至此,淚已滿襟。  ———齋籐道三  這是戰國時代的大名齋籐道三(明應三年?~弘治二年,1494~1556年)寫給兒子的《遺言書》中的文字。  齋籐道三可稱是最有名的戰國人物之一。在一般通俗歷史讀物中,齋籐道三都是以工於心計,狠毒陰鷙的「美濃毒蛇」、「梟雄」形象出現的。連知名作家司馬遼太郎也未能跳出窠臼,在其作品《竊國物語》中也將齋籐道三描寫為一個單純的「惡人」,一個野心勃勃的「竊國大盜」。  於是,在各種文藝作品的影響下,在一般人看來,齋籐道三的人生就是一部惡棍發家史:原是京都妙覺寺的和尚法蓮坊,千里迢迢來到美濃國(現岐阜縣南部),後謀了他人的油鋪做了賣油郎。尋找機會進入美濃守護代長井家當差,後成功巴結上美濃守護土岐家的賴藝,得以青雲直上。最後恩將仇報,流放了賴藝,並篡奪了美濃一國。  魯迅曾這樣批評道,「欲顯劉備之長厚而似偽,狀諸葛之多智而近妖。」歷史小說為了塑造鮮明的人物形象,常常會有極端化描寫的傾向。其實,齋籐道三並未做過和尚,眾口嘵嘵的妙覺寺法蓮坊實則是道三的父親。道三之父還俗後經營油坊,生意頗為興隆。他還是個不可多得的營銷人才:顧客前來買油,他將銅錢置於油壺之上,通過銅錢中心的窄孔向裡注油,若有潑灑,一文不取。道三之父靠這高明的「演示營銷法」獲得了很多忠實客戶,其中便有位美濃國守護代家的武士。借這位武士之力,道三之父得以進入美濃守護代家效力,並被賜姓長井,自名長井新左衛門尉。他又給自己的兒子,也就是後來的齋籐道三取名為長井規秀。

長井規秀槍法出眾,胸有謀略,很得守護代家的賴藝的賞識。據史書載,長井規秀能力出眾,反應敏銳。既精於武藝,也長於走雞鬥狗,工是個極有魅力的青年。大永六年(1526年),土岐賴藝將自己的愛妾,出身名門的深芳野贈與規秀為側室,以示對規秀的愛重。次年深芳野便並為規秀生下了長子豐太丸,也就是道三後來的繼任者義龍。

長井規秀雖為土岐賴藝的家臣,但他利用賴藝與其兄政賴的矛盾,巧妙地擴大自己的勢力。天文七年(1538年)美濃守護代齋籐利良去世,賴藝支持長井規秀繼任,規秀因之改名為齋籐利政,並大修稻葉山城(位於現岐阜縣)以示權柄。  「以權利合者,權利盡而交疏」。齋籐利政的野心不斷膨脹,賴藝與其的關係也逐漸惡化。天文七年(1538年)齋籐利政偷襲了土岐賴藝的城池,並將這位昔日盟友流放到尾張國,自己坐上美濃國最高支配者之位。  但是,百足之蟲死而不僵。土岐賴藝到尾張之後,動員了朝倉家和織田家的力量,試圖捲土重來,奪回美濃。天文16年(1547年),織田信秀率大軍進攻美濃的稻葉山城,齋籐利政以守為攻,大敗織田軍,史稱「加納口之戰」。雖然暫時取得勝利,但念及尾張織田家的勢力日張,齋籐利政想要緩和與織田信秀的關係,主動提出將女兒歸蝶(濃姬)嫁與信秀之子信長為妻,這樣一來,昔日的仇人便成了親家。隨後,齋籐利政借助織田家的力量將美濃國內的殘餘反對勢力一鼓蕩平。  天文21年(1552年),齋籐利政實現了美濃國的統一,成為真正的家督。短短的2年之後,也就是天文23年(1554年),利政起了退隱之意,他在常在寺剃度為僧,自號道三。道三隨後離開稻葉山城,前往鷺山城隱居。道三隱居,但美濃國不可無主,道三聽取了家臣的意見,將執掌政務的擔子交到了長子齋籐義龍的肩上。  齋籐義龍雖為長子,但並不得齋籐道三寵愛。義龍自幼不善言辭,不如幼弟口齒伶俐討人喜歡,道三曾多次面斥義龍愚懦無能。此外,義龍的生母深芳野原為土岐賴藝的愛妾,在美濃舊臣中頗有影響力,因此舊臣大多擁立義龍。道三在選擇繼承人時,迫於眾家臣的合意,勉強同意讓義龍暫執政務,但內心大不以為然。所以,道三雖然退隱,卻屢屢召見正室所生的次子龍重和第三子喜平次,還數次聲稱要重新選擇家督繼任者。

「下克上」的基因似乎始終混在齋籐家的血液裡,代代相傳。道三之父長井新左衛門尉背叛長井家,道三自己剿滅對自己有知遇之恩的土岐家,現在到了道三之子義龍對父親動手的時候了。齋籐義龍雖然沉默寡言,但絕非無能之輩。他察覺到自己的地位岌岌可危,於是在弘治元年(1555年)聯合自己的叔叔,假稱宴請弟弟龍重和喜平次,在酒宴上設計將其灌醉,並指示家臣格殺勿論。兩個弟弟血濺當場之後,義龍隨即將死訊報與父親齋籐道三。道三聞訊後痛徹心肺,但已無力回天。  弘治二年(1556年),齋籐父子終於兵刀相向。父子雙方在長良川河畔排兵佈陣,史稱「長良川之戰」。齋籐道三雖為美濃昔日之主,但美濃舊臣多效力於新主義龍,道三幾無可用之兵。齋籐道三多方遊說,只募集到不足2,700名軍士,而其子義龍率有17,000大軍。雙方實力如此懸殊,勝敗不言自明。況且,在開戰之前,齋籐道三登高遠望敵方陣營,發現義龍親自指揮,軍隊井然有序。才知道義龍絕非自己眼中的無能之輩,後悔不已。但作為戰國武將的齋籐道三,直到生命的最後一刻仍然保持了武將本色:他明知無幸,仍然提槍衝向戰爭。道三在亂軍之中被義龍方的武將生擒,但隨即被誤殺,身首異處。  齋籐道三享年六十二歲。

長良川之戰前,齋籐道三預先寫下了《遺言書》,並交給親信送往尾張國。信中表達了希望女婿織田信長能在自己死後收復美濃國的意願,並囑咐倖存的兒子不再習武,一心向佛。   「望汝不負舊日所約,去往京都妙覺寺剃度。一人出家,九族升天。行文至此,淚已滿襟。」齋籐道三的遺言,既有對兒子的孺慕之情,更多的是對死後世界的恐懼。雙手沾滿鮮血的道三登上美濃國主之位,稻葉山城的宮殿連天,美女如雲,卻都轉眼不見。最後落得孑然一身,骨肉相殘。但更讓他既憂且慮的是,自己死後會不會與土岐賴藝重逢於黃泉之下呢?會不會因為生前的罪過而受陰間的刑罰呢?所以,他寄希望於兒子出家為僧,以減輕自己的罪與孽。  收到書信的織田信長率軍前來援助齋籐道三,但大軍到達時勝負已分,道三已然兵敗身死。齋籐道三的首級被帶回稻葉山城後,齋籐義龍看著鼻子都被削去的父親首級,垂下淚來,連稱自己罪孽深重。可能是「弒父」的罪名過於沉重,他棄用了自己的姓氏,改隨外祖父的「一色」姓氏。齋籐道三的首級被美濃舊臣厚葬於道三剃度的常見寺(位於現岐阜縣岐阜市),稱「道三塚」。  齋籐義龍身長六尺五寸(約197cm),是戰國時代罕見的高個子。他雖身材魁梧,但並非莽漢。他少言多思,治國有方,是戰國時代有名的有為大名。他在戰場上也極為勇悍,曾多次與織田軍對戰,互有勝敗。有野史稱,齋籐義龍曾派人打探織田信長行蹤,並趁其上京之時派遣火槍手暗中尾隨,試圖將其暗殺,但被信長身邊護衛發現未能成功。齋籐義龍和信長之妻歸蝶(濃姬)本是深芳野一母所生,是同父同母的兄妹,為達到目的不惜犧牲親人,齋籐義龍的手段之辣從這一暗殺計劃中可窺見一二。

永祿四年(1561年),也就是齋籐道三死後5年,齋籐義龍染上急性傳染病亡故,年僅34歲。義龍之子,14歲的齋籐龍興接任家督之位。義龍雖死,織田信長並沒有放棄攻打稻葉山城的打算。永祿十年(1567年)8月15日,齋籐家的居城稻葉山城終於被織田信長攻破,龍興逃往伊勢長島,後寄身於朝倉義景家。天正元年(1573年),織田信長擊潰朝倉軍,齋籐龍興死於戰場。織田信長與齋籐家的戰爭持續了11年,最終曾經赫赫有名的美濃齋籐家絕於織田信長之手。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世界歷史雜談
實用查詢
文學資料
健康知識
起名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