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西利亞:巴西的首都,被聯合國確定為“人類文化遺產”
巴西利亞(英語:Brasilia,葡萄牙語:Brasilia),巴西聯邦共和國首都,是巴西第四大城市。位於中部戈亞斯州境內,馬拉尼翁河和維爾德河匯合而成的三角地帶上。海拔1100米,東南距里約熱內盧900千米,南距聖保羅865千米。連周圍8個衛星城鎮的聯邦區,面積5814平方千米,人口279萬。地處高原,氣候溫和宜人。年平均氣溫17.7℃。年均降水量1600毫米,雨季集中於10月~翌年4月。這裡風光秀麗,氣候宜人,樹木常年蔥綠,鮮花久開不敗。下面小編就為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巴西利亞建城於1956-1960年,以新市鎮、城市規劃方式規劃興建,其也以大膽設計的建築物及快速增長的人口而著名。1960年4月21日,巴西為了加快內陸的開發,因此將當時首都由里約熱內盧遷至巴西利亞。巴西利亞被列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世界遺產。巴西利亞是全世界最大的20世紀以後建成的城市。
2019年12月26日,位列2019年全球城市500強榜單第141名。
城市歷史
歷史上,巴西曾先後在薩爾瓦多和里約熱內盧兩個海濱城市建都。為開發內地,1956年庫比契克總統決定遷都內地。1957年,建都工程啟動。1960年,在歷時三年零七個月時間後,一座現代化的都市--巴西利亞(Brasilia)在巴西內地建成。1960年4月21日,巴首都從裡約遷至巴西利亞。
巴西首都巴西利亞是一座年輕的現代化城市。它是在1956年至1960年間,用三年多時間在一片荒野上建造起來的新首都。城裡不見古跡遺址,也沒有大都市的繁華與喧鬧,但其充滿現代理念的城市格局、構思新穎別緻的建築以及寓意豐富的藝術雕塑,使這座新都蜚聲世界。1987年12月7日,巴西利亞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確定為「人類文化遺產」,成為眾多璀璨輝煌的世界人類文化遺產中最年輕的一個。
巴西首都巴西利亞(Brasilia)始建於1956年。當時,以發展主義著稱的總統儒塞利諾·庫比契克力圖帶動內陸地區發展及加強對各州的控制,遂耗費巨資,僅用41個月的時間就把海拔1200米、一片荒涼的中部高原建成一座現代化的新城市。1960年4月21日新都落成時只有十幾萬居民,已變成一座近240萬人口的大都市,這一天也被定為巴西利亞的市慶日。
巴西利亞的主要建築物國會、總統府、最高法院、外交部、司法部、總統官邸、大教堂等,皆由建築師奧斯卡·涅梅耶爾設計,它們的特點是線條簡單大方,大都建在水池之上,色調都是白色;建築四周支柱均呈立式幾何三角板形,別具一格。水池是庭院設計師佈雷·馬克斯的傑作,外交部大樓的水池裡有一白色大理石雕刻,司法部水池前有幾道瀑布,國會後面的水池養了幾隻黑天鵝,這些給一向單調嚴肅的行政機構添加了一些活潑氣息。
巴西利亞氣候宜人,四季如春,大片大片的綠地和環城挖掘、水域寬闊的人工湖成為都市一景,這裡人均綠地100平方米,是世界上綠地最多的都市。它的發展一直受到政府嚴格的控制,城內各行各業均有自己的「安置區」,銀行區、旅館區、商業區、遊樂區、住宅區,甚至修車都有固定的區位。為保護「飛機」形狀不被破壞,城內不准建新住宅區,居民盡量分佈在城外的衛星城裡居住。從落成至今,它仍然是個漂亮而現代化的都市,並把繁榮帶到了巴西中西部,貫通了南部與北部,帶動了整個國家一起發展進步。
建都史
巴西過去曾在薩爾瓦多城和里約熱內盧建都,兩地都是海濱城市。1822年獨立之後,巴西政府出於政治、經濟和戰略安全的考慮,曾決定在內地創建新都。134年後的1956年,總統庫比契克確認巴西利亞為國家中心並作為首都,做出遷都巴西利亞的決定以加快內地開發,從26個設計方案中選定了盧西奧·科斯塔教授的飛機型平面佈局為藍圖。
1956年11月動工興建,由建築師奧斯卡·尼米葉爾的設計建造。終於在短短的三年半時間裡就建設起一個嶄新的首都。1960年4月21日巴西正式遷都巴西利亞,起初人口不足20萬,隨後大量外州移民湧入,人口急劇增加,成為全國最大城市之一。在開城儀式上,庫比契克總統激動地落淚。
紀念意義
為了紀念這位巴西利亞的開拓者,1981年在巴西利亞市中心的高坡上建造了這位庫比契克總統的紀念館,館內收藏著這位總統生前用過的物品,陳列著許多巨幅照片,向人們展現了當時建設巴西利亞時的動人情景,令人無限神往。市區的中軸大道也被命名為「庫比契克總統大道」。為紀念成千上萬為巴西利亞建設付出辛勤汗水的勞動者,巴西利亞市政府在三權廣場上豎立了一對手執鋼釬的銅人塑像,他們默默無語地守衛在那裡,注視著這座城市的變化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