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得一世改革結果:沙俄大步向歐陸強國邁進

彼得一世改革結果:沙俄大步向歐陸強國邁進

世界歷史雜談

彼得一世改革結果:沙俄大步向歐陸強國邁進

彼得一世改革對俄國社會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把俄國推進到一個新的歷史時代。馬克思就認為彼得一世改革「為結束俄國百年來的落後狀況,起了重大的歷史作用」。俄國偉大詩人普希金更為形象地給彼得一世改革以高度評價,說它「讓俄羅斯騰空而起」。

首先,彼得一世改革大大增強了俄國的軍事實力,保證了俄國在北方戰爭中擊敗當時歐洲的軍事強國瑞典,從而使「俄國在波羅的海沿岸站穩了腳跟」,「進入強國的行列」。到1725年,俄國已擁有一支訓練有素的20餘萬人的近代化常備軍。以前俄國沒有海軍,到彼得一世執政末年,俄國波羅的海艦隊已擁有各種艦隻895艘,水兵28000人。

其次,彼得一世改革刷新了俄國政治、削弱了貴族權力,加強了中央集權,提高了行政管理效能,俄國著名歷史學家波克羅夫斯基就曾認為彼得一世的行政改革具有近代資產階級改革的色彩,在俄國開創了近代議政制度。特別是1722年頒布的「官秩表」,體現了彼得一世的「量才施用」、「論功取仕」的思想,它是對按貴族門閥取仕的腐朽傳統的挑戰,使一大批出身寒微、德才兼備之士脫穎而出。這對革新政治,廣羅人才,提高行政管理效能具有積極意義。「一子繼承法」迫使眾多功貴族子弟去從商、從軍、從學、去「自尋飯碗」,這是對俄國舊貴族勢力的又一次沉重打擊。「皇位繼承法」革除了舊的皇位繼承原則,沙皇可以自由選擇自己的後繼人。這些都對整飭政治,強化皇權,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

另外,彼得一世改革推動了俄國逐漸向近代化國家的道路上邁進,客觀上為俄國資本主義的發展創造了條件。列寧指出,俄國的歐化「甚至從彼得大帝時代就開始進行了」。彼得一世改革,打破了俄國閉關自守的落後狀態,使社會生產力得到了較快的發展。正是在18世紀初葉,俄國的近代工商業開始發展,新興的資產階級開始形成。與新興資產階級開始出現的同時,在被剝削的勞動大眾中「發現了工業無產階級的萌芽」。 通過改革,俄國近代場礦企業如雨後春筍般地發展起來,到1725年,俄國已建立起240多個近代工場,工場內部已有了較細的分工,而且有不少工場的規模是比較大的。如莫斯科的官營造帆工場擁有工人1162名,謝郭林制呢工場的工人為730名,官營米克連耶夫制呢工場的工人為742名。「同工場手工業發展初期相比,工業中私人資本的比重增加了」。僱傭工人人數也有了較大的增加,資本主義生產關係獲得了一定的發展,俄國的工場手工業已基本上趕上英國。尤其是冶金工業發展迅速,1718年,俄國的生鐵產量已達到160萬普特,躍居世界前列。「俄國生產的鐵和麻布已輸出到英國市場」。俄國工場工業的發展,使國民經濟結構發生了明顯的變化,城鄉商業貿易開始全面向資本主義轉化,俄國已能積極地參與資本主義世界市場的商業競爭。到彼得一世執政的晚年,俄國每年輸出的商品額達420萬盧布。

再次,彼得一世改革促進了俄國文化教育和科學技術的發展。在彼得一世改革期間,烏拉爾和卡累利亞等地設立了礦業學校;莫斯科、彼得堡等城市相繼開辦了軍事學校和其他各類學校。到18世紀20年代,在40多個城市裡開辦了算術學校。

1703年1月2日,在莫斯科出版了《新聞報》,這是俄國第一份正式印刷的報紙。它報道國內外的重大政治事件和軍事消息,也刊登國內經濟建設的消息,如各地手工業工場的建設、金屬礦藏的發現,等等。

1710年,彼得一世下令採用簡易的新字體,代替以前比較複雜的教會斯拉夫字母。由於採用新字體,印刷書籍更為方便,各種書籍得以大量印行。西歐國家的一些科學技術書籍,如軍事學、造船學、建築學、數學著作,等等,陸續被譯成俄文出版。彼得當政期間,俄國還建立了第一個博物館,第一個公共圖書館和第一批公眾劇院。

1724年1月28日,彼得一世發佈關於建立俄國科學院的命令,這對俄國科學文化的發展有著非常重大的意義。科學院於1725年成立,下設數學、物理和社會科學三大部。它不僅是一個研究中心,而且是一個教學機構,附設了大學和中學,直接培養科學研究工作者,羅蒙諾索夫就曾在這裡得到深造,後來成為著名的俄國科學泰斗。

總之,彼得一世改革具有近代化意義。它反映了時代的要求,為俄國資本主義的發展創造了條件。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世界歷史雜談
實用查詢
文學資料
健康知識
起名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