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果是哪一派的代表人物?雨果的墓誌銘

雨果是哪一派的代表人物?雨果的墓誌銘

法國歷史故事

雨果是哪一派的代表人物?雨果的墓誌銘

維克多·雨果在法國的影響很大,而且他是法國浪漫主義作家的代表人物,而且他是19世紀前期積極爛漫主義文學運動的領袖,是法國文學史上最卓越的作家之一。他一生創作了眾多的詩歌、小說、劇本、各種散文以及文藝評價等政論文章。他於1885年5月22日逝世,享年83歲,雨果的墓旋葬在巴黎偉人墓園裡。1885年5月18日,雨果得了一場肺炎,由於年齡的關係,沒能抵抗住病魔的困擾。在他病倒的時候喃喃的說「歡迎死神來臨」。也許他並不想上帝來到家裡,因為他死時並沒有讓天主教來做聖事,而是讓孫兒喬治和孫女嚷娜訣別。他於5月22日逝世後,法國政府決定將雨果的遺體停放在巴黎凱旋門供民眾瞻仰,然後舉行國葬,所以它在6月1日才入土。

莫裡斯·巴萊斯曾這樣描述雨果追悼的場面:「人潮洶湧,從協和廣場擠到距離靈柩台二百米處,其景況令騎兵馬隊驚駭不已。民眾狂熱譫妄,歎賞創造了一位聖賢。」羅曼·羅蘭這樣一位天才報道記者同樣感歎道:「在一束束鮮花一堆堆花圈中,顯現窮人的黑色柩車,上面放著兩個玫瑰花環。兩百萬人跟隨靈車,從星形廣場將詩翁窮酸的棺材送進了先賢祠。」雨果的葬禮結束後,他被埋葬進法國偉人墓園裡。雨果的墓應該是在這樣一個擁有大多數偉人的墓園裡,讓這些法國的偉人齊聚一堂。

每一位名人或是偉人都會有自己的墓誌銘,也是他們所屬的墓誌銘激勵著自己用不停止自己前進的腳步。法國偉大的作家雨果的墓誌銘道出了看待人生的態度,同樣也顯示出這樣一位偉大的浪漫主義文藝作家的真實思想。雨果在浪漫主義題材的小說中,顯示出了他的仁慈。同樣,雨果的墓誌銘也像他的作品一樣,富有深意,並具有批判性。在雨果的作品中能看到當時的法國政府是那樣的黑暗和不公,底層社會的人們生活在艱辛困苦中,他的墓誌銘完全體現了他要與這種勢力作鬥爭的勇氣。雨果的墓誌銘是那樣的耐人尋味,也許只有像他這樣有一定文化造詣的文學偉人才能說出這樣富有深層含義的言語:「希望我的墳墓和他們的一樣,這樣,死亡並不使人驚慌;就像是恢復了過去的習慣,我的臥室靠著她的睡房。」這樣有深意的墓誌銘可能只有雨果才能駕馭,也只能由他來駕馭。

雨果的作品很多,在他作品裡的墓誌銘同樣是充滿了深意,也同樣顯示出了他對現實社會的不滿與批判。就像《雨果傳》中,他有這樣一句名言「不論前途如何,不管會發生什麼事情,我們都不失去希望:希望是一種美德」。充分顯示出了現實中,許多事情都是讓人失望,倘若人們只生活在失望裡,那麼這樣的生活是多麼的黑暗,只有希望才可以讓人有期待的渴望。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法國歷史故事
實用查詢
文學資料
健康知識
起名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