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作家——亞歷山大·仲馬,亞歷山大·仲馬的生平簡介

法國作家——亞歷山大·仲馬,亞歷山大·仲馬的生平簡介

法國歷史故事

法國作家——亞歷山大·仲馬,亞歷山大·仲馬的生平簡介

亞歷山大·仲馬(Alexandre Dumas,1802年7月24日-1870年12月5日),人稱大仲馬,法國19世紀浪漫主義作家。大仲馬各種著作達300卷之多,以小說和劇作為主。代表作有:《亨利第三及其宮廷》(劇本)、《基督山伯爵》(長篇小說)、《三個火槍手》(長篇小說)等。

大仲馬信守共和政見,反對君主專政。先後參加了1830年"七月革命"、1848年推翻七月王朝革命、加裡波第對那不勒斯王國的征戰等活動。2002年,大仲馬去世132年後遺骸移入了法國先賢祠。

大仲馬小說大都以真實的歷史作背景,情節曲折生動,往往出人意料,有歷史驚險小說之稱。結構清晰明朗,語言生動有力,對話靈活機智等構成了大仲馬小說的特色。大仲馬也因而被後人美譽為"通俗小說之王"。

大仲馬於1802年7月24日出生於法國的維勒-科特萊(靠近巴黎)與母親相依為命。

大仲馬在10歲以前便通讀了英國作家笛福的冒險小說《魯濱遜漂流記》、法國作家費納龍宣講人情世故的小說《泰雷馬克》、作家德姆斯吉埃寫的有關神話的著作《給艾米莉的信》。

15歲時,大仲馬被送進莫奈松律師的公證事務所當一名辦事員,專門把各種公證文件送到周圍的村子裡請當事人簽字。

18歲時,大仲馬跟拉朋斯學習意大利語和德語。他們一起翻譯18-19世紀之交的意大利作家烏戈·弗斯科洛的小說《雅可波·奧爾蒂的最後幾封書信》。

1823年,出於對戲劇事業的嚮往,21歲的大仲馬隻身來到巴黎,先在奧爾良公爵秘書處做了一名文書抄寫員,得以解決自己的棲身之所和溫飽問題。大仲馬從小酷愛戲劇寫作,在公爵舒適寬大的寫字間裡忙裡偷閒,動筆撰寫劇本《亨利第三及其宮廷》。文思敏捷的大仲馬通宵達旦地伏案疾書。

1824年7月27日,與卡特琳娜·拉貝生下一個男孩。同父親一樣,兒子也起名叫亞歷山大(即小仲馬)。

1825年,大仲馬參加了以雨果為首的浪漫派行列。

1828年,五幕詩體正劇《克裡斯蒂娜》完成了。

1829年,劇本《亨利第三及其宮廷》問世,法蘭西劇壇為大仲馬的處女作喝彩。不久,巴黎大劇院便上演了這部劇作。雨果和眾多的浪漫派作家前往劇場觀賞,並認為這是浪漫派的一個不小的勝利。劇本描寫了16世紀法國宗教戰爭期間國王和反動貴族之間的爭鬥、欺騙、陰謀。法國文學評論家認為《亨利第三及其宮廷》一劇是大仲馬一生中最優秀的劇作。

1830年,劇本《克裡斯蒂娜》問世,在1830年3月30日舉行首場演出。《克裡斯蒂娜》上演成功,仲馬緊接著就投入了另一個劇本《安東尼》的寫作。同年7月脫稿。

1830年大仲馬參加了"七月革命",他反對復辟王朝,要求改革政治,廣開言路。

同年7月29日下午,起義者向復辟王朝的最後一個堡壘--士伊勒裡宮發起攻擊。大仲馬參加了這場戰鬥,並且是最先衝進宮內的戰士之一。仲馬在人群熙來攘往的市政廳過了一個不眠之夜。起義軍缺乏彈藥,仲馬向拉法耶特將軍毛遂自薦:蘇瓦松和拉費爾這兩個地方儲存有大量彈藥,他可以去弄一些來。仲馬終於說服了拉法耶特將軍。最終去蘇瓦松弄來的3500公斤彈藥送到了巴黎市政廳。

七月革命勝利以後,仲馬本想在政治舞台上有一番大的作為,但路易·菲利普的態度使他十分掃興。仲馬發現自己不是路易·菲利普所需要的那種人。回到家裡,他起草了辭呈。

仲馬辭去圖書館館員的職務後,隨即加入了國民自衛軍的炮兵部隊。仲馬當選為第四炮兵連副連長。他還指揮過全連的軍事訓練。不久一位上尉辭職,經一致推選,仲馬補了這個上尉的空缺。

路易·菲力普對共和主義者的步步進逼,使仲馬心頭的憤懣有增無減。由於路易·菲力普對他的第一份辭呈毫無反應,他又寫了第二份辭呈,並在報紙上公開發表。

1831年,大仲馬在法國炮兵部隊任副連長,他經常在士兵中散佈憎恨王朝復辟的政治觀點。由於他激進的共和觀點,他的名字已經載入當局準備逮捕的黑名單上。逃出國門之後,大仲馬到處飄泊,為自己的創作生涯積累了大量的素材。

1831年5月3日《安東尼》面世。1832年2月《泰萊薩》問世。

到19世紀40年代中期以前,仲馬獨自或與人合作寫成的大量劇本中,值得一提的有:愛情題材的《卡特琳娜·霍華德》(1833)、以剛去世的英國著名話劇演員基恩為主人公的《基恩》又名《放蕩與天才》(1836)、描寫古羅馬皇帝卡裡古拉故事的《卡裡古拉》(1837)、與瑞爾拉·德·奈瓦爾合寫的愛情題材的正劇《煉金術士》(1838),以及1839年至1843年間寫的喜劇《貝爾·伊爾小姐》、《路易十五時代的一樁婚事》、《聖西爾的小姐們》等。

1838年5月3日到6月23日,《世紀報》連載了他的中篇小說《保爾船長》。

1839年8月31日至9月3日發表的短篇小說《殘酷的皮埃爾》。

1840年後,歸國的大仲馬開始和別人合作,為報刊撰寫連載小說。

1842年,發表以18世紀奧爾良公爵菲力普攝政時期為背景的《阿芒得騎士》。

1844年,發表以17世紀國王路易十三和路易十四統治時期為背景的三部曲之一的《三個火槍手》。

1845年,發表以16世紀宗教戰爭為背景的三部曲之一的《瑪爾戈王后》,以17世紀國王路易十三和路易十四統治時期為背景的三部曲之一的《三個火槍手》續篇《二十年後》。

1846年,發表16世紀宗教戰爭為背景的三部曲之一的《蒙梭羅夫人》。

1847年8月,仲馬又在以18世紀末葉的法國資產階級革命為背景的話劇《紅屋騎士》中,以舊的波旁王朝隱喻七月王朝,發出了武裝推翻七月王朝的呼籲。1847-1848年間,發表16世紀宗教戰爭為背景的三部曲之一的《四十五衛士》。

1848年革命時期,大仲馬身著戎裝,帶兵進攻巴黎。每當清晨來臨之際,他把自己編輯印刷的報紙分發給市民們,宣傳自己的共和思想。拿破侖三世發動政變後,大仲馬持反對態度,只好流亡到比利時的布魯塞爾。1860年,他前往意大利參加加裡波第對那不勒斯王國的征戰。

1848-1850年,發表以17世紀國王路易十三和路易十四統治時期為背景的三部曲之一的《布拉熱洛納子爵》。期間還發表了以18世紀末資產階級革命的先兆為背景的總題為《一個醫生的回憶》的一組小說《約瑟夫·巴爾薩莫》(或譯《風雨術士:巴爾薩莫男爵》、《大野心家》,1849年),《王后的項鏈》(1849-1850年)。

1851年,發表《昂熱·皮都》。

1852-1855年,發表以路易十五親政時期為背景的《克萊弗的奧蘭普》(1852年)、以復辟王朝為背景的《巴黎的莫希坎人》(1854-1855年)及《沙爾尼伯爵夫人》(1852-1855年)。

1857年,發表《耶戶一幫子》(或譯《雙雄記》、《殺手與俠盜》)。

1858年,發表以七月王朝為背景的《馬什庫爾的母狼》。

1867-1868年,發表以資產階級革命後的動亂為背景的《白黨與藍黨》。

1868年從勒阿弗爾歸來以後,他經常頭暈目眩,只能偶爾讀讀自己的舊作。

1869年,他遵照醫囑去布列塔尼的一個僻靜角落休息,同時為出版商勒麥特爾編寫一本《烹飪詞典》。不過他已筋疲力竭,未能完成這項工作。

1870年春天,大仲馬又去法國南方療養。7月回到巴黎,普法戰爭--他在《普魯士恐怖》中預言的那場戰爭爆發了。小仲馬趕在普魯士軍隊包圍巴黎之前把他帶到自己在諾曼底省第埃普城附近的海濱別墅。人們向他隱瞞著法軍在戰場上慘敗的真相。他已經嚴重失去記憶。

1870年12月,大仲馬臥床不起,他囑咐家人去請一位教士。但是,12月5日當昂德裡約神父到來時,他已經失去知覺。當晚10時,他死在女兒瑪麗的懷中,享年68歲。12月8日,大仲馬的遺體臨時葬在離第埃普一公里的涅維爾小教堂的墓地裡。第埃普市政委員會的代表團和一些作家、藝術家出席了葬禮儀式。在第埃普避難的巴黎日姆納茲劇院經理蒙蒂尼代表逝者的生前好友發表了演說。

1872年4月16日,在巴黎附近大仲馬的故鄉維萊爾--科特萊,舉行了正式安葬儀式。

2002年11月30日,他的遺骸由他的家鄉運抵巴黎,移放在名人身後殿堂--巴黎先賢祠,法國總統希拉克和總理拉法蘭等人士出席了儀式。大仲馬是第72位進入先賢祠的對法蘭西作出非凡貢獻的人,也是繼伏爾泰、盧梭、雨果、左拉和馬爾羅之後第六位進入先賢祠的法國作家。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法國歷史故事
實用查詢
文學資料
健康知識
起名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