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的盧米埃爾出品了什麼影片?從此開闢了喜劇片的先河
喜劇簡介:喜劇是什麼?喜劇的發展歷史是怎樣的?喜劇有什麼類型?喜劇有什麼特點?下面小編就為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喜劇簡介
喜劇是戲劇的一種類型,大眾一般解作笑劇或笑片,以誇張的手法、巧妙的結構、詼諧的台詞及對喜劇性格的刻畫,從而引起人們對醜的、滑稽的嘲笑,對正常的人生和美好的理想予以肯定。
基於描寫對像和手法的不同,可分為諷刺喜劇、即興喜劇、抒情喜劇、荒誕喜劇和鬧劇等樣式。內容可為帶有諷刺及政治機智或才智的社會批判,或為純粹的鬧劇、喜劇、或滑稽劇。喜劇衝突的解決一般比較輕快,往往以代表進步力量的主人公獲得勝利或如願以償為結局。1895年6月10日,法國路易斯·盧米埃爾出品了世界上第一部喜劇片《水澆園丁》,從此開闢了喜劇片的先河。
喜劇是什麼?
喜劇是戲劇的一種類型,一般以誇張的手法、巧妙的結構、詼諧的台詞及對喜劇性格的刻畫,從而引人對醜的、滑稽的予以嘲笑,對正常的人生和美好的理想予以肯定。喜劇源於古希臘,由在收穫季節祭祀酒神時的狂歡遊行演變而來。在喜劇中,主人公一般以滑稽、幽默及對旁人無傷害的醜陋、乖僻,表現生活中或丑、或美、或悲的一面。由於藝術家的表現的角度不同,手法不一致,所以,喜劇可劃分出不同的類型。其中包括諷刺喜劇、即興喜劇 、幽默喜劇、歡樂喜劇、正喜劇、荒誕喜劇與鬧劇等。
歡樂喜劇則強調人的價值,正喜劇從表現生活的否定方面變為表現生活中肯定的方面,喜劇不再用來針砭人的惡習、缺點、卑下,而主要用來歌頌人的美德、才智、自信。荒誕喜劇則把人生最深層的苦難與將死扭曲,送進顛倒的喜劇王國。而鬧劇一般屬於粗俗喜劇之列,即通過逗樂的舉動和蠢笨的戲謔引人發笑而缺少深刻的旨趣意蘊。
喜劇通過運用各種引人發笑的表現方式和表現手法,代表性的有電影,電視劇,用詼諧的語言和台詞修飾,產生讓人大笑的效果。
喜劇的發展歷史
喜劇作為一種戲劇體裁,最早產生於古希臘。它的希臘文Komoidia(意為狂歡舞劇),是由Komos(意為狂歡隊伍之歌)與aeidein(意為唱歌)合成。它起源於農民收穫葡萄時節祭祀酒神時的狂歡遊行,遊行者化裝為鳥獸,載歌載舞,稱之為Komos。
希臘本部的梅加臘人於公元前7世 紀初把它演變為一種滑稽戲,成為喜劇的前身。此後,它作為一種戲劇體裁逐步發展成熟,並誕生了偉大的喜劇家阿里斯托芬。阿里斯托芬一生共寫過44個喜劇劇本,但完整流傳下來的只有11部,比較著名的包括《巴比倫人》、《雲》、《鳥》、《騎士》、《阿卡奈人》等。
其中《鳥》是最優秀的作品,也是古希臘現存的結構最完整的寓言喜劇,是烏托邦喜劇的濫觴。阿里斯托芬是整個歐洲的喜劇之父,正是他奠定了西方文學中喜劇以滑稽形式表現嚴肅主題的傳統。
在中國,約12世紀才產生出成熟的喜劇藝術。但它的起源卻很早,雛型可追溯到秦漢,當時的俳[pai](即俳優),乃是以樂舞戲謔為業的藝人。到唐宋流行的參軍戲,主要由參軍、蒼鶻[hu]兩個角色表演,通過滑稽的對話和動作,引人發笑,實際上也是一種以調侃詼諧為主的表演形式。直到宋代以後,這些表演形式才有了完整的情節內容,產生出戲劇意義上的喜劇。
歐洲最早的喜劇是古希臘喜劇,代表作家是阿里斯托芬;16、17世紀以莎士比亞、莫裡哀為代表;18世紀意大利的哥爾多尼及法國的博馬捨是歐洲啟蒙運動時期喜劇的代表;19世紀以俄國的果戈理為代表。中國古典戲曲中也有豐富的喜劇遺產,如《救風塵》 ;傳奇《玉簪記》;傳統劇目《煉印》等,都是優秀的喜劇作品。
喜劇的類型
一、諷刺喜劇
一般說來,諷刺喜劇以社會生活中的否定事物為對象。喜劇人物通過活動所一心一意追求的目的,或者已是陳腐的、過時的、沒有了合理性,或者為達到目的而從事的活動本身即是虛幻的,人物愈是積極活動,便愈是加速目的在現實中的落空。
失去歷史的真實性和現實意義的喜劇活動,便是滑稽的,足稱之為諷刺。如莫裡哀的《貴人迷》 ,嘲笑粗俗的資產階級暴發戶竭力追慕貴族上流社會的生活方式;《偽君子》諷刺那已經喪失任何實在內容的宗教崇拜。又如..果戈理的《欽差大臣》,鋒芒所向直指沙皇黑暗統治下的官僚體制。
二、幽默喜劇
在幽默喜劇中,喜劇人物所追求的目的有其正當性,合理性,甚至旨趣是高尚的,有積極意義的,但是他為達到目的而從事的活動本身卻與目的背道而馳,他的行動恰恰使他的目的落空。阿里斯托芬流傳下來的喜劇,多數屬於這類喜劇,如《阿卡奈人》、《婦女國》等。
著名的喜劇性人物堂吉訶德以自己一軀羸弱之體,要替天下剷除不平之事,堂吉訶德留給世人的印象是可笑而又可敬的。中國古典戲曲中的《李逵負荊》是一部成功的幽默喜劇,而《看錢奴》則是中國現存的第一部諷刺喜劇。
三、歡樂喜劇
強調人的價值,提倡個性解放,反對禁慾主義,在歐洲文藝復興時期形成一股強大的思想潮流。在這個時代,W.莎士比亞創作了一批喜劇作品,主旨在於表現那自由自在的生命,表現人生的甜美、青春的幸福、無拘無束的享樂。
這類作品可稱之為歡樂喜劇。代表性作品有《仲夏夜之夢》、《第十二夜》、《溫莎的風流娘兒們》、《馴悍記》等。《仲夏夜之夢》中那些陰差陽錯的離奇景象構成夢幻般的氛圍,愛神丘必特的箭悄悄射出,中箭的心在愛的神奇力的鼓動下盲目地衝動起來。
《第十二夜》中的誤會、戲謔、惡作劇,既不傷人,又無惡意,人們只是一味地開心取樂,享受著美好的歲月。莎士比亞創造的福斯塔夫,被稱為「最完美的喜劇性格」,他已進入暮年卻幹著荒唐的蠢事,他雖貧窮卻很奢侈,他既機智又愚蠢,他把生命用於追求歡樂,自己逍遙自在,並隨時教人取樂。
這樣完美的喜劇性格,只有在那舊的社會關係被打破,而新的社會關係還未來得及建立的時代才會產生。在世界喜劇作品的寶庫中,莎士比亞的歡樂喜劇獨樹一幟,佔有特殊的地位。
四、正喜劇
正喜劇不同於其他喜劇,它的特點在於:從表現生活的否定方面變為表現生活中肯定的方面,笑不再用來針砭人的惡習、缺點、卑下,而主要用來頌讚人的美德、才智、自信。18世紀意大利戲劇家C.哥爾多尼的《一僕二主》、《女店主》,法國戲劇家Pde博馬捨的《費加羅的婚姻》,都屬於此類。
中國元代戲曲作家關漢卿的《救風塵》也可以被列入正喜劇。在這類喜劇作品中,儘管也有戲謔、嘲諷的對象,如《費加羅的婚姻》中貴族初夜權的陋習、貴族老爺的朝三暮四,《救風塵》中放蕩、薄情等等,但全劇的主旨卻在於表現主人公的機智、勇敢,對友誼、愛情的忠貞,對邪惡的憎恨及其鬥爭。中國戲曲《玉簪記》是正喜劇中較成功的作品。正喜劇與正劇比較接近,假如可笑性減弱,正劇的性質便會增強。
五、荒誕喜劇
在現代西方社會中,把人生最深層的苦難與死之最終被扭曲,送進顛倒的喜劇王國,便構成荒誕喜劇,或曰怪誕喜劇。在F.迪倫馬特的《老婦還鄉》中,衰老的、肢體不全的貴婦返回故里居倫城,為的是向早年曾將自己遺棄的情人報仇。
她以向居倫城捐贈10億鎊為代價,要居民違反人道,殺死她過去的情人。伊爾終於成為拜金教祭壇上的犧牲品。S.貝克特的《等待戈多》,可以看作是荒誕喜劇的代表作。在光禿如沙漠的舞台上,劇中人物做著一連串無可奈何、莫名其妙的動作,講著不知所云的話語,在等待著戈多。
然而戈多遲遲不來,也不知何時能來,更不知戈多為誰,但他們卻只能這樣等待下去。在這部戲劇作品中,發生在人們心中的悲劇意緒竟化為滑稽的境況,用以隱喻人在現實社會中的尷尬處境。
六、鬧劇
鬧劇來源於法文farce和拉丁文farcio,前者意為肉餡,或者意為填餡,又可譯為笑劇。它一般屬於粗俗喜劇之列,即通過逗樂的舉動和蠢笨的戲謔引人發笑,而缺少較深刻的旨趣意蘊。其中的人物只有一個被高度誇張的特點,而沒有較豐富的性格和心理分析。
這種喜劇形式產生於法國中世紀廣為流行的市民戲劇,多由城市手工業者演出。其主旨多為反對宗教的禁慾主義,嘲弄僧侶和顯貴人物,讚揚世俗的歡樂。其中最有名的是《巴特蘭鬧劇》(1486),主要表現律師巴特蘭騙取布商的布匹,並幫助牧童同布商打官司勝訴,最後,牧童又擺脫了律師的勒索,並把他教訓一頓。
莫裡哀的喜劇,也包含著某些鬧劇的成分。在中國戲劇中,也往往穿插著以插科打諢引人發笑的場面,很能引發普通觀眾的興趣。後世往往把那些以插科打諢取勝、充滿粗俗的戲謔、人物漫畫化、忽視情節合理性、只追求外在喜劇效果的戲劇作品,稱之為鬧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