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裝黨衛軍大將——保羅·豪塞爾的生平事跡簡介
黨衛隊全國總指揮兼武裝黨衛軍大將--保羅·豪塞爾 SS-Oberstgruppenfuhrer und Generaloberst der Waffen-SS Paul Hausser (1880-1972)保羅·豪塞爾於1880年10月7日出生於哈弗爾河畔勃蘭登堡(Brandenburg an der Havel)的一個正統普魯士軍人家庭。
保羅·豪塞爾於1880年10月7日出生於哈弗爾河畔勃蘭登堡(Brandenburg an der Havel)的一個正統普魯士軍人家庭。父親庫爾特·豪塞爾當時是陸軍少尉,最後官至帝國陸軍少校。豪塞爾幼年時在家鄉讀完了四年制公立小學(volksschule)和九年制實科中學(realgymnasium)。之後他於1892年進入了普魯士的軍官學校,在柏林的利歇爾費爾德(Lichterfelde)最高軍校直屬下的柯斯林(Koslin)軍校學習直至1899年3月畢業。畢業後他被任命以少尉軍銜,被編入西普魯士第155步兵團服役。在此期間他先後擔任營級和團級的參謀軍官。1907年至1909年間,他又在波森(Posen)的戰爭學院裡進行培訓。之後他又在帝國海軍接受了三年的飛行觀測員培訓。1912年,豪塞爾被晉陞為陸軍中尉,進入德軍總參謀部擔任繪圖參謀。1913年10月1日,他被晉陞為陸軍上尉。第二年的3月,他被任命為第6集團軍第109步兵師的作戰參謀,同時晉陞為陸軍少校。
大戰爆發後,豪塞爾擔任了第1預備軍的作戰參謀,第38"毛奇伯爵陸軍元帥"團團長和總參謀部參謀官。在戰爭中他獲得過一級和二級鐵十字勳章,霍亨索倫普魯士家族配劍榮譽勳章,巴伐利亞配劍四級軍事服役章,一級佩劍薩克森阿爾伯希特騎士十字勳章等多枚獎章。戰爭結束後,他被轉到東部的邊防軍(Grenzschutz),在格洛高(Glogau)總參謀部裡任職。1920年到1922年間,豪塞爾又擔任了國防軍第5旅的參謀長。從1922年到1923年他擔任了第2軍直屬部隊(Wehrkreiskommando)的參謀長。期間他於1922年11月15日被晉陞為陸軍中校。1923年1月,他被任命為國防軍第4步兵團第3營營長。到1925年4月,他又重擔任第2軍直屬部隊的總參謀長,直到1927年1月。此時他又被任命為第10步兵團團長,並於同年11月1日被晉陞為陸軍上校。1930年12月,他成為第4步兵司令(Infanteriefuhrer IV),並於第二年的2月1日晉陞為陸軍少將。1932年1月31日,他因政治原因以名譽陸軍中將從軍隊中退役。
豪塞爾參與1939年波蘭戰役,他職務是研究德軍與武裝黨衛軍協同作戰的觀察員,1939年10月納粹黨SS-VT部隊開始組成,並新組織一摩托化步兵師給豪塞爾統領,不久此師改名為武裝黨衛軍第2裝甲師,取名"帝國"師,於1940年法國戰役中參戰並加入巴巴羅薩作戰,於1941年時,豪塞爾獲得騎士鐵十字勳章,1943年時再獲得橡葉騎士鐵十字勳章,駐防諾曼底時又獲得橡葉騎士帶寶劍鐵十字勳章。在蘇聯作戰時,他負傷多處且瞎一隻眼;康復後1943年6月他帶領新組建的武裝黨衛軍第2裝甲軍團,在"第三次卡爾可夫戰役"時,德軍瀕臨崩潰,他毅然違抗希特勒再三清楚"不准撤退"命令,撤出德軍免被紅軍包圍消滅。於1943年3月他又奪回哈爾科夫;緊接著庫爾斯克戰役這場坦克會戰,他率領希特勒警衛旗隊裝甲軍,底轄:武裝黨衛軍第3坦克師、武裝黨衛軍第2坦克師參戰;該役結束後,一改編組後的新軍團交接給他:武裝黨衛軍第1師、第2、第3、第9師、第10共五個裝甲師,由他率領馳赴急援諾曼地登陸後的初步戰事, 當德軍第7軍團司令弗雷德裡希·多爾曼病逝,便改予豪塞爾統領,經過法萊茲包圍戰後,豪塞爾放下他的大軍去養傷──因為他再度重傷,被子彈射過口頰;豪塞爾於1944年8月又陞官為武裝黨衛軍最高集團領袖,之後帶傷復出指揮德國G集團軍司令員任期自1945年1月28日至4月3日,之後到德國5月初投降時他擔任阿爾貝特·凱塞林元帥司令部軍事參謀長。
豪塞爾於1933年2月參加了右翼組織"鋼盔黨",擔任柏林-勃蘭登堡州領袖。之後他又於1934年3月加入了衝鋒隊預備隊,職位為旗隊長。很快他又成為了衝鋒隊第25預備旅領袖。在此期間,他遇見了一位叫保羅·沙爾費的老戰友。在此人的介紹下,他認識了黨衛隊的領袖希姆萊。希姆萊希望他能夠加盟黨衛隊來指正黨衛隊特別機動大隊的軍事訓練中的問題。豪塞爾隨即離開了衝鋒隊,於1934年11月15日加入黨衛隊(黨衛隊編號239795) 並被授予了黨衛隊旗隊長的銜位。他隨即被任命為黨衛軍布倫瑞克軍校校長,並著手建立起了一套系統化的訓練體制。期間他還兼任了黨衛軍布倫瑞克和巴特特爾茨軍校的督察。1936年5月22日,這兩個軍校合併為一所黨衛軍總軍校(SS Junkerschulen),豪塞爾繼續擔任督察。同年1月31日到10月1日,他還擔任黨衛軍最高指揮總局(SS Hauptamt)第1處處長。1936年10月1日,他又開始擔任黨衛隊特別機動大隊督察直到1940年6月1日。期間,他指揮黨衛隊特別機動大隊歸屬於"肯普夫"裝甲師參加了波蘭戰役。該裝甲師於1939年7月25日成立,包含了一個陸軍裝甲團,黨衛隊"德意志"團,黨衛隊炮兵團,黨衛隊直屬通信分隊,黨衛隊直屬偵察分隊以及陸軍的第511反坦克分隊和第505機械化營。參加完波蘭戰役後,該部隊於1939年10月9日被撤消。豪塞爾又受命負責以"日耳曼尼亞"旗隊,"德意志"旗隊和"元首"旗隊作為基礎組建起了黨衛隊特別機動師。該師於同年10月19日正式成形。
1940年4月1日,豪塞爾被正式授予了武裝黨衛軍中將(SS地區總指揮/集團領袖)軍銜,並指揮黨衛隊特別機動師參加了入侵法國的戰役。1940年12月1日,在黨衛隊全國領袖的命令下,黨衛隊特別機動師改名為黨衛隊"德意志"師。但是到了1941年1月28日,為了避免與"德意志"團混淆,該師又更名為黨衛軍"帝國"師(SS Division "Reich")。而後"帝國"師參加了入侵蘇聯的戰役。1941年8月8日,豪塞爾因指揮"帝國"師作戰有功而被授予騎士鐵十字勳章,並於10月1日被晉陞為黨衛隊副總指揮兼武裝黨衛軍上將。10月14日,豪塞爾在格楊斯克(Gjatsk)附近作戰中被一發坦克炮彈炸傷,他失去了右眼和半個下巴。
之後他不得不在醫院修養直到第二年的5月。"帝國"師則由"德意志團"團長威廉·比特裡希(Wihelm Bittrich)接管。
豪塞爾奉命去組建新的黨衛軍裝甲軍。1942年7月9日,這個黨衛軍第一隻軍級部隊宣告成立,並隨後於1943年4月28日正式命名為黨衛軍第1裝甲軍。同年6月1日,由於原先的黨衛軍警衛旗隊師擴編為軍,豪塞爾麾下的黨衛軍裝甲軍又更名為黨衛軍第2裝甲軍,將原先的編號讓給了黨衛軍警衛旗隊。在這一期間,豪塞爾還被陸軍一級上將赫爾曼·霍特(Hermann Hoth)推薦授予其橡葉飾騎士鐵十字勳章,以表彰他在6月和7月的庫爾斯克會戰中的卓越指揮。霍特在申請報告中提到"豪塞爾經常身臨部隊第一線視察,雖然之前他曾因此受過重傷。無論形勢有多麼嚴峻,他總是不知疲倦地奔波於部隊之間,將他的果斷,勇敢和詼諧幽默感帶給他的官兵們。他在對作戰計劃的部署上有真高深的遠見,並且能堅決果斷地執行命令。"7月28日,豪塞爾正式被授予了橡葉飾騎士鐵十字勳章。
1944年6月28日,保羅·豪塞爾奉命接替自殺的弗裡德裡希·多爾曼上將成為第7集團軍總司令。原本豪塞爾在7月10日應該要被派去擔任武裝黨衛軍總司令,但是隨著諾曼底戰役的形勢惡化,該任命被取消了。8月6日,由於前西線B集團軍群總司令馮·克魯格元帥自殺身亡,保羅·豪塞爾臨時接管這一職務直到新任的瓦爾特·莫德爾元帥趕到。8月20日,豪塞爾在激戰正酣的"法萊斯口袋"戰役中被彈片炸傷了臉部,當時他正指揮部隊試圖從在盟軍的包圍圈上打開缺口。他的職務移交給了約瑟夫·迪特裡希。1944年8月1日,保羅·豪塞爾被晉陞為武裝黨衛軍一級上將 (SS全國總指揮/ 最高集團領袖),而25天後,他又被希特勒親自授予了雙劍飾橡葉騎士鐵十字勳章。這是為了表彰他指揮第7集團軍在阿弗朗什附近的作戰以及努力解救法萊斯包圍圈中的德軍部隊的功績。
1945年1月23日,豪塞爾被任命為上萊因河集團軍群總司令。5天後,上萊因河集團軍群改稱G集團軍群他又成為了G集團軍群司令(注:G集團軍群其實是西線德軍的影子部隊,其所轄部隊主要由原駐紮在南部法國的德軍二線甚至三線部隊組成,所以戰鬥力較弱)。該集團軍群由第1和第19集團軍組成。但是4月3日,豪塞爾因為和希特勒發生了激烈爭吵而被解除職務。隨後,他擔任西南方司令部(司令為凱塞林)總參謀長直到戰爭結束。
德國戰敗投降後,豪塞爾在奧地利被美軍逮捕。隨後他在紐倫堡審判作為證人出庭做證。被釋放後,豪塞爾一直居住於路德威希堡。戰後,他積極活躍於"黨衛軍老兵互助會"(H.I.A.G)上,為前武裝黨衛軍人員爭取福利。他還撰寫了兩本書,在書中極力主張武裝黨衛軍是後來北約軍隊的參照。他在老兵中也深受尊敬,被其他老兵們尊稱為"長官"(der Seinior)。保羅·豪塞爾於1972年12月21日在路德威希堡去世。死後,他被賦予了非常隆重的葬禮,數千名前黨衛軍成員出席了豪塞爾的葬禮,遺體被埋葬在慕尼黑的瓦爾德弗裡德霍夫公墓。
保羅·豪塞爾身材高大,具有典型的舊普魯士軍官的特徵:舉止端莊而且賦有禮節,受過良好的正統教育,性格古板。由於他善於諷刺別人,因此在國防軍內樹敵頗多。但是他卻對軍隊體制瞭如指掌,這是其他的黨衛軍領導人所沒有的。他具有一個優秀的參謀軍官所應具備的素質,另外在實戰上他也擁有出色的戰略眼光。因此他被那些年輕的黨衛軍軍人們極力推崇。如同其他一些黨衛軍高級軍官一樣,他也被部下尊稱為"老爹"(Papa)。但是不同於其他人的是,他是真正的武裝黨衛軍之父。他將正規軍事傳授給了當時還類似於警察部隊的黨衛隊機動大隊,並將其發展成為師。同時他還對黨衛隊的軍事化訓練進行了合理性的改革。但是,他當時的督察職務權力還是受到了限制。因為他屬於黨衛軍最高指揮總局的下屬機構,只負責管理黨衛軍的軍事訓練,而無法影響其政治教育。在戰爭爆發之前,他還和約瑟夫·迪特裡希發生了激烈衝突。當時迪特裡希拒絕承認豪塞爾的黨衛隊督察權力,極力阻止他插手警衛旗隊的事務。1938年5月,迪特裡希又拒絕向豪塞爾正在組建中的"元首"團提供軍官。豪塞爾則以辭職相要挾。之後他們還是達成了和解。豪塞爾將傳統的軍事觀念帶入黨衛軍也惹怒了希姆萊。希特勒採取了折中的政策,因為他還是崇敬豪塞爾的軍事領導素質。
在戰後,豪塞爾一直告訴其他人,大多數投身納粹黨的陸軍軍官士兵都是出於仇恨苛刻的"凡爾塞和約",擁護納粹黨的良好福利政策以及其反對共產主義的政治綱領。他承認自己當時也是出於此觀念,因為他是一個狂熱的愛國主義者。德軍"裝甲兵之父"古德裡安認為豪塞爾是一位傑出的指揮官。凱塞林空軍元帥也對曾擔任過自己參謀長的豪塞爾讚賞有加。在1943年中期,豪塞爾向希姆萊建議從國防軍中調用一批有經驗的參謀軍官到黨衛軍中來補充其損失嚴重的骨幹力量。希姆萊對此強烈反對,但是最終這項建議還是得到了許可。豪塞爾在戰鬥中負重傷後所表現出來堅強的體質和精神也給人以深刻印象。他早在1912年 11月9日與伊麗莎白·傑拉德(Elisabeth Gerard)結婚,婚後生有一個女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