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社交能力的培養

日常生活健康小常識,健康生活小常識

請輸入查詢關鍵詞:

幼兒社交能力的培養

社會交往是人類生存的一種基本需要,也是人們精神生活的重要內容。幼兒的社會交往是生長發育與個性發展的需要,是完成個體社會化過程的需要。通過社會交往可以使幼兒瞭解和認識人與人之間、人與社會之間的關係、學習社會道德準則和處理人們之間的關係,幫助幼兒克服任性、以自我為中心等不利於社會交往的行為,發展行為調節的能力和社會活動能力,充分發揮社會個性,以形成適應社會要求的社會性行為。但是,許多幼教工作者和家長,沒有及時抓住良機對幼兒進行生動的現場教育,聽任教育資源白白地流失和浪費,實在可惜。怎樣培養幼兒的社會交往能力呢?

一、利用教育資源,鼓勵幼兒與別人交往

目前,隨著獨生子女家庭的普及,獨生子女與家庭成員以外的人進行交往是必不可少的教育資源。利用這種資源,首先是放手讓幼兒與同齡人一起玩耍。這是為什麼呢?一方面,孩子與孩子思維方式相同,相互容易溝通和理解,他們在一起跑跑跳跳、說說笑笑、吵吵鬧鬧,既能獲得情感上的愉快和滿足,又有利於發展思維和想像力;另一方面孩子在遊戲玩耍時,常常會發生矛盾和糾紛,如爭搶玩具,分配角色等,這時,就要引導孩子從中學會獨立解決糾紛,學會合作、輪流、分享、禮讓等。

其次,與家庭以外的成人進行交往,是幼兒教育資源的又一個重要方面。如讓孩子從小學習和養成對大人有禮貌,學會去分辨和判斷社會角色,選用稱呼,學會需要別人幫助自己時要說"請您",得到別人的幫助時要說"謝謝"等禮貌用語。學會尊重大人和長者,如不干擾成人的活動,不插嘴,不打斷別人的講話等等。總之,使孩子學會從別人的角度來看問題,學會判斷和分辨社會角色如男女老幼、親朋鄰居等。這不僅有利於提高其品德素質和發展交往能力,也有利於發展其記億、想像、思維、表達以及意志行為。

二、教給幼兒交往的技能

這裡說的是要教給孩子與同伴交往的技能,如:怎樣友好地與同伴交談;用別人喜歡的稱謂招呼別人;當別人正在活動時,能以適當的方式請求參加;當輪流使用器具、玩具或活動時,能耐心地等待;當需要向別人借東西時,會先徵求別人的同意,並在用後及時歸還;當集體使用玩具、用具時能與同伴共同分享,不獨自佔有;當同伴提出加入自己正在進行的活動時,能樂意接受;在活動中能理解同伴的興趣和愛好,既能服從別人的興趣,而又不盲從,並能積極地提出自己的建議和意見,愉快地與同伴合作。

三、創設良好的交往環境,提供較多的交往機會

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和不同的情況創設不同的環境。班級可開展多樣化的集體活動,如:慶祝節日、運動會、創造性遊戲、外出參觀、組織觀察等。讓幼兒在豐富多彩的集體活動中,加深幼兒之間的共同感受,增加相互幫助的機會。讓幼兒在學習自己解決與同伴之間糾紛的過程中,逐漸意識到要克制自己的慾望,考慮別人的意見,加深幼兒之間的友誼。增強社會交往能力。對能力較差的個別幼兒,可先在班內為他們創設一個說悄悄話的環境,在教師的引導幫助下,從幼兒感興趣的事情入手,他們從不願意交往到和個別人交往,再朋與個別人交往到與幾個人交往,最後逐步過渡到與集體交往,並讓他們感受到集體活動的樂趣。還可以有意識地安排他們去幫老師辦事或傳話。鼓勵他們主動與周圍的人交往,經過一段時間的練習,使孩子們的交往能力都得到不同程度的發展。

有些孩子因為性格、環境等原因,在與他人交往的時候,常常表現得膽孝緊張,家長希望能盡快改變這種膽怯的習慣,能大方自然地與人交往。那麼,家長應怎樣幫助孩子呢?

1、 對於性格原因造成的膽怯行為,家長不要急於糾正,允許孩子有一個逐步糾正的過程。在尊重孩子意願、不威嚇孩子的情況下,使孩子逐漸投入外界去接納新的人和事物。

2、 因環境原因造成孩子的膽怯行為,家長應積極為孩子創造與外界交往接觸的機會和環境。如鄰里之間的走訪,帶孩子外出作客,幫助孩子認識不同的人群,到公園、街上看看往來的人群,使孩子能有機會接觸一些陌生但又和善的人;讓孩子幫助他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若遇到年齡相仿的小朋友,鼓勵孩子主動接近,一起玩耍……

3、 父母應確立孩子在家庭中的地位。尊重孩子的人格,幫助孩子培養自信心、自尊心、自愛心,既不溺愛,也不苛求。在帶孩子作客或接待客人的活動中,可事先讓孩子有一個心理準備,也可以提出一些適度的要求,指導孩子在客人面前的舉止行為;活動結束後也應對孩子的行為作出評價,多鼓勵,少批評,讓孩子嘗試交往成功的愉悅,抓住孩子在交往中的點滴進步給予鼓勵。

健康小常識
實用查詢
文學資料
健康知識
起名參考
每日黃歷
黃歷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