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新生兒和嬰兒的心理活動嗎

日常生活健康小常識,健康生活小常識

請輸入查詢關鍵詞:

你知道新生兒和嬰兒的心理活動嗎

人的心理活動從什麼時候開始?這是人們逐漸重視的問題。應該說,從新生兒、嬰兒期便有心理活動了。譬如,有些2~3個月的孩子很好"帶",餵奶後情緒愉快地活動一下,又能安靜入睡;但有些嬰兒整天煩躁哭鬧,甚至出現"夜啼",持續幾個月,廣東俗話叫"吵百羅"。這些多與新生兒期的生理與心理活動有關。

新生兒是心理現象的"發生期"。它開始於各種條件反射。條件反射既是生理現象,也是心理現象。初生兒半個月左右會出現條件反射。最早的條件反射常由母親抱他餵奶時的姿勢形成,即抱起他時,他就會張嘴吸吮。這種最初的條件反射標誌著兒童心理在萌芽,也是機體意識的最原始形態。

如果從新生兒期開始,有規律地訓練他們"睡眠─大小便─餵奶"三個生活環節;在他睡醒後,先把便,後哺乳,餵奶後稍微活動再入睡。如此循環,養成有規律的生活習慣,往往可見他醒時自發地手舞足蹈,情緒愉快;再入睡時嘴唇微微翹起出現"笑臉"。

新生兒的各種條件反射是逐漸形成的,與五官感覺有關。年輕的媽媽爸爸要想把嬰兒養育好,首先必須明瞭孩子的感覺和知覺是如何發展的。

皮膚感覺(包括觸覺、痛覺、溫度覺): 新生兒的觸覺已很發達,尤以嘴唇、手腳掌、前額和眼睛更為突出。當嘴唇觸到物體時,會發生"覓食反射"。痛覺發展也快,用電刺激第一天的初生兒,他起初可忍受85~90伏特,第4天就再也不能忍受了。3個月嬰兒對33℃和31.5℃兩種不同的水溫也有不同的反應。嬰兒期膚覺相當發達,日常生活中應注意膚覺的條件反射。如洗澡、洗臉的水溫應適宜,動作要輕柔,否則會引起嬰兒厭惡,形成消極條件反射。經常接受愛撫的嬰兒,表情愉快,反應靈敏,如嬰兒啼哭時,母親輕輕拍拍,就會安靜入睡。國外有人報道:嬰兒會出現"皮膚飢餓症",常需別人撫摸。經常受父母愛撫的嬰兒,生長發育也較好;而孤兒院的孩子,身心發育均較差。近年多主張產後"母嬰同床",盡量多接觸嬰兒皮膚,既方便哺乳,又可增進母嬰感情。

嗅覺: 新生兒可辨別某種氣味,但還不穩定。4個月的孩子可有較好的嗅覺。這可通過面部表情動作和心率是否增快等進行觀察。比如給嬰兒嗅酸醋時皺眉頭,嗅蜂蜜就不會皺眉頭。為了促進嬰兒嗅覺的發展,開飯時,把嬰兒抱在餐桌邊,讓他聞一聞食物的香味;日常抱他到戶外嗅一嗅花果、樹木的氣味;冬天成人擦面膏時,順便把手掌給嬰兒嗅一嗅,對他說:"香啊!香啊!"

味覺: 孩子出生半個月後,喜歡吸吮甜味食物,對苦味食物則常會皺眉或轉頭拒絕。3個月吃慣母奶的嬰兒,有時會不願吃牛奶。因此,給嬰兒添加輔食時,應注意食物氣味不宜過濃,太甜太鹹都不適宜。

視覺: 初生幾天的嬰兒,不會凝視任何物體。兩周後開始出現"視覺集中"。兩個月後眼睛會追隨水平方向移動的物體,3個月後會"跟蹤"運動著的東西。孩子越長大,視覺集中的時間也越長,看到物體的距離也較遠些。比如滿月前後的嬰兒只能注視1~1.5米遠的東西4~5秒鐘,3個月的孩子能看4~7米遠的東西5~10分鐘,到半歲時大多能看遠距離物體,在母親誘導下可看到天上的月亮、飛鳥和路上行人、車輛等。

嬰兒會分辨顏色嗎?孩子的辨色能力常在4個月左右開始。但3個月時,有些孩子已對紅、綠二色有不同表現;4~8個月時喜看紅、橙、黃等溫暖顏色,不喜歡看藍、紫等冷色;3足歲時可區分紅、藍、黃、白、黑等基本色;4歲後常可分辨粉紅、淡藍等混合色。嬰幼兒對紅色最感興趣,還有"視覺偏愛",如特別喜歡注視母親的臉和清晰的圖像。

要促進孩子的視覺發展,應從新生兒開始讓他們經常看到彩色的玩具或圖畫。可將玩具掛在嬰兒床邊附近,並經常移動位置,讓臥床的嬰兒能習慣向左或右注視,以免發生"斜視眼"。

聽覺: 初生兒能聽到聲音嗎?有人認為羊水堵塞耳朵,不能聽到音響。近年的研究證明,新生兒生下不久便可聽到聲音,但找不到聲源。兩個月時聽力逐漸發展,3~4個月嬰兒聞聲可轉頭,可找到聲音來源;有些還能分辨不同的音響,會傾聽音樂,對搖籃曲、兒歌表現出安詳愉快,聽到媽媽的聲音格外高興。聽覺對語言有促進發展的作用。辨別聲音的能力提高後,為以後學說話準備了條件。故在日常生活中,大人常對嬰兒講話、唱歌,玩一些會動的發出聲音的玩具,可促進孩子聽力和視力同時發展。

明白新生兒和嬰兒的心理活動,家長就可有計劃、有步驟地進行誘導,促進孩子的智能發展。

健康小常識
實用查詢
文學資料
健康知識
起名參考
每日黃歷
黃歷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