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羅馬帝國和西羅馬帝國有什麼區別,為何東羅馬帝國存在的時間更長?
拜占庭帝國的故事大家喜歡嗎?今天小編就為大家詳細解讀一下~
東羅馬帝國即拜占庭,這個稱呼來源於其首都君士坦丁堡的前身——古希臘的殖民地拜占庭城。拜占庭帝國通常被認為始自公元395年,滅亡於1453年。在其上千年的存在期內,它一般被人簡單地稱為「羅馬帝國」。
公元3世紀後期羅馬皇帝戴克裡先引入了四頭制的制度來更有效地管理龐大的羅馬帝國。他將整個帝國分為兩部分,在意大利和希臘各設立一個皇帝,輔佐他們的各設一個副皇帝。這個分裂一直維持到4世紀。君士坦丁大帝於公元324年重新將自己立為整個帝國的唯一皇帝。君士坦丁決定建立一個新的首都,他選擇了拜占庭(今伊斯坦布爾),君士坦丁稱之為新羅馬。但一般人稱之為君士坦丁堡,意為「君士坦丁之城」。這個新首都成為他的管理機構的中心。君士坦丁也是第一位信仰基督教的皇帝,基督教是拜占庭帝國的一個特性,是它與相信多神教的羅馬帝國的分界線。
皇帝瓦倫斯死後,他的繼承人狄奧多西烏斯一世將整個帝國再次分開。公元395年,他將這兩部分分別交給他的兩個兒子阿爾卡狄烏斯和霍諾裡烏斯。阿爾卡狄烏斯成為東部的統治者,霍諾裡烏斯成為西部的統治者,首都是米蘭。從此時開始,東部的這個帝國一般被稱為東羅馬帝國或拜占庭帝國。
東羅馬帝國的主宰文化是希臘文化。希臘語不但是日常用語,而且是教會、文學和商業的共同語言。在這個國家裡有希臘人、弗拉赫人、亞美尼亞人、猶太人、埃及人、敘利亞人、依利裡亞人和斯拉夫人,他們都有自己的語言。但希臘文化從帝國的都市如君士坦丁堡、安條克、以弗所、塞薩洛尼基和亞歷山大傳向全國。
東羅馬帝國基本上避免了西羅馬帝國在3、4世紀所遭遇的困難。5世紀東西羅馬帝國多次被征服,東羅馬帝國頂多交納貢獻就可以免除遭難。狄奧多西斯二世加強了君士坦丁堡的城牆,使得這座城市成為被「野蠻人」攻不破的城市。公元476年,當西羅馬帝國滅亡時,東羅馬帝國的利奧一世與哥特人談判,結束了哥特人對東部帝國的威脅,但他也不再打算重新征服西部帝國。
6世紀時,東羅馬帝國的主要敵人是它的傳統的老敵人,即波斯人、斯拉夫人和保加爾人。東部帝國並沒有忘記它在西部的根。在查士丁尼一世和他的傑出的將軍貝利薩留的領導下東帝國甚至奪回了它部分在西部喪失的省份——意大利的大部地區、北非和西班牙。查士丁尼重編了古羅馬的法規,制定了《民法大全》。在查士丁尼的統治下,聖索非亞大教堂開始動工,這座教堂將成為拜占庭宗教生活和東正教的中心。
查士丁尼給他的繼承人留下了一個空空的國庫,而他的繼承人也無法對付在所有的邊境上突然出現的新敵人。倫巴底人佔領了意大利北部,斯拉夫人佔領了巴爾幹半島的大部分地區,波斯人入侵和佔領了東部的省份。赫拉克留後來重新奪回了這些東部省份,但當時剛剛在伊斯蘭教下統一起來的阿拉伯人的突然出現是赫拉克留無法意料到的。阿拉伯人佔領了幾乎所有的南部省份。7世紀中,敘利亞、埃及徹底淪為阿拉伯帝國的一部分。
赫拉克留將全國分為幾個軍區來對付外來的侵擾。除了首都以外,其他地方的城市化不斷縮小,君士坦丁堡卻成為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了。當時東羅馬的海軍勢力非常強大,而且他們擁有一種神秘的火器——希臘火。
在8世紀,利奧三世下令禁止聖像,這個命令受到了極大的反對,整個國家到處發生暴亂。在艾琳女皇的領導下,在公元787年的第二次尼西亞公會議上決定聖像可以被尊養但不可以被崇拜。艾琳還有與法蘭克國王查理大帝結婚來實現統一東西帝國的計劃,但這些計劃未能成功。9世紀初,聖像破壞運動重現,公元843年再次被制止。
在馬其頓王朝皇帝的統治下,東羅馬帝國在9、10和11世紀初達到了頂峰。在這段被稱為「黃金時期」的幾個世紀裡,東羅馬帝國抵抗了羅馬教廷撤消佛迪奧斯為教主的要求,獲得亞得裡亞海的制海權,佔領了意大利的一部分和保加利亞的大部分。1014年,巴西爾二世打敗了保加利亞人,並於1018年徹底滅亡了第一保加利亞王國。同時東羅馬帝國還獲得了一個新的同盟者——在基輔的俄羅斯國,為拜占庭提供了一支重要的僱傭軍。
東羅馬帝國很快又陷入困境:諾曼人征服了意大利,突厥進入了小亞細亞。突厥當時最大的敵人是埃及,而小亞細亞則是東羅馬帝國士兵的主要來源地。1071年,在曼齊刻爾特會戰中,羅梅納斯四世被突厥蘇丹阿爾普·阿爾斯蘭戰敗,東羅馬帝國從此失去了小亞細亞省。1054年,東正教與天主教徹底決裂,雙方互相革除對方的教籍。
東羅馬帝國的最後幾個世紀以篡權者亞歷克修斯一世開始,他引入封建封侯的制度,重新建立起一支軍隊,對突厥進行了有力的抵抗。他向西方求救抵抗突厥,這是第一次十字軍東征的起源。十字軍收復了尼西亞,但很快救兵成了仇兵。東羅馬帝國對源源不斷經過其領土的羅馬天主教十字軍的意圖很持懷疑。
第四次十字軍東征的目的是佔領埃及,但威尼斯人獲得了領導權。在他們的慫恿下十字軍於1204年攻克君士坦丁堡,他們建立了一個短期的拉丁帝國,而東羅馬帝國的力量卻徹底被削弱了。
此時東羅馬帝國已經五裂為尼西亞帝國、伊庇魯斯和特拉比松同立三部分。前者由帕裡奧洛加斯王朝統治。1261年,他們收復君士坦丁堡,戰敗了伊庇魯斯,恢復了帝國。當鄂圖曼帝國建立後,除了一些港口城市以外,東羅馬帝國幾乎所有的其他地方都被鄂圖曼帝國佔領了。一些西方的僱傭軍來到拜占庭,但西方大多數人寧可拜占庭滅亡。他們看著鄂圖曼帝國將剩餘的地域蠶食。
剛開始,鄂圖曼帝國認為攻擊君士坦丁堡代價太大,不值得冒險,君士坦丁堡的城牆非常堅固,除十字軍外,上千年中沒有人能夠攻克它。但隨著炮的出現,這堵牆不能再保護這座城市了。1453年5月29日,經過兩年的包圍,穆罕默德二世攻克君士坦丁堡。1461年,特拉比松也被穆罕默德二世佔領了。到12世紀末,小亞西亞和巴爾幹半島的大部分都已經緊緊地落入鄂圖曼帝國的控制之下了。
此時,莫斯科大公伊凡三世宣佈成為東正教的保護人。他的孫子伊凡四世將成為俄羅斯的第一位沙皇。他的繼承人認為他們是羅馬帝國和君士坦丁堡的合格繼承人,是第三個羅馬帝國。一直到20世紀初它們的覆亡,鄂圖曼帝國和俄羅斯帝國都認為自己是東羅馬帝國的合理繼承人。
14世紀時,土耳其人攻佔亞得利亞堡,然後繞過君士坦丁堡侵略歐洲。1396年,他們在尼古博魯斯打敗大批的十字軍,並安置了很多巴爾幹半島的居民。1453年5月,土耳其的蘇丹麥哈穆二世在重型大炮的幫助下,攻佔了防衛虛弱的君士坦丁堡,這個城市的陷落也標誌著東羅馬帝國的滅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