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維·圖裡烏改革:使羅馬從氏族社會過渡到奴隸佔有制社會
今天小編帶大家瞭解一下羅馬王政時代和塞維·圖烏裡的改革。王政時代(約公元前753~公元前510年)是羅馬從原始社會公社制度向國家過渡時期。據說,這時羅馬有300個氏族每10個氏族組成1個胞族,稱庫裡亞;每10個胞族組成1個部落,稱特裡布斯;3個部落組成1個羅馬人公社。公社有3種主要機構:一是人民大會或庫裡亞大會,由王召集,凡成年男子都可以參加,有權處理公社最重要的問題,如通過或否定法律、宣戰、選舉一切公職人員等;二是由300個氏族長組成的元老院,它理論上是為庫裡亞會議準備議案並作國王的顧問,實際上卻能操縱庫裡亞會議並對國王施加決定性影響,它真正擁有審批或否決庫裡亞會議決議之權,選舉國王亦由其一手包辦。
元老院在內政外交等一切國家大事上擁有決定權的傳統,貫穿於整個羅馬歷史的大部分時期。三是國王,拉丁語稱「勒克斯,集軍事首長和最高祭司職能於一身,但一般來說,尚無民政權力,只在作戰時有生殺予奪之權,他由選舉產生而非世襲。羅馬王政時代的後3個王,權力擴展到和平時期。他們實際上掌握了軍政、司法、財務和宗教各方面的大權,成為羅馬的最高統治者。
他們引進了伊達拉裡亞式的豪華與威嚴:王在隆重場合頭戴金冠,身著紫袍,手持鷹頭權杖,坐在象牙寶座之上;王的身邊有12侍從,手捧1束棍棒,上插斧頭,謂之「法西斯」,它象徵著一種絕對權力,因而成為以後專制獨裁的代名詞。另一種留傳後世的禮儀則是凱旋式的舉行,每當國王率軍征戰得勝回城,必舉行盛大凱旋式:王著金紫大袍,立於戰車之上,帶著俘虜,抬著戰利品,浩浩蕩蕩穿過城市街道,直達神廟奉獻犧牲,而群眾則夾道歡呼觀看,場面盛大壯觀。這種儀式後來成為羅馬社會生活的一個重要內容。
古代羅馬王政時代第6位國王塞維·圖裡烏統治時期(約前578~前534)實行的一系列軍事和政治改革。廢除原有的3個氏族部落,代之以按地域原則劃分的4個城區部落和一些鄉村部落。新建地域部落為行政單位,設有管理機構。同時他對羅馬自由居民進行財產普查,按財產多寡把公民分為5個等級。第五等級以下的稱為無產者。軍事組織和財產等級密切相關。各等級提供數目不等的森圖裡亞(又譯百人隊)。此外,塞維·圖裡烏還創設了森圖裡亞會議,負責宣戰、靖和、選舉高級官員、制定法律和審判等。它實際上被擁有森圖裡亞數目過半的第一等級富有公民所控制。
塞維·圖裡烏改革是羅馬從氏族社會過渡到奴隸佔有制社會的重要歷史事件。它打破了氏族制的藩籬,按照地域和財產原則劃分公民,吸收大批外來移民為公民,擴大了羅馬城邦公民集體的基礎。同時又擴充和改組軍隊,增強了羅馬的實力。在新建立起來的森圖裡亞組織制度中,氏族貴族依然保持特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