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農民戰爭的原因是什麼?《十二條款》有哪些主要內容?
在1524年的德國農民戰爭爆發前就已經由於農民的狀況不斷惡化而爆發了許多地區性的起義。大多數這些暴動的原因除總的情況外一般還有地區性的原因。下面小編就為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其中比較大的起義有:
從1291年開始老瑞士同盟反抗哈布斯堡王朝
1493年在阿爾薩斯爆發農民起義
1502年在施派爾爆發農民起義
市民也發動起義。1448年在柏林爆發了起義。在農民戰爭爆發前在一系列城市中發生衝突,在這個過程中市民階層與農民團結。1509年在埃爾福特、1511年在雷根斯堡、不倫瑞克、施派爾、科隆、施韋因富特、沃爾姆斯、阿亨、奧斯納布呂克和其它城市爆發暴動。
幾乎所有這些起義均被血腥鎮壓,只有持續最久的瑞士農民戰爭最後獲得勝利。在其它起義中農民的狀況一般不但沒有獲得改善,而且他們還遭到更重的壓迫。
1524年在紐倫堡附近的福希海姆再次爆發動亂,此後不久在艾爾福特附近的穆爾豪森也爆發動亂。10月在斯圖林根附近的農民起義,此後不久約3500名農民向富特旺根進發。
在博登湖周圍的上士瓦本地區農民已經不滿許久了,因此在1525年2月和3月在短期內就形成了三群起義農民,其中最大的有1.2萬農民、市民和僧侶。他們在數日內在比貝臘赫附近的蘆葦蕩中聚集。林道附近的農民起義也有約1.2萬人,其中也包括了許多下層的神職人員和僱傭兵。抵抗坎普頓的修道院領主的農民起義約有七千人。
這些起義農民要求改善他們的處境,而不是打算發動戰爭,因此他們決定與施瓦本聯盟談判。他們派遣了50名代表赴同情農民的帝國自由城市梅明根。在這裡起義農民的代表試圖說明農民的要求,並使用《聖經》來作為他們的要求的理由。
經過多次談判後1525年3月20日他們發表了《十二條款》和《帝國改革綱領》。這些條款即是抱怨書,也是改革綱領和政治宣言。起義農民以老瑞士同盟為榜樣,使用《十二條款》為基礎,宣佈成立上施瓦本同盟。三個起義農民群決定互相幫助,而不是像過去那樣互不相關。
很快這兩份章程就被大量印刷和傳播,這是在南德和蒂羅爾起義迅速擴大的重要原因。起義者將成立上施瓦本同盟的消息傳播到奧格斯堡,希望與施瓦本聯盟平起平坐地進行談判。
但是由於起義農民紀律敗壞,到處燒殺搶劫,因此組成施瓦本聯盟的貴族不想談判。在奧格斯堡巨商家族富格爾的資助下一支由9000人僱傭軍步兵和1500人裝甲騎兵組成的軍隊被派出去鎮壓主要以鐮刀和連枷為武器的農民。
對於德國農民戰爭來說在梅明根討論《十二條款》是一個重要的轉折點:在這裡農民的要求首次統一地、書面地被表達出來。農民首次統一對抗統治者。此前的起義都是孤立的,互相之間沒有支持。而《十二條款》改變了這一點。
從另一方面來看,假如農民沒有從一開始就試圖與施瓦本聯盟談判,而是繼續擴張他們的起義面積,那麼他們通過他們的巨大數量很難被鎮壓,他們的要求也許會更被看重。
這十二條款包括:
取消農奴制
取消小什一稅
狩獵、打魚和取材自由
將公共財產和村落林地還給農民
教區自由選舉牧師
減輕徭役,做徭役要有補償,禁止任意懲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