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羋月傳》獨家前瞻解析:女性視角的大秦帝國?
導讀:由鄭曉龍執導的年度大劇《羋月傳》近日組織了媒體發佈會,並首度曝光了9分鐘的預告片,揭開了這部劇的部分神秘面紗。許多觀眾對《羋月傳》的期待,大抵來自於《甄嬛傳》留下的好印象。但本劇無論是導演鄭曉龍、編劇王小平、還是主演孫儷,似乎都在極力撇開《甄嬛傳》的關聯。觀眾對《羋月傳》有這樣的固定期待,除了《甄嬛傳》的影響根深蒂固以外,很大程度上還來源於許多人對《羋月傳》的角色、故事和歷史背景的不瞭解。就比如,這個「羋」字就難住了不少人。羋(mǐ),楚國的國姓,楚國歷代君王均沿用此姓,楚國不少王室族裔也都由此姓而來,如楚國四大家族屈、景、昭、項。
筆者認為,從故事與歷史背景來看,與《羋月傳》相似度更高的是2013年播出過的電視劇《大秦帝國之縱橫》,兩部劇同樣取材於戰國秦惠文王時期的內政外交,所不同的是,《大秦帝國之縱橫》是男性視角,以秦惠文王、張儀為主線,著重在秦國的變革與崛起,《羋月傳》是女性視角,以羋月(羋八子)為主線,著重在「一個女人的成長」。而《甄嬛傳》,大家知道,原著小說就是一部架空歷史,電視劇為了拍攝需要而將情節嫁接在清雍正年間,實際上劇情與所處時代並無太大關聯。但《羋月傳》是一部與歷史時代勾連十分緊密的劇,不僅有後宮權謀,更有家國大業,不懂點戰國史,就不懂《羋月傳》。《羋月傳》預計將在今年12月播出,屆時本博客及我的微信公眾號(成長的文化站 ID:chengzhangcuc)還將針對劇中的文化與歷史內容做更多延伸,敬請關注並期待。本文僅就預告片披露的一些情節做簡單解讀。
中國第一女政治家羋月
羋月是劇中戲說的名字,歷史上真名叫羋八子,正式稱號是宣太后。她是秦始皇的高祖母。實際上,秦國的歷史很是傳奇的,就從上表來看,在秦孝公的時候,秦國還是偏安西方一隅的小國,讓秦孝公憤恨地喊出:「諸侯卑秦,丑莫大焉。」因此秦孝公啟用商鞅變法,實現國家富強,躋身戰國七雄之列。而到了秦始皇,短短六代人,就實現了吞併六國一統天下的壯舉,這其中的變化不由得不令人驚歎。後世提到秦只曉得秦始皇多麼偉大,卻不想想這份基業是一代代人打出來的。這份表中,秦武王舉鼎而死(《羋月傳》中的重要情節),沒有什麼功績,孝文王三天而亡,莊襄王三年而亡,都幾乎可以忽略不計,也就是說在秦始皇之前,為秦國奠定統一基業關鍵的三位國君就是秦孝公、秦惠文王和秦昭襄王,他們三人,恰好是羋月的公公、丈夫和兒子,你由此可以看出羋月在秦國崛起路上的重要作用,鄭曉龍稱她是秦國的「伊莉莎白二世」也不為過。
這三位君王分別完成了秦國崛起的三個階段工作:孝公靠對內變法革新,讓秦國由弱變強,他的得力助手是商鞅;惠文王靠外交,打破了六國合縱封鎖,實現了秦國一強獨霸,他的得力助手是張儀;昭襄王在位的時間很長,他實現了秦國在政治和軍事上對六國的絕對壓制,在他死的時候,秦國統一基本已經是時間早晚的問題了,他的任期前半段由於年幼,國政由我們的女主角宣太后羋月執政,後半段親政以後,得力助手是范雎和白起。羋月在期間擔任的角色尤其特別,她本身作為楚國出身,又非原配夫人,最終卻能夠輔助兒子登基,平定季君之亂,讓秦國重回正軌,其歷史作用不可估量,作為女政治家的膽魄與能力也值得書寫。她雖然不能說是歷史上第一個太后,但應該是第一個完全把控政治權力的太后。後代的西漢竇太后、北魏馮太后、大清孝莊太后都可視為大秦宣太后的翻版。
分成兩半的惠文後
從預告片中可以看出,由劉濤飾演的羋姝和馬蘇飾演的魏琰承擔起《羋月傳》宮斗戲部分的重要情節。這兩個角色,實際上是從歷史上的惠文後分割而來的。惠文後,顧名思義是惠文王的王后,是魏國公主。當時魏國是戰國七雄中的老大,也是秦國的近鄰和世仇,但在秦、齊兩國的兩面打擊之下,到了秦惠文王時已經掉落到第二梯隊,魏國公主才史無前例地嫁到秦國。惠文後為惠文王生了兒子贏蕩,後來成為法定繼承人繼位為秦武王,但卻因呈武勇之能舉鼎身亡,早早結束了性命。
《羋月傳》中為了增加宮廷矛盾,新增了羋姝這個角色,她既是羋月的同族姐姐,又是楚國公主,楚國公主與魏國公主在秦宮裡的鬥爭,就不僅僅是女人之間的撕X,還代表著兩個國家力量的抗衡。《羋月傳》又將贏蕩移花接木成羋姝的兒子,這又為羋姝與羋月在王位繼承人問題上的撕X留下了話頭。看到預告片中羋月帶著孩子在燕國為質,個人感覺很像《美人心計》裡竇漪房帶著孩子被發配到代郡封王,你看燕和代是一個地方嘛,最後結果也都是返回咸陽(長安)奪回王(皇)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