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占庭帝國的對外聯姻政策如何?帶來怎樣的影響?
拜占庭帝國,即東羅馬帝國,共歷經12個朝代,93位皇帝,是歐洲歷史上最悠久的君主制國家。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著小編一起看一看。
拜占庭帝國的歷史上不乏與外國聯姻的皇帝,希拉克略王朝的查士丁尼二世、伊蘇利亞王朝的君士坦丁五世、杜卡斯王朝的邁克爾七世等,但在12世紀之前都只是偶然現象,沒有形成固定傳統和政策依據。而科穆寧王朝自與匈牙利聯姻之後,外國公主成為帝國皇后似是成為了一項傳統。從歷史來看,約翰二世之後,科穆寧皇帝的皇后均是來自帝國疆域之外的國家,且以西方為主。之後的巴列奧略王朝也效仿科穆寧的皇帝們頻繁對外聯姻。
約1105年,約翰二世與匈牙利公主皮洛斯卡的婚禮在君士坦丁堡舉行。這樁由阿萊克修斯一世一手促成的拜占庭與匈牙利的聯姻拉開了科穆寧皇室對西方國家聯姻政策的第一幕。
一、聯姻的歷史
在古今中外的歷史上,某一國家的統治者利用與其他國家的婚姻關係,在處理國與國之間的關係中,爭取盟友,打擊敵國,最大限度地維護和擴大自身利益,這種外交手段稱為聯姻外交。聯姻外交古已有之,例如埃及艷後克裡奧帕特拉分別與愷撒和安東尼聯姻,意圖拯救衰敗的托勒密王朝。
不過,它被頻繁運用於國家間的外交領域中,卻是在進入中世紀之後。在長達一千多年的歷史中,拜占庭帝國幾經興衰,外部局勢瞬息萬變,伴隨著這些變化,帝國的外交政策不斷改進。聯姻作為一種較為和平且有效的手段,漸漸被拜占庭統治者接受。不過在君士坦丁七世之前,拜占庭皇室與外國聯姻的次數仍屈指可數。
其中,最為人所熟知的則屬查士丁尼二世與君士坦丁五世的對外婚姻,二者的聯姻對象都是來自可薩的公主。9世紀末的安娜公主,利奧六世的女兒,君士坦丁七世同父異母的姐姐,是拜占庭第一位嫁到外國的公主,她嫁到了西方,成為了普羅旺斯的路易三世的妻子。而另一位公主——瑪利亞則沒有那麼幸運,在君士坦丁七世與羅曼努斯一世同為帝國皇帝的927年,她嫁到了「北方部落」,與蠻族人締結了婚姻,這在拜占庭的歷史上是前所未有的。
君士坦丁七世在位時曾對拜占庭與其他國家的聯姻作出了完整、明確並且嚴格的規定,即羅馬絕不能與一個風俗迥異於帝國的國家聯姻,尤其是信奉異教或未受洗的民族。因而當其岳父羅曼努斯一世將孫女瑪利亞嫁與保加利亞的彼得為妻時,君士坦丁非常憤怒,他極為不滿地諷刺道,羅曼努斯之所以進行這樁聯姻,是因為他沒受過教育,不是在宮廷裡長大的。
不過君士坦丁七世並不反對與法蘭克人的聯姻,在他看來,法蘭克人擁有羅馬人的血統,身份高貴,與他們聯姻,不僅不會玷污自己,反而會增添榮光。不僅僅限於法蘭克人,事實上,君士坦丁對與拉丁西方的婚姻均抱有積極的態度,認為只有西方人有資格與拜占庭聯姻,他們擁有高貴的血統、優越的地位,且虔誠地信奉基督教。另外,一個數據似乎也暗示了君士坦丁七世不得不給予和西方聯姻以正當性的原因。
二、聯姻的作用
從8世紀到10世紀末,儘管拜占庭與西方的聯姻只成功了3次,但是相關聯姻的談判卻進行了10次左右,包括利奧四世和法蘭克國王丕平三世(751-768年在位)女兒的婚姻。因此,君士坦丁對羅曼努斯一世為自己的兒子羅曼努斯二世定下的與意大利國王、普羅旺斯的雨果的私生女伯莎·尤多基婭的婚約表示支持。944年尚且年幼的兩人舉辦了婚禮。不過,因二人還未達到能夠圓房的年齡,伯莎就於949年不幸去世,所以聯姻並未徹底完成就宣告終結。
之後,君士坦丁又為兒子找到了一位來自西方的未婚妻,即奧托大帝的侄女,巴伐利亞的海德薇格,並派出一位宦官前去指導海德薇格學習希臘語。儘管此聯姻最後沒有成功,海德薇格於954年嫁給了斯瓦比亞的伯查德二世,但於拜占庭皇帝君士坦丁而言,其對與西方聯姻是完全支持的。
此後,第一位名副其實的來自外國的拜占庭皇后則是邁克爾七世的妻子,格魯吉亞國王巴格拉特四世與其第二任妻子波琳娜的女兒,「阿蘭人」瑪利亞。她很可能年幼時便在君士坦丁堡居住,就像她的父親在瓦西裡二世時期一樣,在塞奧多拉的宮廷裡充當人質,並在邁克爾七世的父親君士坦丁·杜卡斯去世之前嫁給了邁克爾。
1074年初,瑪利亞與邁克爾七世的兒子君士坦丁出生,同年8月,邁克爾七世為他定下了與羅貝爾·吉斯卡爾之女奧林匹婭斯的婚約。不過,邁克爾七世退位之後,其子君士坦丁被流放,奧林匹婭斯被關押進修道院,婚約便被取消。儘管在拜占庭的統治者眼裡,蠻族人血統卑微,民族風俗、宗教信仰與拜占庭截然不同,無法與之聯姻。但當政權面臨挑戰,局勢處於危急之時,這種刻板印象以及優越感便會被打破,向蠻族人妥協成為必要,與其聯盟也迫在眉睫。如上文提到的查士丁尼二世,為了奪回皇位,選擇娶可薩公主為妻。又比如瓦西裡二世與弗拉基米爾一世的合作。
三、鎮壓叛亂
987年2月,巴達斯·斯克勒羅斯在小亞細亞發動叛亂,瓦西裡二世派出東部軍隊司令巴達斯·福卡斯前去鎮壓,不料,福卡斯也在格魯吉亞人的支持下於同年8月發動叛亂。而拜占庭帝國的外部也並不安穩,976年,帝國與在西西里的阿拉伯人在戰場上展開了博弈;986年,瓦西裡二世為了鎮壓保加利亞的動亂,遠征伊赫季曼峽谷,卻慘遭失敗,幾乎全軍覆沒;神聖羅馬帝國皇帝奧托二世隨時準備入侵帝國在意大利的領地阿普利亞、卡拉布裡亞。內憂外患,腹背受敵,瓦西裡二世不得不求救於基輔羅斯。在弗拉基米爾一世的統治下基輔羅斯奉行擴張政策,瓦西裡二世的軍事求援使得弗拉基米爾看到了在黑海北部擴張勢力的機會。他答應了瓦西裡的請求,並派兵前往君士坦丁堡。
989年4月13日,當拜占庭和羅斯聯軍在阿維多斯戰役中擊敗叛軍後,弗拉基米爾迅速於同年4、5月份進攻希臘城市科爾松。科爾松人閉城堅守,弗拉基米爾依據截獲的情報,阻斷了科爾松的水源,城裡人乾渴難忍,只得投降。弗拉基米爾率領自己的親兵隊進城後,派使者前去面見瓦西裡二世和君士坦丁八世,說:「我已奪取了你們的這座可愛的城市。聽說你們有一位未婚的妹妹,如若你們不肯把她嫁給我,那我將像攻佔這座城市一樣拿下你們的國都。」
儘管此時小亞的局勢已經得到了控制,帝國也幾乎渡過了危機,但瓦西裡二世不願看到帝國再起戰火,於是勉強答應了弗拉基米爾的聯姻要求。不過,他也提出了條件:「基督徒是不許嫁給多神教徒的。假如你能接受洗禮,那你就可以娶她,將來還可以領受天堂之樂,並與朕共奉一個信仰。如果你做不到這一點,那麼朕就不會把妹妹嫁給你。」
此前,弗拉基米爾已派遣使者考察過東正教,已經有意向接受這種使自己榮耀的宗教,他欣然接受了瓦西裡的條件。皇帝們十分喜悅,徵得自己的妹妹安娜的同意後,派人去見弗拉基米爾說:「你接受洗禮吧,那時我們會把自己的妹妹給你送去。」然而在皇帝派大臣和神父護送公主前往基輔羅斯時,安娜並不願意,她說:「我好像是俘虜一樣前去出嫁,還不如我現在就死在這裡。」
兄長們勸她說:「可能這是上帝派你去讓羅斯國土懺悔,而你能使希臘土地免遭可怕的戰爭之禍。你不是看到了羅斯給希臘人造成了多少災禍嗎?現在,你倘若不走,那他們也會像在科爾松做的那樣對付我們。」於是,安娜不情願地上了船,從海路出發前往羅斯。由此可見,在關乎帝國的安全問題上,拜占庭的統治者可以為一切讓步,哪怕是與他們鄙視的所謂「蠻族」人,也可以結成姻親關係。
而與尤利烏斯·愷撒的後代——拉丁西方的聯姻會受到歡迎更是意料之中的了。
結語
11世紀的拜占庭,軍區制趨近瓦解,將領大權在握,野心膨脹,紛紛發動叛亂。作為小亞細亞地區的軍事將領,阿萊克修斯通過聯姻的方式,獲得了其他軍事貴族,如杜卡斯、巴列奧略、梅裡西尼的支持,戰勝了其餘的反叛勢力,奪取了皇位。
在他統治之後,支持他的軍事貴族壟斷了最高軍事行政官職,並相互聯姻,形成了以科穆寧家族為核心,以血緣和婚姻關係為紐帶的幾近封閉的統治集團。不過,在為繼承人挑選新娘時,依靠國內的軍事貴族登上皇位的阿萊克修斯並沒有從本土貴族中選擇,而是將目光投向了拉丁世界,最終選定匈牙利的皮洛斯卡。阿萊克修斯一世的決定並非心血來潮,從國內國外的政治局勢以及拜占庭皇室的婚姻傳統進行考察,會發現這一婚姻對象的選擇體現了阿萊克修斯一世的政治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