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蘭畫家蒙德裡安簡介 蒙德裡安作品如何賞析?

荷蘭畫家蒙德裡安簡介 蒙德裡安作品如何賞析?

荷蘭歷史故事

荷蘭畫家蒙德裡安簡介 蒙德裡安作品如何賞析?

蒙德裡安作品怎麼賞析?蒙德裡安紅黃藍的含義是什麼?這就為你介紹:

蒙德裡安簡介

皮特·科內利斯·蒙德裡安(英文:Piet Cornelies Mondrian,1872年3月7日-1944年2月1日),荷蘭畫家,風格派運動幕後藝術家和非具象繪畫的創始者之一,對後世的建築、設計等影響很大。

蒙德裡安是幾何抽像畫派的先驅,以幾何圖形為繪畫的基本元素,與德士堡等創立了「風格派」,提倡自己的藝術「新造型主義」。

他還認為藝術應根本脫離自然的外在形式,以表現抽像精神為目的,追求人與神統一的絕對境界,也就是現在我們熟知的「純粹抽像」。

蒙德裡安作品賞析

一、《靜物》

1903年蒙德裡安以「靜物」(Still Life )獲得藝術家會的肯定,堅定他將繪畫當作終生職業意念。在他的作品中可以看見嚴謹的構圖和豪放生動的筆觸,兼具現代與古典的優點,在同輩畫家中已漸漸展示出自己的風格。

在這幅畫中其實就可以看出來,蒙德裡安的風格已經開始向抽像轉變,物體的形象已經變成了基本的線條和幾何形狀,這和蒙德裡安最初的風格是不同的。

二、《柳樹林》

光和影是印象派最明顯的特徵。蒙德裡安1905的作品《柳樹林》(Willow Grove - Impression of Light and Shadow),一見便留下好印象。可以看出,此時的作品顯然受到了印象主義的影響。

三、《天空下的磨坊》

1892年蒙德裡安進入阿姆斯特丹的國立藝術學院,正式接受學院派的訓練,也奠定了他深厚的寫實能力。

風景畫是蒙德裡安初期的繪畫主題,此時的作品仍舊瀰漫著十七世紀荷蘭繪畫的風格與精神,受到了印象主義、象徵主義和表現主義的影響漸漸脫離了海牙畫派的表面形式。

四、《灰色的樹》

1911年,蒙德裡安在巴黎第一次看到了立體主義原作,受到非常深刻的影響。於是,他在12月離開阿姆斯特丹來到巴黎,投身到分析立體主義繪畫的探索之中。

這幅《灰色的樹》(The Gray Tree)是他作於1912年的作品。在這幅畫中,樹撐滿了整個畫面,樹的枝幹幾乎全部伸展到畫框,彷彿畫框把樹剪切在它所包圍的空間裡。

樹的個別特徵已被全然抹去,我們所見到的,是高度抽像化的圖形。儘管如此,深色的枝幹在中性的灰、綠色小碎面中依然顯示了蓬勃的生命力。

這是蒙德裡安從立體派中獲得的新啟迪:「克服自然的表現又不違反自然本身的真實」。

蒙德裡安紅黃藍的含義是什麼?

蒙德裡安用了一兩年時間,把這些思想運用於他自己的繪畫實驗,創造了獨特的幾何抽像的繪畫語言。他排除了所有的曲線而起用直線。他把有色的長方形置於白底上,並以一種覆蓋整個畫面的直線網格把它們框起來。

到1921年,他最終發展出那種簡化和提煉到極致的幾何抽像圖式:三種原色、三種非色(黑、白、灰),以及「水平線——垂線」的網格結構。

通過這種圖式,蒙德裡安尋求諸視覺要素之間的絕對平衡。其作品的每一構成要素都經過精心推敲,被謹慎安排在適當位置,顯得恰到好處。

這幅作於1930年的(紅、黃、藍的構成)是蒙德裡安幾何抽像風格的代表作之一。我們看見,粗重的黑色線條控制著七個大小不同的矩形,形成非常簡潔的結構。畫面主導是右上方那塊鮮亮的紅色,不僅面積巨大,且色度極為飽和。

左下方的一小塊藍色、右下方的一點點黃色與四塊灰白色有效配合,牢牢控制住紅色正方形在畫面上的平衡。在這裡,除了三原色之外,再無其他色彩;除了垂直線和水平線之外,再無其他線條;除了直角與方塊,再無其他形狀。

巧妙的分割與組合,使平面抽像成為一個有節奏、有動感的畫面,從而實現了他的幾何抽像原則,「借由繪畫的基本元素:直線和直角(水平與垂直)、三原色(紅黃藍)和三個非色素(白、灰、黑),這些有限的圖案意義與抽像相互結合,象徵構成自然的力量和自然本身。」

蒙德裡安將他的新型繪畫稱作「新造型主義」,並專門寫了一系列文章來詮釋這個名詞。他是從蘇恩梅克爾那兒借用的這一術語。

在他看來,新造型主義比浪漫主義和表現主義優越,因為它使藝術超越個人,而蒙德裡安的主要宗旨便是在藝術中消除自我。藝術所表達的東西,應是藝術家對其所處世界的不自覺的反應,是那存在於我們所有人心靈深處的宇宙之力。

新造型主義藝術的宗旨,便是獲得和諧與平衡;失去和諧與平衡便會產生悲劇,而這是「對人類的詛咒」。從而,蒙德裡安的藝術必然顯示出一種烏托邦的色彩,正如他所說:「新的觀看方式……猶如其導向新的藝術那樣,必須導向一種新的社會;一種兼具兩類等值因素(即物質與精神)的社會,一種和諧而平衡的社會。」

他的繪畫,提供了這—宇宙和諧的完美範例。它們平衡、有序,樂觀,展示了非躁動的、寧靜而清澈的人類本性。

「在充滿生機的抽像的現實中」,蒙德裡安稱,「新的人類發展已超出了懷舊、欣悅、狂喜、悲傷、恐懼等感情的作用範圍:美使感情永恆,在這感情中,這些情感被表現得純淨而清澈。」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荷蘭歷史故事
實用查詢
文學資料
健康知識
起名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