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教會的力量在中世紀的時候特別強大,之後為何會衰弱?

解密:教會的力量在中世紀的時候特別強大,之後為何會衰弱?

中世紀歷史故事

解密:教會的力量在中世紀的時候特別強大,之後為何會衰弱?

大家都知道教會的力量是特別強大的,特別是在中世紀的時候,接下來我帶大家瞭解一下在中世紀教會為何會衰弱。在中世紀,天主教教會是強有力而且有影響的。它不但教導宗教和道德,而且做了相當多的管理工作。在以後幾個世紀中,14到17世紀,它的影響和權威雖然還是很大,但顯然減少和削弱了。已經說過,這個教會的衰弱是有助於專制政體興起的因素之一。讓我們來看看到底是什麼使教會衰弱的。十字軍歸根到底反映了對教會,尤其是對教皇政治的不利。在12世紀,當十字軍狂熱高漲和勝利的時候,發動十字軍的教皇們曾經獲得了很大榮譽;但是在13、14世紀,當十字軍狂熱低落和失利的時候,教皇也相應地失去了榮譽。

不但是反穆斯林的十字軍沒有堅守聖地,因而損害了教皇政治的信譽;而且很多善良的人終於感到十字軍已被引入歧途,為了一些毫無價值的目的被利用了。例如,在教會與國家間的鬥爭中,十字軍被鼓動去反對神聖羅馬皇帝和其他基督教王侯們。這就使十字軍變得庸俗而可疑。很多效忠於教會的成員認為他們曾被純粹的政治策劃所利用,因此拒絕注意教會發出的種種呼籲和訓示。一個英國修士評論教皇為發動這樣一次「十字軍」而出的一個文告時寫道:「當信徒們聽到這個呼籲時,他們覺得奇怪,就是教皇許諾他們去流基督教徒的血的報酬,竟會與以前許諾去與不信教者血戰的報酬是同樣的。」

金錢的負擔到聖地去的十字軍戰士們,教皇都給他們頒發贖罪券,就是對他們許下死後享有特殊照顧的諾言。為籌集十字軍的經費,教皇開始對那些留在家中只捐錢的人也授予贖罪券。同時,向教士和教會的佃戶徵收什一稅一一種所得稅。後來,這些錢的一部分花費在別的事情上去了,而沒有用在十字軍上;當沒有十字軍進行的時候,錢稅還是照舊徵收。可花費的錢多了,教皇就習慣於揮霍,於是徵收的教會稅費的種類和數量都日益增多。最不幸的是,有些教皇是世俗的不稱職的人。當然不是所有教皇都這樣其中大多數還是正直和誠懇的;但是好教皇們很難抵消幾個壞教皇所造成的惡劣影響。無論如何,教會的稅收制度變得越來越苛重,越來越不得人心了。

教會的衰弱不單是由於十字軍的表面失敗和大眾對過重的金錢負擔的厭惡,也由於教會與世俗統治者在政治要求上的爭吵。在法國國王菲利普四世戰勝了教皇卜尼法斯八世以後,再也沒有教皇認真地提出過這樣極端的要求。大多數人終於同意但丁的意見,就是教會的領域是宗教的和道德的,而不是政治的。這一見解並沒有減少教會的精神權威,但確實削弱了它的政治權勢;而主要的獲益者卻是各國的國王。

前面說過,那些繼尼法斯八世之後的教皇們住在法國。從130年到1377年將近70年,他們都住在阿維尼翁。這些教皇們本人都是善良的和有天賦的,但在法國國外,人們都相信他們只不過是法國國王的工具;他們在阿維尼翁居留這段時間被稱作「巴比倫式流亡」,或者「巴比倫式監禁」。就這樣,他們被比作曾被流放和監禁在古代巴比倫城達70年之久的希伯來人。

意大利人對教皇們在阿維尼翁的長期居留當然極為憎恨。1347年羅馬人民在黎恩濟吸引人心的領導之下,起來造反並建立了一個新政府一個共和國。他所倡議的政府既是民主的又是民族的。新政府是對教皇也是對其他意大利統治者的一個挑戰。1354年黎思濟被殺害,他的政府被推翻,儘管如此,事實很清楚,意大利存在著一種很深的民族的和反教皇的感情。最後,在1377年,主要由於修女錫耶納的凱特琳的懇求和威脅,教皇從阿維尼翁回到了羅馬,「巴比倫式流亡」至此結束。

但是在削弱教會方面甚至比「巴比倫式流亡」起了更壞影響的是「教會大分裂」。從1378年到1417年有兩個對抗的教皇,一個在羅馬,一個在阿維尼翁。教會的這種分裂歷史上稱為「教會大分裂」。這一分裂也導致了諸國形成多少敵對的陣容。法國蘇格蘭、薩瓦、西班牙和葡萄牙都支持阿維尼翁的教皇意大利、德國、英國、匈牙利、波蘭和其他一些國家則站在羅馬教皇一邊。1417年這一分裂治癒了;但自此以後教皇相對減弱,國王卻相對增強了。在「教會大分裂」之後的一兩代很多人認為全體宗教會議應比教皇有更高的權威。擁護這種意見的被稱為「宗教會議運動」。這一運動很快就垮台了,但在它延續時,它分裂並削弱了教會。不知道大家認為教會的衰弱還有哪些原因,歡迎評論探討。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中世紀歷史故事
實用查詢
文學資料
健康知識
起名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