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格蘭啟蒙運動的重要人物大衛·休謨,如何評價這個人?

蘇格蘭啟蒙運動的重要人物大衛·休謨,如何評價這個人?

一些歷史評價

蘇格蘭啟蒙運動的重要人物大衛·休謨,如何評價這個人?

大衛·休謨(David Hume,公元1711年4月26日-公元1776年8月25日),蘇格蘭不可知論哲學家、經濟學家、歷史學家,被視為是蘇格蘭啟蒙運動以及西方哲學歷史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雖然現代學者對於休謨的著作研究僅聚焦於其哲學思想上,但是他最先是以歷史學家的身份成名,他所著的《英格蘭史》一書在當時成為英格蘭歷史學界的基礎著作長達60至70年。

歷史學家們一般將休謨的哲學歸類為徹底的懷疑主義,但一些人主張自然主義也是休謨的中心思想之一。研究休謨的學者經常將其分為那些強調懷疑成分的(例如邏輯實證主義),以及那些強調自然主義成分的人。

休謨的哲學受到經驗主義者約翰·洛克和喬治·貝克萊的深刻影響,也受到一些法國作家的影響,他也吸收了各種英格蘭知識分子如艾薩克·牛頓、法蘭西斯·哈奇森、亞當·斯密等人的理論。

  人物評價

艾耶爾(1936)在發表他知名的邏輯實證主義時這樣說道:"我在這篇論文裡提出的觀點是源自從貝克萊和休謨的經驗主義衍生出的邏輯結論。"

伯特蘭·羅素(1946)和Leszek Ko?akowski(1968)都將休謨視為是實證主義者,認為知識只有可能是從對於事件的觀察上衍生而出-從"對感官的印象"或是"感覺的數據庫"裡得出,同時其它任何不是透過觀察經驗而得的知識都是"毫無意義的"。

阿爾伯特·愛因斯坦(1915)寫到當他在構思狹義相對論時便是受到了休謨的啟發。

卡爾·波普爾(1970)指出雖然休謨思想中的理想主義在他看來是對於"常識的現實主義"(common sense realism)的有力反駁,而且他也認為常識的現實主義是個錯誤,然而他後來發現休謨在本質上其實也是一個常識的現實主義者-這個發現還讓他無法置信了好一陣子。

埃德蒙德·胡塞爾(1970)認為休謨的著作中表現出現象學的特色,因為休謨證明了一些感覺是與其他的感覺有所關聯或是互相連結而形成的,這些感覺集合起來便成為一個在心靈以外的世界。

Barry Stroud(1977)主張休謨是一名"自然主義"者,因為休謨將人類生命中的各層面都視為是與自然相連結。他將人類放在一個有智慧的自然世界中,而不只是把人視為是一種與外界不相連的思想靈魂。

Terence Penelhum(1993)則認為休謨是追隨了斯多亞學派、伊比鳩魯學派,以及懷疑主義學派傳統,因為休謨主張我們應該追隨自然以避免思想的焦慮。就如同那希臘化時代的哲學家一樣,休謨認為我們應該先瞭解我們自己所處的自然本質,而不是貿然進行任何哲學思考的冒險。

James A. Harris(2015)認為,休謨既不是名聲與金錢的追獵者,也不可能有一個統一而系統的研究計劃。休謨的一生,對文學的熱愛始終是他主要的志趣。在休謨那個時代,"文學"是一個很寬泛的概念,它涵蓋了學問的整個世界,包括歷史、神學、哲學和宗教等等。休謨一直以"學者"自居,所謂的學者就是學習的人,但是他所學的是一般性的東西,不是學術性的專業研究,也不是狹隘而好賣弄的紳士的博學。所以休謨在各個學科之間往來穿梭,自由翱翔。當他的家人以為他在讀法律教科書時,實際上,他不僅讀著西塞羅,也在讀維吉爾。他為所有一般性、原理性或根源性的問題激動著,始終地為自己的文字風格而著惱,尋找著最能夠準確表達自己又能夠被大眾所輕鬆理解的表達方式。

著作

A Kind of History of My Life (1734)

寫給一名匿名醫師的信,請求提供能夠治癒他身上"好學的疾病"的療法。信中休謨自承在他18歲時"似乎發現了一個新的思考領域……"並且使他下定決心"拋棄其他所有快樂和事業,完全奉獻在這個領域上。"

A Treatise of Human Nature-《人性論》 (1739–40)

休謨打算觀察這本書是否能獲得好評,如果是的話他會繼續寫下有關政治和回應批評的部分。然而這本書並沒有獲得任何注意(如同休謨自己所說的:"媒體對這本書的反應是一片死寂,甚至連對那些狂熱的讀者群都沒有半點交代"),也因此休謨沒有繼續進行後半段的寫作計劃。

An Abstract of a Book lately Published: Entitled A Treatise of Human Nature etc. (1740)

原本一直被誤認為是亞當·斯密所著,直到最近才發現是休謨為了推廣他的《人性論》而寫的小冊子。

Essays Moral and Political-《道德和政治論文集》 (first ed. 1741–2)

收集了休謨多年累積的一系列論文,並在休謨去世前不久被集合為一冊出版。論文顯得相當雜亂而缺乏頭緒,即使是當中討論的話題也相當模糊。這些論文討論的範圍從美學鑒賞到英國政府的本質、戀愛、婚姻和一夫多妻制都有,甚至還包含古希臘和古羅馬的人口統計資料。不過,有一些重要的題材和話題曾重複出現,尤其是在討論有關什麼是"高雅"的品味、風格、和道德上。休謨的論文顯然模仿了約瑟夫·艾迪生的《閒談者》雜誌的風格,休謨在年輕時相當喜歡閱讀這份雜誌。

A Letter from a Gentleman to His Friend in Edinburgh. 愛丁堡 (1745)

An Enquiry concerning Human Understanding-《人類理解研究》 (1748)

包含了針對《人性論》一書中的幾點擴充,增添了有關自由意志、神跡,以及設計論的討論。Of Miracles-論神跡

《人類理解論》一書的第X節,通常分開出版

An Enquiry Concerning the Principles of Morals-《道德原理研究》 (1751)

另一本改寫自《人性論》以企圖獲得更多讀者青睞的書。休謨認為這是他所有哲學著作中最好的一本,無論是在哲學思想和文學風格上皆然。

Political Discourses 愛丁堡 (1752).

包含在Essays and Treatises on Several Subjects(1753-6)的1758-77年第二版中

Four Dissertations 倫敦 (1757).

包含在上述的Essays and Treatises on Several Subjects第二版中

The History of England (原先的標題The History of Great Britain)-《大不列顛史》 (1754–62) 可以在自由圖書館閱讀全文

比較像是一套叢書而不只是一本書。休謨討論的歷史範圍"包含了從凱薩大帝入侵到1688年的革命",這套書後來再版了超過100個版本。許多人將其視為是英格蘭歷史學的標準著作,直到Thomas Macaulay的History of England一書出現為止。

The Natural History of Religion (1757)

My Own Life (1776)

在四月開始撰寫,不久後休謨就去世了。這本書原先打算包含在新版的Essays and Treatises on Several Subjects裡出版。這本書後來由亞當·斯密出版,斯密稱這本書的出版使他招惹了"比我對英格蘭貿易體制的嚴苛批評還要激烈十倍的負面回應"。

Dialogues concerning Natural Religion-《自然宗教對話錄》 (1779)

死後由他的外甥出版。書中借由三個虛構角色討論上帝是否存在,尤其是有關設計論的問題。儘管有著不少爭議,大多數學者同意書中的Philo-三個人中最抱持懷疑主義立場的人,最接近休謨本人的觀點。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一些歷史評價
實用查詢
文學資料
健康知識
起名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