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爾都語文學是哪個地方的文學?其有什麼文學代表作品?
烏爾都語文學,巴基斯坦、印度用烏爾都語創作的文學。烏爾都語在巴基斯坦列為國語;在印度主要為北方穆斯林所使用,被列為官方語言之一。烏爾都語文學淵源於波斯古典文學,於11、12世紀開始發展。下面小編就為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它的第一個詩人是阿密爾·霍斯陸(1253~1325),他首先運用波斯古典詩歌的格律和音韻寫詩,曾被譽為「印度的鸚鵡」,著有詩集《哈里格·巴裡》。
15至17世紀,烏爾都語文學在德干、比賈布爾、戈爾康達、維傑亞訥格爾各穆斯林王國得到發展,波斯語文學中的雙行詩、四行詩以及抒情詩、哀輓詩、頌詩等詩體,都在烏爾都語文學中廣泛流行。
著名詩人有穆罕默德·古利·古特布·夏赫(1581~1611),他創作了第一部反映德干現實生活的詩集《古特布·夏赫詩集》。比賈布爾的著名詩人易卜拉欣·阿迪爾·夏赫(1580~1627)創作的歌集《九歌》,具有古代印度文學和音樂的傳統。
德幹著名詩人瓦裡(1668~1744)的詩常為人所模仿,他的《瓦裡詩集》開一代詩風。此後由於德干王國喪失獨立,烏爾都語文學中心轉移到印度北方德裡,形成德裡詩派。
這一派的詩人有夏赫·阿布魯(1692?~1747)、西拉傑·烏德·丁·阿爾祖(1689~1756)、夏赫·哈蒂姆(1699~1791),以及密爾·特基·密爾(1722~1810),他的抒情詩集《愛情的火焰》和《愛情的海洋》富有浪漫主義色彩。
18世紀末的散文作品,如童話和故事,大多根據梵文古典文學和波斯文學加以改寫,其中流傳至今的有密爾·阿門的小說《花園與春天》(1803)。詩人米爾扎·迦利布(1797~1869)的《迦利布書札》,則被認為是烏爾都語散文的範本。
隨著莫臥兒帝國的崩潰,德裡詩派也走向沒落,許多詩人、作家紛紛離開德裡前往勒克瑙,隨後形成了以風格綺麗婉約著稱的勒克瑙詩派。
朗金(1755~1834)、簡·薩哈布(?~1897)等人寫作的艷情詩風靡一時。詩人納茲爾·阿格巴拉巴迪(1735~1830)則極力加以反對,他採用民間語言寫詩。
由於英國在印度北方的統治,烏爾都語文學中心又曾一度轉移到德干和蘭普爾。成就顯著的詩人有阿密爾(1828~1900),著有詩集《彼岸的明鏡》;米爾扎·達格(1831~1905),著有詩集《達格的花園》;以及達斯利姆(1820~1911)、賈拉爾(1884~1909)等人。
19世紀末烏爾都語文學進入啟蒙主義時期。這一時期的文學作品反映了1857至1859年民族起義失敗後激烈動盪的社會。當時有的作家主張維護舊的文化傳統,有的主張全盤模仿西方,又有的倡導革新。
重要的作家有為現代烏爾都語文學奠定基礎的賽義德·艾赫默德·汗(1817~1898),詩人哈利(1837~1914,著有《哈利六行詩集》)和小說家艾赫默德·納茲爾(1836~1912),他的小說《新娘的明鏡》描寫了中產階級的生活。
20世紀初民族解放運動高漲,文學作品也反映了民主思想和民族意識的覺醒。作家力圖以傳統的形式描寫新的時代和現實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