慶熙宮:朝鮮王朝後期的離宮之一,也被稱為西闋

慶熙宮:朝鮮王朝後期的離宮之一,也被稱為西闋

朝鮮歷史故事

慶熙宮:朝鮮王朝後期的離宮之一,也被稱為西闋

慶熙宮(韓語:경희궁,英語:Gyeonghuigung Palace)位於首爾西部,是朝鮮王朝後期的離宮,也被稱為西闋。下面小編就為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慶熙宮是朝鮮開國太祖李成桂居住過的地方,也被稱為新門大闕或西闕。先是作為王族的私邸使用,光海君8年(1616年)時,認為新門大闕這裡存在王氣,為了將王氣鎮壓消除,建造了離宮,稱為慶德宮。仁祖反正變亂後,將光海君逐出朝鮮,英祖36年(1760年)將宮闕名稱改為慶熙宮。

慶熙宮內有會祥殿、興政堂、緝敬堂、崇政殿、興化門等建築,純祖29年(1829年)時因火災導致大部分建築毀滅,1831年又重新修建。韓日合邦後在此處建立了京城中學(現在的首爾高中),1987年首爾高中遷移到江南後,將此處修整改造為公園。公園內有首爾市立美術館、散步路等,曾經遷到新羅酒店的正門興化門也再次遷回原處,正殿崇政殿的復原工作於1994年11月完工。

歷史

朝鮮王朝的正宮景福宮和離宮昌德宮、昌慶宮在壬辰倭亂中被焚燬,宣祖不得不以月山大君府第為臨時行宮。光海君即位後,一邊修復昌德宮和昌慶宮,一邊下令在王氣較旺盛的仁王山腳下興建新宮,即慶熙宮的前身慶德宮。同一時期還為宣祖的繼妃仁穆大妃修建了仁慶宮。

慶德宮在1616年建成。由於位於正宮景福宮(北闕)的西側,因此稱為「西闕」。在光海君至哲宗時期,慶德宮與東闕昌德宮是朝鮮王朝的兩座主要宮殿。英祖年間,慶德宮改名為慶熙宮。

光海君8年,因聽說仁王山有「王氣」,因此開始在這裡建宮殿,後來又聽說塞門洞也有'王氣',所以光海君在異母兄弟的宅邸處建起了西別宮,稱為慶德宮.建成初期,慶熙宮是做為國王的行宮,後來隨著規模的擴大,多位國王在此處理政事,而受到重視。宮殿創建時多達1500餘間的建築物,現僅存正殿「崇政殿」,正門「興化門」,以及後苑的亭子「黃鶴亭」。慶熙宮建於陡坡之上,無論從建築學角度還是從藝術角度都堪稱完美之作。英祖36年(1760年)改名為慶熙宮,相對於「東闕」稱為「西闕」。

純祖二十九年(1829年)十月三日中午,慶熙宮差備門發生火災,隨後燒燬王妃寢殿會祥殿、國王寢殿隆福殿、以及集慶堂、興政堂、正始閣、思賢閣、月廊等建築。純組時期宮廷火災非常頻繁,純組三年昌德宮仁政殿曾失火焚燬,純祖三十年時昌慶宮大內失火,純組三十三年昌德宮再次失火。失火的原因不明,但很可能是人為縱火。

純祖三十年,開始重修被焚燬的慶熙宮,中間因孝明世子薨逝而中止工程,直至純祖三十一年才竣工。修復的殿閣包括會祥殿、隆福殿、集慶堂、興政堂、正始閣、思賢閣、正心閣、揆政閣、無逸閣、經綸齋、四勿軒、內外燒廚房、以及20多座宮門。重建費用超過16萬兩,參與工役的匠人有800多人。重建時的木材,江原道提供了300株,忠清道提供了600多株,全羅道提供了700多株。

慶熙宮是依據斜坡地形所建,因此無論在建築上,還是在藝術上都蔚為壯觀,規模宏大,高宗在1905年在此建了與德壽宮相通的'天橋'.後來,日本軍在1908年在此建了京城中學,所以中心部建築遭到了破壞。當時的弘化門移到了百門寺,如今變成了新羅飯店的正門;崇政殿被移到了東國大學校內;其他的殿閣也被移到各地。

因慶熙宮正處於修復之中,所以對一般人不公開,但弘化門和崇政門還可以觀看。

而且順著工程現場到小山坡上,可以看到崇政殿等一些建築的部分輪廓。在2002年,旅客們可以與修復的慶熙宮見面,而且還設有市立美術館和漢城定都600年紀念館,這些與公園相結合,成為一個大文化空間。

慶熙宮位於首爾西部,是朝鮮後期的離宮,也被稱為西闋。所謂的離宮就是指皇帝避難的地方。慶熙宮是朝鮮時代仁祖至哲宗10代國王的離宮。依山而建的慶熙宮既有傳統美感又具有歷史意義,當時還慶熙宮裡還有同景德宮相連的天橋,由此可知是一座規模很大的宮闕。

宮內以正殿崇政殿為首,有資政殿、寢宮隆福殿、會祥殿等100多棟大大小小的建築物。但1908年日本入侵時,日本人將京城中學遷到這裡,大部分宮殿被拆遷。慶熙宮的正門興化門被用作新羅酒店的大門,崇政殿則成了東國大學的一部分。大學遷往其它地方,崇政殿似乎正在被復修。

慶熙宮附近還有首爾歷史博物館和貞洞大街,繁華的鍾路也相離不遠。遊覽過慶熙宮後沿著貞洞大街還能繼續參觀德壽宮。而通往德壽宮的石牆道是首爾最雅致的街道之一,非常有名。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朝鮮歷史故事
實用查詢
文學資料
健康知識
起名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