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朝鮮分為幾個時期?淺談其文學發展史
朝鮮是一個歷史悠久的半島國家。其居民系來自大陸的移民。朝鮮在15世紀以前使用的文字是漢文,讀的是中國的「四書」、「五經」。朝鮮文學史為漢文學的一支。到了15世紀中葉,朝鮮才創造了自己的文字叫「諺文」。「諺文」根據朝鮮語音,再參考中國的韻書,製成二十八個字母,從而促進了朝鮮民族文學的發展。
朝鮮古代文學有文字根據的大約出現在公元前1世紀左右。在這之前,民間流傳著神話和歌謠。有名的《檀君神話》是關於朝鮮建國的傳說。關於朝鮮古代文學,大體可以分作三個時期。
一、三國時期(公元1世紀——918)公元1世紀前後,朝鮮半島形成三個國家:北邊的為高句麗王國,西南部為百濟國,東南部為新羅國。三國互相攻伐,戰爭不斷。公元七世紀,新羅國與唐朝聯盟,先後攻滅了百濟和高句麗,統一了朝鮮半島。三國時期各國均採用漢文,盛行漢語詩文,湧現了薛聰,慧超,崔致遠等著名的漢詩文作家。在公元七世紀中葉,真的女王送給了唐太宗一副錦緞,上面只有五言排律《太平送》一首,便是出色的漢詩,被收入《全唐詩》中,《唐詩品彙》給予很高評價。公元七世紀左右,,朝鮮出現用漢字音義標記的鄉哥。這是力圖用民族語言進行創作的嘗試,但不懂漢文的人仍無法理解他,九世紀時有,鄉歌彙編集《三代目》,可惜已失傳。現存鄉歌只有25首。大多是反映世俗人情,讚揚文武雙全的貴胄子弟。其中有的是民謠,一般沒有標注作者姓名,如《風謠》、《薯童謠》等。
二、高麗時期(918——1392)公元918年,出生於軍人的王建,統兵滅掉新羅,建立了高麗王朝,遷都於開城。這時期朝鮮文學開始走向繁榮,出現了一種新的詩體叫高麗歌謠。新羅鄉歌一般為十句體。高麗歌謠是分節唱歌,音律整齊。題材多半是描寫男女愛情,有濃厚的生活氣息和抒情色彩。著名的有《青山別曲》、《西京別曲》等。這些歌謠流傳於民間,已不知其作者。高麗王朝獎勵文教興辦學校,並以科舉取士,選派學生到中國留學,一時漢文隆盛。在散文創作方面,出現了兩部重要的著作:一是金富軾編寫的《三國史記》,二是僧一然編寫的《三國遺事》。高麗王朝中期,由於重文輕武,文武大臣之間矛盾很深,1170年發生了鄭重夫為首的武臣叛變事件。後又有武將崔忠獻父子執政。在半個多世紀內,武人掌管朝綱,文人受壓。於是一批文人組織文學小團體,飲酒唱和,發洩對社會和武人政治的不滿。當時有名的是「海左七賢」。其中包括李仁老、林椿,吳世才等人。
三、李朝時期(1392——1910)1392年,高麗將領李成桂發動「宮廷政變」,自立為王,改國號為朝鮮。頒布「科田法」,獎勵農業,廣設學校,與明朝保持友好的關係。同時,推行「斥佛尊儒「的政策,樹立程朱理學的絕對權威。這時候朝鮮文學得到了新的發展。尤其在1444年,朝鮮創立的民族文字,打破了漢字一統的局面。湧現一大批作家,寫作了各種文學體裁。分別有:時調、歌辭、漢詩、實學派文學、國語小說、三大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