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德國是如何在動亂中統一的?

揭秘:德國是如何在動亂中統一的?

德國歷史故事

揭秘:德國是如何在動亂中統一的?

德意志統一發生於1871年1月18日,普魯士首相奧托·馮·俾斯麥成功統一了北德意志邦聯與巴伐利亞,建立了德意志帝國。由這個時間開始,除奧地利帝國以外的所有德意志邦國都被統一為「德國」。對於這位「鐵血宰相」是否有統一德意志的宏大計劃,還是只是純粹擴張普魯士的領土,長久以來有很多爭論。

德國在歷史上曾是一個長期分裂的國家,境內諸侯林立。19世紀50—60年代,德意志資本主義經濟迅速發展,工業總產值超過法國,居世界第三位。當時分裂的諸邦中,奧地利和普魯士是最強大的兩個君主國。奧地利國勢日衰,缺乏振興國家的措施,而普魯士統治者為排除奧地利的勢力,大力發展農業,實力不斷增強。1849年和1859年,普魯士兩次企圖在自己領導下實現德國的統一,但都因奧地利的阻撓而失敗。

1861年,普魯士的威廉一世繼承王位後,任命奧托·馮·俾斯麥(1815—1898)為內閣首相兼外交大臣。俾斯麥對於普魯士有能力統一德意志深信不疑。1832年讀大學時,在當年美國獨立戰爭紀念日那天,他同一位美國朋友莫特利用25瓶香檳酒打賭:25年內德意志必然統一。雖然德意志統一比他的賭注晚了10年,但畢竟在他的手中實現了。

俾斯麥的哲學是:「強權勝於真理」。他認定,武力是取得政治和外交成就的基石。他曾反覆對普魯士人說:「當代的重大問題要得到解決,不能憑演說和議會的決議……要憑鐵和血。」俾斯麥認為:「對於一個外交家來說,最大的危險就是抱有幻想。」他多次闡發自己的外交觀點。

認為普魯士的外交政策不能死守正統。俾斯麥有著與眾不同的外交風格和個性:他善於隱藏自己的意圖,善於利用敵人營壘中的矛盾,善於玩弄外交手腕。此時,正值德意志與丹麥在石勒蘇益格—荷爾斯泰因發生領土糾紛,俾斯麥決定藉機先打丹麥,然後再收拾奧地利。

石勒蘇益格、荷爾斯泰因兩公國,地處波羅的海和北海之間的日德蘭半島的南端,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根據1852年5月8日締結的《倫敦議定書》,兩公國不隸屬於丹麥,但擁戴丹麥國王作為大公。1863年3月30日,丹麥國王否定議定書內容,提出對荷爾斯泰因享有特權;11月13日丹麥通過新憲法,準備吞併石勒蘇益格。但石勒蘇益格和荷爾斯泰因兩邦人都拒絕歸屬丹麥。普魯士面臨抉擇。

俾斯麥從大局出發暫時放棄對奧地利的戰爭態度,轉而採取同奧地利結盟的政策。奧地利為了能從中獲益,接受了俾斯麥的結盟請求。1864年1月17日下午,雙方訂立同盟。接著,普魯士軍隊同漢諾威、薩克森軍隊一起進入石勒蘇益格—荷爾斯泰因。在4月18日的居賠爾戰役中,丹麥慘敗。1864年5月12日,丹麥同普奧兩國締結停戰協定。此後雙方進行談判,於8月簽訂《加斯泰因協定》:石勒蘇益格劃給普魯士,荷爾斯泰因劃給奧地利。

《加斯泰因協定》實際上是俾斯麥設計的迷魂陣,因為奧地利管轄的荷爾斯泰因中間隔著普魯士其他邦,這為普奧矛盾打下楔子,為俾斯麥提供了戰爭借口。《加斯泰因協定》簽訂後,奧皇約瑟夫想用麻煩不斷的荷爾斯泰因換取格拉茨省,被俾斯麥拒絕。於是雙方在領土問題上摩擦不斷,終於到了兵戎相見的地步。

俾斯麥準備對奧戰爭,最擔心的是法國。1865年10月4日,法皇拿破侖三世會見俾斯麥。俾斯麥為換取法國中立,歡迎把盧森堡、瑞士法語區、萊茵河左岸的德國土地等併入法國領土。俾斯麥說:「一個懷有遠大志向的普魯士將把法國人的友誼看作是極端重要的。」拿破侖三世的策略是,等普奧兩敗俱傷後,他好乘機佔領盧森堡、比利時和萊茵河左岸地區。

為了迫使奧地利兩面作戰,俾斯麥向意大利提出結成軍事同盟,遭到法國反對。於是,俾斯麥再次面見拿破侖三世,對他說,普奧戰爭對普魯士來說是長期而艱苦的,是消耗戰,請拿破侖三世安心。俾斯麥的戰爭政策遭到宮廷和許多民眾的反對,但俾斯麥在御前會議上堅定地說:「人們常說,命運無常。

我拿腦袋作賭注,哪怕我上斷頭台,也要賭到底。普魯士和德意志都不能保持原狀,兩者都必須走(武力)這條路,別無他途!」群眾的反戰情緒終於達到極點。5月7日,俾斯麥從王宮回家途中正行走在菩提樹下街上。突然他聽到身後兩三聲槍聲。

他急轉身看到一個青年正向他射擊!俾斯麥猛撲過去,一手抓住青年的右手腕,一手抓住青年的喉嚨。刺客用左手拿過手槍,向俾斯麥開了兩槍。一槍打在衣服上,一槍擊中肋部。俾斯麥死死掐住青年的喉嚨不放。這時一個行路人和兩個士兵趕來,抓住刺客,俾斯麥安然脫險。

俾斯麥堅持走回官邸。夫人約翰娜正陪客人用餐。俾斯麥沒有打攪他們,而是走進書房,給威廉一世寫了一個簡短的報告,然後走進餐廳,吻了夫人的前額,像講故事似地說:「小寶貝,你不要害怕,一個人開槍打我,感謝上帝,我沒有事!」重重阻力都無法阻止俾斯麥統一德意志的決心。

1866年6月16日,普魯士軍隊正式對奧地利軍隊展開進攻。戰爭開始後,俾斯麥神經緊張。他同英國大使在外交部花園裡走來走去。他對英國大使說:「普魯士可能被打敗。如果我們被打敗,我就不回來了。」隨後,俾斯麥攜帶著毒藥走向戰場。7月3日,雙方軍隊決戰於薩多瓦,奧軍大敗,傷亡被俘共4萬餘人。

戰役中,威廉一世和俾斯麥就站在附近的一個小山上觀看。戰役結束時,一位副官對俾斯麥說:「大人,您現在是一位偉人了……但如果失敗了,您將成為最大的壞蛋!」俾斯麥聽後哈哈大笑。就在俾斯麥準備乘勝追擊的時候,法國開始干涉。俾斯麥意識到,必須同奧地利締結和約,才能保住勝利果實。1866年7月20日,普奧締結停戰協定。

1867年德國成立了北德意志聯邦,這是俾斯麥統一德國的重要一步,但南德四邦受到法國控制,其中的巴伐利亞王國和符騰堡王國不願加入德意志聯邦。俾斯麥在統一南德四邦上表現出了足夠的耐心。他說:「在我放置誘餌打鹿時,我並不放槍打第一個來聞誘餌的鹿,而是等到群鹿都來才放槍。」

隨著俾斯麥加緊統一德國,普法矛盾越來越尖銳。1870年,普法因西班牙王位繼承問題發生糾紛。普魯士做了些讓步,但拿破侖三世得寸進尺。當時在埃姆斯溫泉療養的威廉一世以溫和的口吻予以拒絕,然後將其與法國大使會見的經過用電報通知俾斯麥,讓俾斯麥對電報內容作必要的改動後發表。

俾斯麥認為這是一樁對普魯士有重大意義的事件,它提供了一個刺激法國宣戰的機會。在與軍方人士商議後,他當即篡改電報內容,使其帶上侮辱法國的口吻,並相信這「將對『高盧牛』起到一塊紅布的效果」。7月13日電文一發表,便引起法國政府的狂怒。7月14日晚,法皇決定宣戰,翌晨法軍接到動員命令。

同日晚,普魯士政府亦向北德意志聯邦發出動員令。7月16日,南德諸邦也動員起來。7月19日,法國首先向普魯士宣戰,普法戰爭就此爆發。戰爭爆發後,一方面由於法國的孤立和軍事上的失誤,另一方面由於普魯士制定了周詳的作戰計劃,因此,不到一個半月,法國就被擊敗。9月2日的色當激戰,拿破侖三世和39名將軍當了俘虜,普軍大獲全勝,法國投降。

1870年底,南德四邦宣佈加入北德意志聯邦,從此,北德意志聯邦擴大為「德意志帝國」。1871年1月18日,威廉一世在法國凡爾賽宮加冕為德意志皇帝。4月16日,新選出的帝國議會批准了帝國憲法,俾斯麥就任帝國宰相。在德國統一的過程中,俾斯麥通過「自上而下」的王朝戰爭終於完成了德意志民族的統一大業而使自己永垂史冊,成為德國和世界歷史上的巨人之一。

列寧指出:「俾斯麥依照自己的方式,依照容克(德國貴族)的方式完成了歷史上進步的事業。」德意志國家的統一,結束了500多年封建割據的四分五裂局面,促進了德國資本主義的發展。到19世紀末,德國工業生產已超過英法等先進工業國家,而躍居世界第二位。德國的統一,也使德國成為歐洲舉足輕重的政治大國,極大地改變了傳統的歐洲國際關係格局。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德國歷史故事
實用查詢
文學資料
健康知識
起名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