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德蘭海戰雙方損失:德軍獲得了數字上的勝利
德國公海艦隊第一和第三戰列艦分艦隊總共發射1904發大口徑炮彈,平均每艦119發,每門炮10.9發(攜帶量為80-90發); 戰列巡洋艦共發射1670發大口徑炮彈,平均每艦334發,每門炮37.95發(攜帶量為80-90發)。 共計發射大口徑炮彈3597發,中口徑炮彈3952發,小口徑炮彈5300發,大口徑炮彈命中確認120發,平均命中率3.33%,中口徑和小口徑命中107發,平均命中率1.16%;
英國戰列艦總共發射大口徑炮彈4598發,其中有15英吋炮的1239發,平均命中率2.17%。
根據Arthur J Marder教授在《從無畏艦到斯卡帕》(牛津大學出版社,1978年版,第3卷,第199頁)指出的,德國戰艦近四分之一的大口徑命中彈集中在三艘英國裝甲巡洋艦上,包括武士(15發),防禦(7發)和黑王子(15發),她們都是在極近的距離上被命中的。前兩者只有7000碼,後者更是只有1000碼。而在德國方面統計英國戰績時,並沒有計算威斯巴登被擊中的次數,根據英國資料,至少被射擊200發以上。因此參看雙方命中率時,可以認為大致相當。
所有被擊沉艦船的中彈數目都是大約統計值,夜間混戰中的命中數目更是如此。
德國公海艦隊參戰官兵總人數在45000名左右,傷亡比例6.79%,其中軍官89名,候補軍官25名,工程師14名,廚師等非戰鬥人員5名,醫療官11名,准尉89名,士官572名,普通水兵2253名。
英國大洋艦隊參戰官兵總人數在60000名左右,傷亡比例11.59%。(英國官方公佈數字是6097人戰死,510人受傷,177人被俘,總共6784人,占總參戰人數的8.84%)。
海戰結束後,交戰雙方都宣稱自己是勝利者,以至於如何評判它成了世界海戰史上的一段著名公案。就戰術而言,德國人的確是這場海戰的勝利者,大洋艦隊向強大的英主力艦隊發起了勇猛的挑戰,希佩爾艦隊重創了貝蒂艦隊,捨爾準確的判斷和優良的航海技術,使他成攻地擺脫了占極大優勢的傑利科的追擊。
海戰結果的比較可以看出英德兩國不同的設計哲學。英國建造的艦隻強調的是速度和火力,而犧牲的是裝甲防護力。德國軍艦則在降低航速和武備的基礎上強調更好的防護力。德國在技術上的熟練顯然勝過英國人。他們裝有定時信管的穿甲彈穿過英國船殼爆炸,具有很大的破壞作用。英國炮彈往往碰上裝甲即炸。英國方面使用的火藥也存在著問題,其更易燃易爆。而皇家海軍在運送彈藥時不關閉彈藥艙門,這也是一個致命的失誤。在至關重要的防火系統方面,德海軍更是優越得多。德國人在多格爾沙洲一戰後,注意到了彈藥儲藏室和彈藥輸送機也能導致彈藥庫火災,立即對這兩個部分進行了封閉改裝,海戰中炮彈在德國炮塔裡爆炸,不會引起進一步的損害,防護得很好的垂直信道,防止火勢下竄到彈藥庫。而皇家海軍卻沒有注意到這個問題,至少三艘英國戰列巡洋艦的炸裂,是由於炮彈在炮塔裡爆炸時,引起了下至火藥甲板的一系列炸藥的爆炸。沒有一艘德國船因這類缺陷而喪失。同樣雙方運送發射藥包使用的容器也有區別,德國人對發射藥用金屬容器封閉運送,而英國人則僅僅用蠶絲口袋包裹。德國船的上甲板在長射程的炮戰中提供了較好的防護,魚雷在它們加固了的舷側爆炸,造成的損傷也較小。而且,德國在信號技術、測距和夜戰設備方面,也都超過英國主力艦隊。英國海軍設計師集中注意力於速度和大口徑大炮,而忽視了其它必要的改進,在這次戰鬥中皇家海軍的這種缺陷是很明顯的。1918年初,貝蒂在海軍部的一次會議上說,「現在必須認為,德國的戰列巡洋艦中隊的確比我們的優越。」
英國本土艦隊噸位損失多於德國公海艦隊,但在戰鬥結束後的六月二日18時的統計顯示本土艦隊仍有27艘包括戰列艦和戰列巡洋艦的主力艦可以隨時投入戰鬥,公海艦隊方面在同一時刻只有10艘主力艦可以隨時投入應對,因此可以認為公海艦隊並未能打破本土艦隊在北海的數量優勢。